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黑土区典型县域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时间:2020年04月21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科学辨识黑土区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对于优化城乡用地、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数理统计及地理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宾县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自然区位、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探究村庄宅基地空心化影响机制

  摘要:科学辨识黑土区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对于优化城乡用地、推进粮食主产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数理统计及地理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宾县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综合自然区位、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探究村庄宅基地空心化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宾县村庄宅基地以中度空心化为主,平均空心化率为18.49%,闲置、废弃宅基地占比分别为16.68%和1.82%,空间上表现为由县域中心向周围呈递增趋势,且内部空心化率差异较大。

  (2)不同因素对村庄宅基地空心化作用不同,距县城距离、距乡镇距离、距主干道距离、地面坡度、户均宅基地面积及贫困化率的增大加剧了村庄宅基地空心化,垦殖率、人均耕地占有量、耕地质量等级、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乡村人口常住率的增大则对空心化起到一定遏制作用。(3)人均耕地占有量是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的基础性因素,经济发展是根源性因素,空间区位差异是诱导性因素。量化分析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程度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能够为推进黑土区村庄宅基地空心化整治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关键词:土地管理;村庄宅基地空心化;地理空间分析;黑土区;宾县

中国土地科学

  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域呈现出了愈来愈严重的村庄空心化现象[1-2]。宅基地空心化是村庄空心化最显著的标志,是城乡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的乡村地域系统不良演化状况[3],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政策背道而驰[4],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发展。因此,深入刻画村庄空心化程度和区域差异,并探讨其影响机制,对于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5]。当前,空心化问题研究已经成为乡村地理学与土地资源管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6-7],学者们多从内涵、形成机理、演化过程[8-10]等角度对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学者们普遍认为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程度受农村自然、经济、社会制度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影响[11]。

  宋伟等从全国尺度进行宏观分析,得出劳动就业变迁、耕地资源稀缺、城市化差异导致了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的产生[12];王介勇等基于山东省调查数据进行研究,根据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的主导因素,将村庄划分为资源粗放型、发展滞后型、管理滞后型及综合制约型4类[4];谭雪兰等基于多指标评价法对长株潭地区进行探究,认为农民收入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空心村形成的重要驱动因子[13]。总体来看,影响因素的分析侧重于运用社会调查及系统分析的方法开展[14-16],忽视了空间要素的影响。在研究区的选择上,已有研究多集中于中部平原区[17]、南部经济发达区[6]及西部生态脆弱区[18],而对于作为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东北黑土区村庄宅基地空心化问题鲜有探讨。

  十九世纪中期,发生了以华北居民为主的大规模闯关东移民活动[19],东北黑土区作为“闯关东”重点区,人口不断聚集,农村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区村庄宅基地空心化问题逐渐显现,大量宅基地闲置、废弃,造成土地的浪费。本文以黑龙江省宾县为研究区,基于村级宅基地使用状况问卷调查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分析宅基地空心化程度及区域差异,剖析空心化格局形成机制,旨在为黑土区各县域村庄土地优化利用和乡村振兴规划提供参考。

  1研究区概况

  宾县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处126°55′41″—128°19′17″E,45°30′37″—46°01′20″N,位于东北黑土区中部,县内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地势南高北低,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壤养分含量高,适宜于农业耕作,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截至2015年,宾县土地总面积3844.60km2,其中,耕地面积2052.55km2,垦殖率为53.38%[20],宅基地总面积为13601.00hm2,户均宅基地面积为688.40m2。全县下辖12个镇、5个乡,158个行政村。2017年末,全县总人口579740人,农业人口474240人,占总人口的81.80%。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宅基地的空心化程度等相关数据来源于2017年宾县村庄空心化程度调查问卷,由宾县各村支部书记、村长、会计等村干部依据自身掌握的农户数据进行填写。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58份,回收14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91%。部分行政村数据缺失,研究中标记为“数据缺失”。城镇、道路等空间数据来源于2017年宾县农村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来源于2017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7年中国村域统计年鉴、2017年哈尔滨市统计年鉴,以及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

  2.2研究方法

  2.2.1空心化率

  计算及等级划分当前,不同学者从多角度对村庄宅基地的空心化进行界定[12,21-22],参考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将村庄宅基地的空心化界定为闲置和废弃宅基地数量占村庄宅基地总量的比重。其中闲置宅基地是指房屋和院落完好,但长时间无人居住的宅基地。根据宅基地闲置时间的长短又可分为长年闲置和季节性闲置,连续闲置时间大于等于一年的宅基地为常年闲置,一年内的部分时间闲置、部分时间有人居住的属季节性闲置;废弃宅基地是指由于长期闲置、无人看护,房屋质量达不到安全居住标准,甚至房屋坍塌、院落破败,而无法居住的宅基地[3],公式如下:HR=()SIH+PIH+AHIR×100%(1)式中:HR为行政村空心化率(%);SIH为村庄季节性闲置宅基地数量(宗);PIH为村庄内常年闲置宅基地数量(宗);AH为村庄废弃宅基地数量(宗);IR为村庄内宅基地总量(宗)。经计算,宾县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率介于3.45%~48.54%。参考刘彦随对空心化等级的划分[19],并结合宾县实际情况,将行政村空心化等级划分为轻度空心化(0%~10%)、中度空心化(10%~30%)、重度空心化(>30%)3个级别。

  2.2.2变异系数分析

  变异系数是一种衡量区域空间差异的常用指标,反映样本相对于平均值的偏离程度,通常数值越大,数据相对差异越大[23],反之亦然。该方法在地理数据空间差异分析研究中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变异系数刻画空心化率的空间差异,计算见公式(2):CV=1x珚∑ni=1()xi-x珚2槡n-1×100%(2)式中:Cv为变异系数;x为乡镇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率均值;n为行政村个数;xi为各行政村空心化率。

  2.2.3逐步回归分析

  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是一种得到最优回归方程的方法,即将自变量逐个引入方程进行检验,筛选剔除偏回归平方和不显著自变量,最终获得由对因变量影响最为显著的自变量构成的回归方程[22]。综合考虑宾县自然及区位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社会经济发展,初步选取影响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的12个指标因素[24],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对村庄空心化程度影响因素,探讨各因素与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程度的相关关系。

  3结果与分析

  3.1县域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特征分析

  3.1.1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宾县所有的村庄均存在宅基地空心化现象,全县空心化率均值为18.49%。其中闲置宅基地比例为16.68%,废弃宅基地比例为1.82%。将闲置宅基地具体分为季节性闲置及常年闲置,占比分别为11.28%和5.40%。可见,季节性闲置是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的主要部分。通过调研走访可知,造成宅基地季节性闲置的原因主要包含两种:大部分农户农业生产季节在家务农,农闲季节外出打工造成宅基地季节性闲置;部分农户将土地流转出去,年内大部分时间外出打工,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返乡过年,宅基地闲置季节与前者相反。

  从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程度等级来看,调查数据中有27个行政村庄属于轻度空心化,占全部行政村的18.75%;107个行政村属于中度空心化,占全部行政村的74.31%;10个行政村空心化率属于重度空心化,占全部行政村的6.94%。另外,全县2.08%的行政村空心化率超过40.00%,最高可达48.81%。根据上述空心化率估算可得,全县村庄宅基地空心化总面积为2864.31hm2,已高于宾县县城面积,是县城面积的1.66倍。其中闲置宅基地总面积为2437.30hm2,废弃宅基地总面积为427.07hm2。闲置宅基地中,季节性闲置和长年闲置宅基地面积分别为1570.92hm2,866.38hm2。

  3.1.2村庄空心化空间分布特征

  整体来看,宾县行政村空心化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轻度空心化行政村分布离散,零星分布于县域内;中度空心化行政村数量较多、集中连片,主要分布于宾县中部及南部地区;重度空心化行政村镶嵌在县域边缘,这些村域多为丘陵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滞后,人口流出规模大。基于宾县各行政村宅基地空心化率数据,计算县域内各乡镇空心化率的加权变异系数,分析宾县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程度空间分布相对差异。结果表明:永和乡、宾州镇、民和乡内部空心化率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0.73,0.62,0.55;三宝乡变异系数最小,仅为0.17,较永和乡而言,差异度相差0.56;其他乡镇内空心化率变异系数均处于0.2~0.5,各乡镇内空心化率的变异系数相差较大。可以看出,宾县各乡镇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率存在显著差异的同时,乡镇内部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率空间分布也呈现不平衡状态。

  3.2宾县宅基地空心化影响机制分析

  3.2.1空心化影响因素分析

  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率空间差异既受到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区域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等宏观性因素,以及农户人口规模、从事经济活动状况、亲属社会经济状况等微观因素影响,也受到村域自然地理条件、区位特征、土地利用状况等中观因素制约[8]。本文将x1-x12共12个指标作为影响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率空间差异的逐步回归方程要素变量,以栅格为单元,计算得到各个要素变量与空心化率的偏相关系数,用偏相关系数大小来反应各变量对村庄宅基地空心化影响的重要程度,认为偏相关系数越大的要素变量对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空间差异的影响越显著。验证过程中,要素变量x11未通过0.05显著性检验,说明户均人口对村庄宅基地空心化影响不显著,因此,剔除户均人口变量(x11),并运用SPSS对剩余各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程度影响因素的最优回归方程:y=-0.370x6+0.294x9+0.271x2+0.224x3+0.104式中:y为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率;x6为人均耕地占有量;x9为贫困化率;x2为距乡镇距离;x3为距主干道距离。

  3.2.2空心化形成机制分析

  通过综合分析得到人均耕地占有量、贫困化率、距乡镇距离和距主干道距离是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基于此,对各主导因素对宅基地空心化分异的作用机理做进一步探究,为因地制宜、科学的进行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程度与人均耕地占有量呈显著负相关,人均耕地占有量每增加1hm2,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率降低0.03个百分点。宾县各行政村人均耕地占有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宁远镇内村庄人均耕地占有量最高,可达0.53hm2,而位于经建乡的二道村仅为0.12hm2。耕地是农村生产生活的基础资源与保障,与中国其他区域相比,位于典型黑土区的宾县耕地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依然是该区域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使得耕地面积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农民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多少。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近年来农业补贴体系的拓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人均耕地占有量较大的农户获得的农业补贴收入较为可观。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随着不同产业收益差距扩大和改善经济水平愿望加剧,加之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的推动,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村民通常因农业收入低将土地进行流转,获取一定租金后,进城寻找就业机会,导致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废弃,加剧了农村宅基地空心化程度。村庄贫困化率与空心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贫困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率将升高0.294个百分点。贫困化率表征村域贫困程度,也是反映村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贫困化率高,村庄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基础设施配套程度与公共服务水平越差农户收入越少。作为农村主体的非贫困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更高的收入,更倾向于外出打工甚至永久性迁出,造成村庄人口空心化。人口的空心化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贫困化和人口老弱化,形成一种恶性循环[12],最终使村庄宅基地空心率增大。

  对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程度影响较大的区位因素包括与距乡镇距离和距主干道距离,二者与空心化率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即距乡镇距离、距主干道距离分别增加一个单位,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率变化幅度分别为0.271,0.224个百分点。宾县共17个乡镇,乡镇驻地均匀分布在县域内,对周边村庄的辐射带动呈现梯度性,距离越近带动作用越明显。乡镇驻地周边村庄具有区位优势,当地农户在家居住的同时有效利用乡镇驻地资源,通过发展二三产业、打工就业等形式实现增收。同时,乡镇驻地的卫生院、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也更便于周边村庄生活。

  当前,全县年龄超过60岁人口超过10.14万人,占总人口的17.50%。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养老及医疗服务不充分也使得越来越多的老人通过进城投靠子女或住进养老院等形式离开农村,造成宅基地的空废。村庄与主干道的远近反映村庄与外界联系的便捷程度,主干道附近村庄交通便利,与外界经济及信息交流频繁,商业、服务业相对发达,便于农产品外销及农资采购。随着距离主干道变远,日常经济联系薄弱,村庄发展滞后,迫使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务工。因此,距乡镇和主干道的距离增加均导致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率增大。

  4结论与讨论

  4.1讨论

  总的来看,全国村庄平均空心化率为10.2%[25],其中,成都平原地区空心化程度较低,行政村空心化率介于6.15%~12.73%[14],山东地区空心化均值为17.1%,而宾县平均空心化率为18.49%,空心化率最高值达到了48.81%,高于全国村庄宅基地空心化均值水平。作为典型的黑土区,宾县土壤有机物质含量高[26],有利于作物生长,更适于农村农业发展,但人口外流造成的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的程度却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

  当前,东北地区存在大量民国时期以“闯关东”形式迁入的人口,乡土情结相对淡薄使得这部分人更倾向于离开故土外出寻找就业机会[19],因此人口外流规模相对较大。根据上述分析,为控制黑土区村庄空心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及优化配置,推动乡村布局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推进村庄分类式发展,依据村庄发展特征完善村庄布局,将规模小、分布偏远、空心化程度高的居民点划入土地复垦区域,积极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进行复垦,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面积,并争取外部资金支持。同时,将复垦区域居民点剩余人口向其他规模较大、区位条件相对优越的村域进行集中转移安置,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体系,使闲置宅基地有效流转,提高宅基地利用率。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便捷度,增强对外界经济往来,优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实现城乡服务等值化,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使农民愿意长期在农村居住,增强乡村活力。(3)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村庄产业结构调整,部分盘活宅基地可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等,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特别是季节性外出村民回流,形成农村产业再发展,同时提高宅基地利用率,促进村庄实化,减少宅基地空废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积极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值。

  4.2结论

  (1)宾县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现象普遍,平均空心化率为18.49%,其中闲置和废弃宅基地占比分别为16.68%和1.82%,宅基地空废面积达到2864.37hm2。等级上,中度空心化村庄占比最高,其次为重度空心化,轻度空心化村最少。空间上,轻度空心化村庄分布零散分布于县域内,中度空心化村庄分布于中部及南部地区,重度空心化村庄多位于县域边缘,县域内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程度呈现空间分布不平衡状态。

  (2)宾县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率与距县城距离、距乡镇距离、距主干道距离、地面坡度、户均宅基地面积及贫困化率呈正比,与垦殖率、人均耕地占有量、耕地质量等级、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乡村人口常住率呈反比。不同因素村庄宅基地空心化作用不同,各因素通过影响农村生活条件、交通条件及就业机会最终对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程度产生影响。

  (3)人均耕地占有量与空心化率呈显著负相关,是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现象的基础性因素;以贫困化率表征的经济发展是村庄宅基地空心化决定性因素,表现为空心化率随着贫困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距乡镇距离、距道路距离于空心化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即空间区位差异是村庄宅基地空心化现象的诱导性因素。

  参考文献:

  [1]胡智超,彭建,杜悦悦,等.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空心村综合整治研究[J].地理学报,2016,71(12):2119-2128.

  [2]龙花楼,刘彦随,张小林,等.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新近进展[J].地理学报,2014,69(8):1145-1158.

  [3]刘建生,陈鑫.协同治理:中国空心村治理的一种理论模型:以江西省安福县广丘村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6,30(1):53-60.

  [4]王介勇,刘彦随,陈秧分.农村空心化程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山东省村庄调查数据[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10-18.

  [5]徐羽,钟业喜,徐丽婷,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居民点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7(1):100-108.

  农业土地论文投稿刊物:中国土地科学(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土地学会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共同主办的中国土地科学领域惟一全国性学术期刊,也是中国土地学会会刊。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