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新疆喀尔苏国家沙漠生态公园规划思路

时间:2020年06月03日 分类:农业论文 次数: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以生态加历史文化加民俗风情的旅游综合体成为新疆沙漠旅游极为重要的内容。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生态资源向生态经济的转化。本文以莎车喀尔苏沙漠旅游规划为例,根据莎车县旅游资源特色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的推进和实施,以生态加历史文化加民俗风情的旅游综合体成为新疆沙漠旅游极为重要的内容。不仅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促进生态资源向生态经济的转化。本文以莎车喀尔苏沙漠旅游规划为例,根据莎车县旅游资源特色,结合旅游区在整个市场的定位构建一个以西域文化、民俗文化、沙漠文化、生态文化为品牌的旅游产品,为新疆及国内相关同类旅游综合体规划项目带来借鉴和发展。

  关键词:总体规划功能分区生态旅游西域文化民俗文化沙漠文化

生态学报

  引言:当今自然气候不断变化下,土地沙漠化给城市带来威胁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部分国家和地区通过在沙漠边缘地区建立国家沙漠公园保护沙漠生态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结合生态文化、西域文化、民俗文化、沙漠文化大力发展沙漠生态旅游综合体,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2013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沙漠公园”,发展沙漠观光旅游;2016年6月,国家林业局发布《国家沙漠公园发展规划(2016-2025)》;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国将重点建设国家沙漠公园,359个。

  2017年9月印发了《国家沙漠公园管理办法》;(林沙发[2017]104号),提出“在不损害荒漠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文化、体育等活动,建设必要的旅游景点和配套设施”[1],2018年沙漠综合体公园是以沙漠文化景观为主体,以减少人为痕迹保护沙漠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为核心。合理利用自然文化、民俗文化、西域文化,科研开发,宣传教育,综合旅游等活动的目的地。沙漠综合体旅游在沙漠景区建设中是一项重点内容,能够促进生态资源结合民俗西域文化资源向生态经济的转化,助力新疆莎车脱贫,带动莎车地区经济的发展。

  喀尔苏沙漠综合体公园概况

  喀尔苏沙漠综合体公园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境内归喀尔苏乡所辖,距莎车县28公里。东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与叶城县麦盖提县交界,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538.3平方公里根据莎车县喀尔苏沙漠旅游区总体规划,划定喀尔苏沙漠综合体公园范围;以现状葡萄长廊的尽端为参考点,南北向各延伸3000米,西向村庄林地延伸1公里,东向沙漠延伸15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沙漠面积90平方公里。

  喀尔苏沙漠综合体公园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所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四级分明少雨干燥,春季多风沙浮沉天气,冬季少雪盛行西北风和昼北夜的山谷风。具有梁田相间波浪似海的沙漠风光。沙漠边缘具有丰富多彩的植被景观。同时在古代这里就形成了古老的西域古国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等,具有丰富的景观文化资源和审美价值是莎车乃至喀什的生态旅游瑰宝。

  4规划原则

  4.1坚持生态保护规划的原则

  现今沙漠生态系统极为脆弱,自然条件特殊抵御干扰能力低一但破坏及难恢复。因此开发建设要以生态保护规划的角度入手,对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适度的开发建设,不搞大规模楼堂馆所建设。开发建设除了满足必要的旅游,管理机构,寓教娱乐机构,沙漠体验机构,西域古国文化机构,民俗田园体验机构等旅游产品外,合理利用大规模土地建设,严禁破坏土地原有历史风貌。

  4.2注重地域特色民俗特色

  喀尔苏沙漠地处喀什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镇之,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南疆典型的维吾尔族聚集区,地域文化具有特殊性,维吾尔民俗文化丰富,当地流传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为旅游综合体项目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素材。沙漠周边是乡村及农田,因地制宜多元化的文化特点,突出了大漠绿洲一体化地域空间特色,通过沙漠绿洲结合当地民俗文化统一规划,从而使项目整体升值,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4.3挖掘历史资源文化,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遗珠,深度挖掘丝绸之路莎车古国文化,通过军贸易两种模式,传承汉文化和西域文化在当地相融交织对当时莎车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莎车是叶尔羌汗国的国都,也是西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据《逸周书.王会解》记载,远古时轩辕帝周穆王巡昆仑时就有莎车部落,正北空同、大夏、莎车、姑他、旦略豹胡....以秦施,白玉,野马,駼,良弓为献。由此可知莎车很早就与中原地区建立了经济联系。莎车很早就流传“汉日天种”故事,印证了汉人先民在这片土地上联姻移居的历史,包括英国的斯坦英在此考察的故事,这都是旅游综合体深度挖掘的宝贵资源。

  4.4注重科普教育的旅游互动性

  沙漠公园充分发挥景区沙漠科学宣传教育的作用。为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建设服务。沙漠公园结合景区内的沙雕艺术园,发挥孩子寻求探索的艺术培养,艺术创新实践互动。而沙漠植物园展示草本到枯木、到沙漠荒芜一物科学探索,这些生命的奇迹带给孩子们关于自然,生态的强烈思索。丰富的资源,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向游客传播沙漠生态保护及生命探索科学知识,让游客在认知沙漠的同时了解沙漠增强人们对生态意识和观念。

  4.5立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从2017年-2021年经历基础完善期,重点提升期、全面发展期、三个阶段,游客人数从740.9万人次上升到2419.7万人次,收入从36.7亿提升到76.77亿元。未来旅游+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产业聚集的时代。沙漠公园立足于旅游大好市场背景的基础上,将沙漠建成VR旅游、智慧旅游、定制旅游与信息化,现代化相结合的国内最大之一旅游综合体。通过引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品牌拉动沙漠生态旅游发展,在疆内乃至全国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胜地。

  5规划思路

  5.1规划定位

  依据喀尔苏沙漠公园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将沙漠公园的主题确定为西域风情之沙、思路探险之沙、生态度假之沙、商业娱乐之沙、观光博览之沙、运动休闲之沙成为旅游的目的地。

  喀尔苏沙漠导入及富民族特色风情文化与业态,西域三十六国文化、十二木卡姆文化等旅游资源,结合生态、科技、娱乐商业设施形成及大漠风情,民俗观光、休闲娱乐、生态保护、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大型演艺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全天候沙漠旅游景区,国家首个西域风情的综合体项目。

  5.2规划目标

  喀尔苏沙漠公园将以保护植物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维持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利用现有的历史资源文化,自然资源推动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提高大众对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同时结合沙漠公园旅游落实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提高百姓收入,推动生态旅游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喀什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体规划及功能分区

  6.1总体规划

  喀尔苏沙漠公园功能布局中形成以商业功能、娱乐功能、度假功能、教学功能、体验功能、休闲农业功能为一体,在旅游线路上形成“一街、一带、四线路”的总体布局结构。

  “一街”即风情商业街,结合维吾尔民俗文化打造民风淳朴主题风情街,结合民俗特色建筑、小品、手工艺、交通、服饰、美食、等元素打造。未来这将成为人气鼎盛区,商业富集区,是进入景区的第一个人气聚集高潮点,游走于风情街犹如回到古丝绸之路的商业都会,别有一番异域风味。

  “一带”即果林观光休闲带,贯通景区南北向,拥有防风固沙的作用。

  “四线路”即文化观赏及体验游线,沙漠娱乐与运动游线、民俗体验游线、斯坦英探索游线。

  “文化观赏线”沙雕艺术园、沙漠植物园、沙漠西域36国、沙漠4D电影院、沙漠绿洲酒店,以古文化、沙漠印象系列产品核心引爆点,配套建设沙漠设施,延伸开发休闲产品,影视产品等为沙漠里最具创意的艺术聚集区。

  沙漠娱乐与运动线即沙漠小木屋、帐篷宿营地、沙漠之眼、儿童乐园、攀岩区、沙漠动物园、沙漠运动场、四星级房车营地,面向青年游客市场打造成为一个动感十足休闲娱乐的旅游线路。未来将成为一个十足的狂欢海洋。

  斯坦因探险之路总长14.5公里,作为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第一人创造了沙漠探险的神奇文化,我们将延续这一场景、让游客踏着斯坦因的足迹,体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寻宝之旅。通过徒步、驼队、越野,经过丹丹乌依里克城,沙漠帐篷酒店至原始胡杨林。一路踏来走过历史传奇,感受茫茫沙漠和生命的坚强魅力。

  民俗体验游全场11.1公里,木船古渡、热气球点、捷克达瓦民俗体验村(民俗展馆、民俗商业街、一吻定情泉、农家乐、二牛抬杠、牛驴踏场、放牧牛羊、猎鹰景观),距莎车32公里处,位于沙漠绿洲,38户人家世代居住堪称西域“世外桃园”为了提高村民的家庭收入引入家访点,以民俗体验、乡村风貌为特色、以十二木卡姆渔猎文化背景打造喀尔苏最美乡村。

  6.2功能分区

  沙地保育区

  防风固沙林,沙漠植被修复林,花海,果蔬采摘,南北贯通30公里起到城市绿洲沙漠的自然屏障与软连接。沙地保育区内植被覆盖率高,品种丰富,尤其是旅游产品结合的果林花海成为天然的防风固沙地,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公园最稳定的生态区域,利用发展生态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生态观光采摘旅游,为当地防风固沙提供理论依据,为当地百姓脱贫至富助力。

  民俗商业区

  风情商业街是进入景区的第一张名片,也是人气鼎盛区,游客步行或乘驴车沿街游览,具有维吾尔族装饰纹样的民俗商业街建筑,临街民俗手工艺品售卖,前院后坊的庭院客栈,饮食空间随游览节奏的深入,进入节点广场入口广场,中转休憩广场。结合业态活动设置有斗鸡斗狗摔跤竞技场,游走于风情街,感受独特的西域风情。

  沙漠休闲运动区

  随着户外休闲运动的兴起,沙漠不在是人们谈之色变危险秘境,更多的成为城市中人们释放和挑战自我实验田。喀尔苏沙漠公园,沙漠攀登,沙漠高塔观景餐厅,四星级房车营地,沙漠排球、滑沙、动力三角翼、越野车赛、沙漠自行车、沙漠冲浪等多项旅游休闲项目。观看无比壮观的沙漠落日,回味人生。夜晚沙漠篝火激起你慵懒的细胞,围绕篝火一起跳舞、唱歌用笑声嗨翻整个大漠。

  游客管理服务区

  游客接待中心在现状建筑与广场的基础上,通过建筑改造生态配套。提升管理服务区的使用功能,游客接待中心结合大型集散广场、配套馆体设施,沙漠水幕电影,胡杨艺术展馆等。服务区基础设施的设置结合整个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布局,保证其管理合理性和经济合理性。

  结论:

  生态旅游加文化旅游在国家沙漠公园建设中是一项重点内容,不仅能带动区域的有力发展,改善当地的贫困状况,促进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向经济转化。喀尔苏沙漠公园由于自然地理气候的特殊性,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规划,以低影响,亲近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减少对喀尔苏沙漠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助力精准扶贫,改善百姓的生活水平。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当地的西域文化、民俗文化、沙漠文化、注重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相结合,突出地域特色[3],沙漠地貌的变迁多数因人为破坏因素影响,为此加大沙漠生态保护旅游规划,以生态保护为根本,促进当地百姓经济发展为目标,塑造沙漠旅游品牌,同时整合周边旅游资源,联动发展推进喀什地区全域旅游,构建喀什地区旅游大格局。

  生态研究方向评职知识:哪有种群生态学研究论文发表指导

  注释:

  [1]杨立杉:沙漠公园生态旅游产品体系规划思路[J]

  [2]卫霞:汉文化在丝路明珠莎车的传播论述[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一期

  [3]黄耀丽、魏兴琥、李凡:我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讨[J]中国沙漠200626(5)739-745

  作者:陈帮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