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09月12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这篇新闻爱好者论文发表了从《都市晚高峰》看都市新闻的特性,都市新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离不开的,论文对都市新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都市新闻的特性来满足受众的需求,创造都市新闻的新高潮。提升都市新闻的收视率。
关键词:新闻爱好者,都市新闻
一、拓荒六点档:打造首都都市新闻
“穿越晚高峰,六点看新闻”,2009年1月1日,《新闻晚高峰》栏目在北京卫视18点档开播,节目时长28分钟。伴随着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开播,2011年《新闻晚高峰》更名为《都市晚高峰》,在新闻频道播出,目前播出时长85分钟。
对于全国各家电视频道而言,晚间六点档通常被视为一个较为软性的播出时段,往往成为各地面频道与卫视频道的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热播时段。在《新闻晚高峰》开播前,北京卫视晚六点由《体育新闻》占据,但受众面相对较窄,收视率不高,结合频道整体布局考虑,需要一档综合性资讯类新闻栏目增加晚高峰时段的“硬度”。
此外,作为首都电视台,市井气息浓郁的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于北京,这一特殊且厚重的历史文化城市而言,未免显得过于狭隘了。要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新闻节目,就需要以首都的立场,将世界上、全国范围以及北京当地的重大事件告诉观众,想办法让大的事件跟受众发生关联,同时又能通过节目风格让新闻接地气儿。都市新闻更能满足上述定位。
二、鲜明的市民性
都市新闻是以都市市民为主要受众群体所关注的新闻。都市新闻的定义也决定了它首要的受众特点,从而需要与之相符合的传播内容特点。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具备鲜明的市民性。以北京电视台为例,处于大都市中的受众群体,知识层次较高、生活节奏较快、外来人口较多等特点,对电视新闻节目提出了鲜、快、广、深的必然要求,同时还要贴近城市生活。
《都市晚高峰》开播之初,就以快节奏、强时效、大容量为特点的首都新闻资讯播报形式呈现。由于晚高峰的受众锁定在了中高收入的都市人群,因此从节目表达上,让主持人打破常规,以站姿播报,同时要求较快的播报语速,以最初的28分钟时长为例,平均播发新闻30多条,包含国内重要新闻、本市新闻、国际新闻、体育新闻、文化新闻、路况直播等板块,并在直播中随时插播最新消息,让观众在有限的收看时段,实现“狂饮海量信息”的效果。
三、广泛的实用性
实用性是传播功能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受众获取信息的心理及行为特点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获取”,另外一种就是“不经意获取”,作为都市新闻的受众,由于其地域和年龄层以及文化程度等特点,决定了都市新闻的内容上要丰富、多元,还要能够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样的都市新闻对于受众才感觉受用,吸引受众的同时,能让那些怀着“不经意获取”心理的受众,也能通过收看节目“巧有所获”,从而欣然成为忠实受众。因此,新闻的内容、编排就要时刻围绕实用性。
除了集纳每天上午重大新闻报道和下午新闻事件的推进外,《都市晚高峰》穿插了大量当天在节目开播后的最新消息,因为现在的受众需要在第一时间知道千里之外发生的大事,更需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和适当的反应,因为这样的大事或许很快就会对本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客机失联,《都市晚高峰》从节目开播就将这一大事件播发出去,虽然从时间角度讲,节目播出时间距离这一事件的发生已经过去了十几个小时,但作为重大新闻事件,追踪是报道的重点。因此节目一直在持续跟踪有关MH370的最新消息。在马航召开发布会的时候,派出多组记者发回及时消息。同时,采访相关的航空专家,对于乘坐红眼航班的人们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解读,让受众可以从这一大事件中获取到实用性的信息。
对于国际大事,晚高峰一直在关注,而作为一档地方新闻,自然少不了对北京地区热点新闻的追踪。关心身边事,也是受众的重要收看动因。2015年3月22日,CBA总决赛,晚高峰从比赛前两天就通过特派记者进行预热,比赛当天也在开赛前播发了记者发回的最新消息。而在首钢夺冠后的第二天,栏目组派出多组记者,通过球迷机场迎接球队凯旋、球迷与偶像的近距离接触以及背景总结性报道,连发四条,多角度密集关注这一属于北京的热点事件,创造了收视小高潮。
在抓住热点新闻的同时,《都市晚高峰》适度加强深度调查类报道,夯实本土新闻。利用热线和跑口记者的线索,及时报道北京本地的突发新闻,如火灾、车祸、路面塌陷等时效性强、现场感强的新闻事件。同时,栏目尝试对近期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让新闻增加深度和力度。新增的《都市留言板》就为不少市民解决了生活中的老大难问题。从噪音扰民到焚烧污染等,市民身边事在记者眼中无小事。除了报道现象,记者还会跟踪问题的解决,让新闻除了有宣传,还要有监督。
同时,作为都市新闻的新闻结构,除了要有硬新闻做支持,也需要软新闻做必要补充。结合北京的地缘特性,可挖掘的新闻背后的故事也很多。例如2014年10月,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热播,《都市晚高峰》就利用之前做《红色地图》的北京党史资源,策划了三集《起底北平无战事》,解读了电视剧中的原型人物,揭秘了许多我党地下工作不为人知的史实,使观众对地下工作者有了更客观、更全面、更理性的认识。这三集片子视角独特,契合了当下的热点,又有正本清源的功效,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当天收视的高点。由此可见,即使是看似软性的新闻,只要做出特色,依然会拉升收视。
四、显著的伴随性
由于都市新闻软硬兼顾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有别于时政新闻的收视习惯,也就是会让受众产生较强的伴随性。换言之,都市新闻通过内容选择和节目编排,让受众即使没有85分钟持续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但也不会和节目疏离。因此,针对都市新闻这一特性,《都市晚高峰》也是在节目编排上不断调整,尝试所有可能提升收视率的编排,让受众在收看中也有起伏。 首先,用头段编排带入观众,让低点高起来。以前的头条是按照新闻规律,往往做大做重,但未必有收视率。现在的头条不是传统的头条新闻的概念,而是通过国际新闻、体育新闻等进行预热,将观众带入;其次,在尾部增添硬新闻,让高点持续。以前节目尾部一般是国际软性新闻、文娱体育新闻等等,一软到底。现在尾部增加抢发新闻,这些新闻往往是当天发生的热点事件、突发事件,这样收视率曲线会出现“翘尾”。同时,节目注重特殊编排,吸引受众。2014年11月2日是中超最后一个比赛日,尽管与广州恒大相比,北京国安夺冠的可能性只有11%(据足球专业人士测算),但由于之前国安战胜了恒大士气大振,最后一场比赛又在主场工体,北京球迷还是对国安夺冠寄予了厚望。中超最后两场比赛势必是当天的最大热点,《都市晚高峰》的播出时段正赶上下半场比赛的后半段,因此节目决定将中超作为整个节目的主线,进行实时重点报道。当天的节目中,通过切换实时比赛信号、北京工体的连线直播以及互动话题“我给国安来加油”等内容分成几个段落穿插在常规新闻中,使得“国安日”在节目中得到重点的呈现。实践证明,巧妙编排、热点穿插,同样能在非体育的专业栏目留住热爱足球的受众,当天的节目也因此创造了一个少有的高收视。
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大众传媒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反馈者。受众往往只记忆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兴趣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传播内容。受众对信息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受众对信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为了更好的吸引受众,让受众可以伴随新闻的播出,《都市晚高峰》还设立了“互动话题”板块,编辑根据受众特点,选取每天受众群体可能会关心的大事小事新鲜事,放在固定的“互动话题”板块。原则就是强调观众参与的广泛性,紧贴最新时事和百姓生活。因此,从网络热点到天气预报,都可能成为互动话题,而且观众互动的内容有时也会作为新闻拍摄的线索和素材。例如2014年11月17日的互动话题为:您家室温够18℃吗?不少居民反映了暖气不热的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集纳起来反映给供暖主管部门和供暖单位,做成片子,既是对观众诉求的回馈,又丰富了节目内容。
受众的参与,同样强化了节目的吸引力,让他们能伴随节目的播出,增强收视。2013年9月13日,《都市晚高峰》栏目开通了官方微信,目前,公众账号的订户达到1万5千人。用户还在以大约每月500人的速度增长。今年,栏目的订阅号内容又有了新变化,由节目介绍导读变为集纳当天有价值的新闻和观点,此外,内容撰写、标题拟定、语言风格尽量符合新媒体的阅读习惯,让受众和主持人走的更近,还可以通过弹幕等形式,对节目吐槽,活跃的形式使得订阅号的阅读人次大幅增加,传播更加有效。观众的参与热情非常高,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都市晚高峰》的铁杆“都粉”。
五、结语
在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现有的新闻栏目中,《北京您早》以“资讯服务”开拓早间时段,《特别关注》以午间时段做民生为主打,《北京新闻》是政策信息的发布窗口,主打时政新闻和成就报道,《晚间新闻报道》以晚间说新闻的形式瞄准高知受众。《都市晚高峰》以都市新闻拓展新闻视角,开拓全国市场。作为新闻频道而言,在“新闻立台”的主旨下,强调的是栏目的差异化。因此,在现有的新闻节目格局下,《都市晚高峰》的都市新闻可以说是增加了受众对于节目和频道的粘性。
现阶段,“本土新闻立台”仍然是很多地方电视台的战略,但新闻立台不能以量取胜,还是要以质取胜。优质的新闻节目和强势的传播才能拉动频道和栏目的影响力。都市新闻以其鲜明的市民性、广泛的实用性和显著的伴随性,成为了吸引受众的一个新闻大类,也正在成为各大地方台激烈竞争的领域。这种带有市民风格的新闻文体,拉近了新闻和受众的距离,而新技术、新媒介的出现,也会带动都市新闻传播方式的更大变革。
推荐阅读:《安徽文学》杂志由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安徽文学》国际统一刊号:ISSN1671-0703,国内刊号:CN34-1169/I,邮发代号:26-177,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