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03月07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这篇文化产业论文发表了受西方文化影响,动画电影符号是怎样传播的呢?动画电影利用电影符号为观众带去隐喻的思想,其中带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当前引领动画电影文化的当属好莱坞模式下的电影工业,论文将以布拉德•伯德导演的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为例,梳理影片中角色的符号性传播、美国本土文化的塑造以及故事文本“全球化”的符号传播和时空细节化符号传播。
关键词:文化产业论文,动画电影,文化维模,文化传播
伴随多元文化的发展,电影成为各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特殊门类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化的传播总是伴随着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好莱坞电影以市场为导向的传播渠道,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传播结构。从诞生之日起,好莱坞电影就是以商业和票房为目的的大众文化产业。[1]纵观美国动画电影,它所传播的主线均贯穿了“美国梦”的价值观折射,美国精神在电影文本中的符号化展示,娱乐精神与消费主义文化促进了观影的需求。好莱坞动画电影的文化传播对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倾向性保证了受众群体的文化认同感,在动画电影的文化传播中,主体身份的认同是电影价值观传播的保障,也是电影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动画电影文化在世界传播体系中确立地位必须突破“文化维模”,积极地吸取不同民族优秀文化,拓展国际化眼光,完成民族化与世界化的融合。社会学家帕森斯最早提出了“文化维模”理论,“任何民族的文化都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了稳定的结构模式,这既保证实现文化的积淀、存储、传承,也是吸收外来文化成分、形成新传统的基础。因此相对稳定的文化结构模式与文化选择、自我保护功能(即维模功能)相联系。[2]”文化的维模功能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本民族文化的作用,但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也会阻碍本民族文化的“走出去”策略。优秀的文化形态在一个民族中获得文化认同必须是适应这一民族文化圈的特殊形式。两个拥有明显文化差异的民族在文化的交流中应该适应和尊重民族的特殊性,吸收这种文化的精华为本民族文化输出做铺垫。动画电影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试图突破文化的维模有利于加速本土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是好莱坞导演布拉德•伯德在2004年推出的作品,这部影片的问世有其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自“9.11”事件后,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美国民众处于恐怖主义的笼罩之下,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使民众无暇顾及娱乐文化,蒸蒸日上的好莱坞电影工业自此开始走向下坡路。为了挽救民族的自信心和安抚民众的焦虑心态,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主义题材的动画电影开始重新走进观众的视野。“超人”形象重新回归好莱坞电影,大团圆的结局作为好莱坞动画电影文化传播中的经典叙事结构在提升“美国信念”的构思中提供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观众能够最大限度的在个人英雄主义电影题材中寻求依赖力量。本文将探寻《超人总动员》中的角色符号,美国本土文化的塑造以及故事文本“全球化”的符号传播和时空细节化符号传播,总结出布拉德•伯德导演在动画影片中所要传达的文本主题蕴意。
一、动画角色的符号性传播
电影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认为:“电影符号学可以设想为内涵的符号学,也可以设想为外延的符号学。[3]”电影的符号学是一种以依托观众视听的形象符号,受众群体可以直接感知的本真存在。动画作为物质传播的载体,它运用造型符号组织故事文本,运用一系列连续的元素塑造动感,引领观者的思维模式。动画电影通过符号化的行为带给观众符号化的思维,影片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把故事情节将传统的文字符号转化成视觉形象图式,观众在试图解读这一符号隐喻的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思维。美国动画电影中也存在这种特定的角色符号化形式,观众在美国动画电影的观看中形成了特定的思维。在电影《超人总动员》中,布拉德•伯德娴熟的运用了“超人”这一经典人物形象,影片讲述了主人公鲍勃经历一系列困难后重拾超人魅力的大团圆故事。“超人”这一形象符号开始于1938年6月的《动作漫画》杂志,是DC漫画公司推出的超级英雄,在这一时期美国刚刚经历了长达五年的的经济危机,急需寻求经济上了复苏和文化上的抚慰,超级英雄的出现迎合了观众的诉求。《超人总动员》中超人形象与美国电影出现的形象由最初的一致到后来随着剧情的转变而改变,衣夫人去掉超人斗篷改良了超能服,鲍勃在故事情节中变成了拥有超能力却遭遇中年危机和家庭问题的普通人,他在一系列变故中重新运用超能力帮助民众恢复往日的安全环境。“超人”这一角色符号随着时间的演变,形成一种美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每一次经济政治的重大转变后,“超人”都会重新搬上银幕,它所表达的个人英雄主义让观者联想到美国价值观,重拾民众信念,形成固有角色符号蕴意。《超人总动员》利用众所周知的视觉符号,来引发观众的文化认同感,运用角色符号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媒介,恰到好处的与观众建立了一种交互关系,采取这种集体无意识行为与观众产生了共鸣。这种符号化塑造既符合美国的主流文化传播价值观,又避免了主体身份的缺失或文化认同的分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角色塑造通过借助特有的民族元素,动画作品中含有鲜明的本土风格,通过影视这一独特的视觉传播传达本民族的价值观念。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对于外来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包容性,在融合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也允许多元文化的并存。在《超人总动员》中反派角色超劲先生巴迪一出场的设定是超能先生的头号粉丝,但是并没有引起鲍勃的注意,遭受冷遇的巴迪内心开始变得扭曲。他发明了层出不穷的新武器对付超人,成为了超能先生的大麻烦,引领者故事的走向。影片中超劲先生发明的章鱼机器人符号更是频繁的出现在美国科幻电影中,形成了固有的符号特征。后现代精神引发的解构意识让观众更加倾向于不再完美且饱满立体的角色符号,动画故事文本中角色的功能性设计根据情节的需要而产生,像巴迪这样的主体型角色在个性、能力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他与主人公鲍勃有着情感上的联系,但最终两者走向了分裂。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美国社会中的现实问题融入到故事的文本中去,深层的探讨了关于自我存在的价值观念。影片推出的年份是“9.11”事件之后的第三年,这也寓意着蒸蒸日上的美国遭受了恐怖主义的重创后开始深度反思。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也曾像巴迪崇拜超能先生那样仰望着美国尖端的科技,甚至劫持客机的恐怖分子的驾驶技术均受训于美国,强大的美国像超能先生不会注意到巴迪一样不会把实力弱小的基地组织当成威胁,当恐怖主义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时候却为时已晚。布拉德•伯德运用巴迪这一角色符号深入的解构了隐藏的社会问题,与观众产生了共鸣。随着电影艺术作品艺术价值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观者的鉴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观众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形象有了一定的审美鉴赏的限度,当这些艺术形象不符合本民族审美的时候就被自动阻止外来文化的入侵。影视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应该将外来文化进行民族化的融合,突破这种文化的维模功能。观众作为文化传播的接受者应该不仅仅局限在民族化的审美中,积极地拓宽文化视野,接受动画作品中角色符号的外来精华文化。
二、美国本土文化的塑造以及故事文本“全球化”的符号传播
美国包含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它的文化形成与移民国家的历史有着密切的关联,美国向往自由和独立,美国价值观中体现着个人主义和生而平等,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的价值观念在影片《超人总动员》中有着充分的展现。动画电影传播的本身也是一个对文化阐释并认真记录的过程,一是表现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力图通过软实力的输出去影响观者的世界观,进而让本土文化影像世界构成最主流核心价值体系。[4]《超人总动员》中鲍勃在政府和民众的压力下不得已退出超人岗位,开始了平民化的生活,年逾中年的鲍勃对保险公司理赔员的工作面显木讷,面对重新回归超人生涯的机会,大腹便便的鲍勃开始了健身行动,努力实现自身价值,重拾昔日辉煌。影片中衣夫人抱怨当年是给超人设计服装,现在只能给瘦骨嶙峋的模特设计衣服,通过对她动作、语言和神态的刻画,暗喻对个人价值的追求。强烈的个人主义感召引导观众借助精神寄托符号来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美国本土文化强调个人主义意识。好莱坞动画电影从来不缺娱乐性,即使在充满激情刺激的打斗场景中也充满着诙谐幽默的元素。影片中的街道场景充斥着美国时尚都市气息,体现着民众的娱乐色彩。超人家族在与恶势力的斗争中,敌人准备对隐身在水中的巴小倩开枪时,飞毛腿巴小飞撞到了敌人的枪救了小倩,这一情节设计充满着娱乐色彩,让观者在激烈的打斗中感受娱乐气氛。弹力女超人在营救鲍勃的过程中,敌兵关门时一扇门夹住女超人的腿,这段镜头把巴荷丽的弹力特性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在紧张的氛围中营造了一丝娱乐气息。影片定位在美国社会,故事文本的统一性传达着冒险挑战和英雄主义的母题,这种潜在的美国文化的娱乐性恰到好处的营造了轻松幽默的氛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的全球化也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美国动画电影为了走出本土化的设定,迎合世界市场,在影片细节中也追寻着全球化的文化主题。美国动画在这一时期开始寻求本民族的价值观与世界价值观相一致的契合点,借助文化的认同感引起观众的共鸣。《超人总动员》中鲍勃一家开始平民化的生活时,巴荷丽不希望小飞在学校使用超能力,努力让家人恢复平民化的生活,她渴望平等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但是超人的使命总是与愿望背道而驰。美国价值观中宣扬的平等主义、追求自由和个人奋斗也是世界各民族的呼声,美国动画电影中对这些元素的宣扬利于美国文化的全球化传播。美国文化正在强势扩散到其他民族区域中,“文化维模”有着双重的作用,既能使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又能阻碍民族文化的传播。文化的维模应4在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中辩证地看待本民族与外来民族文化的交流,“全球化”的主题给各民族文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在文化的维模中也应适应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辩证的接受这一文化现象,为国产动画的“走出去”开辟道路。
三、时空细节化符号传播
动画艺术有其特有的夸张性,它的夸张性不仅表现在造型上,还呈现在故事文本的叙述时间上。动画中的时间既能延长,也能缩短,是感觉上的时间不与真实时间等长。《超人总动员》中超人先生在与超劲先生打斗过程中,推、拉、摇、闪镜头的娴熟运用体现了时间疾驰的体验感,用镜头动感符号把感官时间细节化、生动化表现在影片里。弹力女超人在坠机后跌入大海,为了躲避敌机的攻击带领孩子们在水中飞快的疾驰,这种镜头符号的急速运转增加了紧张气氛,让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超人总动员》中运用镜头的流转表现虚幻的时间形态,鲍勃从万人敬仰的超级英雄到大腹便便的办公室职员再到健身改变拯救人类,重拾昔日荣耀的时间线索,虚幻时间与现实时间交织在一起,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动画电影以描述运动为基础,运动画面使电影的空间感更加立体,《超人总动员》开头段落的拉镜头运用运动摄影的方式,将观众带入到故事文本的场景中。动画电影也可以通过色调形态改变空间场景,镜头运动也可以给空间背景带来不同的效果。《超人总动员》中,摄影机位跟随主人公辗转不同场景,转化空间环境营造了紧张氛围。影片中的细节处理也相当考究,一闪而过的镜头也渗透出专业化和细致化。动画电影作为一种审美性文化,它的文化认同性不仅仅在于对民族特殊性的认同,还包括细节化的处理。纵观中国经典动画大多采用了民族传统题材,缺乏将人类共同文化宝藏作为题材创造符合世界文化适应的“中国表达”符号,没有引起不同文化群体的共鸣,这也是国产动画“走出去”战略中必须克服的难题。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美国动画电影开始渗透到世界领域。美国动画的文化传播借助于对本土元素符号化的合理运用和对全球化主题准确把握,它的主题寓意更多的倾向于人文主义关怀,在角色符号和时空符号的处理上更加严谨和细致。因此,在国产动画的文化传播中要以全球性的文化价值为主体视角,在展现民族化符号的同时追求动画作品的细致和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引起不同文化受众群体的认知。在动画的文化传播中也要试图突破“文化维模”,为国产动画走向国际化道路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美学(修订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33
[2]王兵,“外位性”与“文化维模”:华文域外传播策略[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8
[3][法]克里斯蒂安•麦茨,电影符号学的若干问题,载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1.382
[4]周越,李可文.动画电影与文化传播[J].设计艺术研究,2014.6.33
作者:张永宁 邢明珠
推荐阅读:《军工文化》(月刊)创刊于2008年,是由中国航空工业信息中心主办文化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