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03月11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这篇艺术省级论文发表了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环境艺术,校园文化建设时很多搞笑的建设重点,是培养具有特色学生的先决条件,论文通过考察,概述了校园环境的建设特点,校园文化关系到学生的文化认同和内在修养,所以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关键词:艺术省级论文,景观分析,校园文化建设,环境设计,北京大学
一、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
现在国家大力推崇校园文化建设来丰富高等教育的文化认同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就是校园景观文化,通过对历史景观的继承和保留,通过对文化精神的理解和传承,来生成学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和更强的归属感,形成更好的学习氛围。每个地域都在历史的洪流中沉淀下自己精神内涵,近年来校园文化建设势头旺盛,我国高校建设迎来高峰,多数学校除旧建新,追求设计上新颖,采用了现代化的设计语言,建筑外观简洁线条流畅、雕塑均是名人学者等,在这样的建设环流下大多高校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几近失去了它本身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对于在其受教的学生没有教育主体的文化感染以及传承,浅显的知识教育无法应对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基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认同
2014年5月,教育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地高校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活水和丰厚滋养,深植校园文化之根[1]。强调了高校自身的文化内涵对教育客体的深刻影响,冯天瑜把文化认同解释为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即指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2]。经过认同后的新文化或异文化因素将被接受、传播。文化传承是客体对文化主体认同后的接受、感化和传递的行为,教育客体在主体文化环境中熏陶和体悟到的高校自我文化内涵,对其人生发展、思维方式等产生的影响才具有真正的文化传承效果,在文化认同之后产生的文化传承才具有高校自我品牌价值的传播性和感染性。当今多数高等学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景观文化不能体现高校自我文化特色的客观原因在于对自我文化内涵了解不深入和高校决策层没有专业素养,致使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上盲目的追随世界潮流而千篇一律。结合景观语境性的表达做到其与人之间的沟通、传达,实现充斥于环境中的文化内涵与人思想的碰撞和刺激,达成文化认同。
三、北京大学校园景观的“语境性修辞表达”
语境性是指艺术在其中产生或施加影响的特定社会生活状况,包括文化传统、艺术制度、学术制度等[3]。类似的,80年代,朗诺何和克里彭多夫提到:语意学是人造物的形态在使用情境中的象征特性[4]。结合以上概念对北京大学的校园景观做简要的分析。笔者赴北京大学实地考察,认为北京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园景观的设置上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北京大学是始建于1898年,由圆明园的一部分改建而来,曾经是重要政治活动的发源地。北大精神是北大校园文化的本质和核心,从五四运动开始,北大学子就一直有关心天下事传统。北大的历史是在不断求得自我革新中发展起来的,产生了许多重要人物和思想,深厚的人文精神是北大校园文化的基础。贯穿北大校园的著名景观是未名湖和博雅塔,前者是北京大学前身燕京大学遗留下来的人工湖,湖上设置的曲桥是上世纪重新规划校园中设计建造的名为“回头桥”,特点是桥拱的仿古式雕花以及岩石质地,后者是上世纪北大为解决供水问题而建造的水塔,现已停用。博雅塔,是功能、艺术、景观三方面高度统一的杰作,它在未名湖中的倩影深印在北大莘莘学子的心中。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是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塔湖”的巧妙设置与北大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格调相映衬,园文化所衬托的诗情画意也和它是一所偏文科的高校相关,景观指向的艺术语境都是阐明北京大学的历史地位和发展历程,突出受者所能从中感受到的心理预期。再是北大独具特色的位于正大门的两座华表,制于十八世纪中叶,原是圆明园安佑宫之物,雕刻吉祥之云气,燕京大学成立之后搬运至此,是对学校历史沿袭的物质性语意阐述,表现历史、社会地位的物质形态。校内大多使用岩石为基材制作景观小品如假山、导示系统、步道、雕塑等,值得一提的是北大的雕塑多以本校杰出人物为主。北大在时代变迁中继承了晚清的文人儒雅气息,运用历史人文修辞而产生的景观与人之间的沟通,具有校园文化上的认同性。北大历经诸多磨难至今,校园景观更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得到了展现,在建国后整体规划中体现了北大斑驳成长的脉络,保留和继承是北大在历史中拼搏的精神。三步一小景,五步一震撼便可以形容北大对自己的肯定和沉淀,是现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首屈一指的例子。
四、结语
高校是培养社会实用性人才的最终场所,是形成教育客体个人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关键所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表达出人文历史文化是近代西方社会人文精神在高校文化事件中的具体化[5],为的是展现高校独特的文化特色和校园氛围,设计师应该着手从学校的历史、人文情怀、自然地理等诸多方面入手,提炼其文化要素和代表性特色,结合恰当的艺术语言表现,把历经岁月磨砺沉淀下来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校园景观中,使每一所高校展现出来的文化要素与气质内涵得以区分和光大。
参考文献
[1]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819号:《关于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教育部
[2]冯天瑜:《中华文化辞典》[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王一川:《艺术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汪桎辉
推荐阅读:《东岳论丛》创刊于1980年,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型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刊物最初为双月刊,自2009年起改为月刊。荣获华东地区最佳期刊、山东省十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