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中西方文化互通交融形成的竞技太极拳

时间:2017年04月19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这篇体育文化论文发表了中西方文化交融下的竞技太极拳,竞技太极拳发展半个多世纪,在不断的吸收和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论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西方文化和竞技太极拳的发展现状及动作特点做了相关研究,并对竞技太极拳的发展提出建议。

  这篇体育文化论文发表了中西方文化交融下的竞技太极拳,竞技太极拳发展半个多世纪,在不断的吸收和融合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论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西方文化和竞技太极拳的发展现状及动作特点做了相关研究,并对竞技太极拳的发展提出建议。

体育文化论文

  关键词:体育文化论文,竞技太极拳,体育文化,文化交融

  关键词:体育文化论文,竞技太极拳,体育文化,文化交融

  东西方体育的发展、表现形式和形态往往根植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体育文化。

  1中西方文化特征

  1.1注重竞争的西方文化

  西方体育文化主要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狭窄的国土,瘠薄的山地以及濒临海洋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希腊人漂泊不定与海上冒险的生涯,在强大的自然力的面前,希腊人既惧怕大自然的威力,又不甘屈服于大自然”[1],这样的环境使古希腊人逐渐形成了敢于冒险和创新,倡导发展个性的生活方式,“竞技”体育活动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下成为了希腊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支配着思想文化领域,它主张“禁欲、信奉神权”,对竞技体育活动进行封杀,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教育思想后,思想家对体育的价值进行了科学的审视,扫除了阻碍体育发展的思想障碍,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开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使得竞技体育活动得以快速发展。21世纪,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竞技体育与政治、经济、教育等密切联系在一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因为如此,当前竞技体育呈现商业化和泛政治化,由于高额的奖金、特殊的荣誉等因素,使得竞技体育变成了一种追求利益的途径,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和谐因素,如“兴奋剂”“操纵比赛”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失去了竞技体育发展的意义,违背了公平、公正的理念,这正与以“和谐”为发展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相反。

  1.2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

  “幅员辽阔,山水相间”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为“自给自足”,这样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一方面,人们不期待扩张和征服,不追求战争的征服和消灭,而崇尚同化和感化之力;另一方面,对民族界线和国家疆域的观念比较单薄,更多的注意民族内部的绵延和生长”[2]。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使中国人养成了“和”的性格。“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儒家思想从“仁”出发,提出“君子之争,以和为贵”;“天人和谐”的身体观,强调身心合一,注重养生,修身养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排斥冒险、强烈的活动,这些思想都影响着中国文化的特质,这种特质使中国人以“和谐”取代胜负,不过分的追求竞争。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文化呈现一种以内敛、养生为特点的体育形态。这种内倾的文化特性使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上一直保持“和”的态度。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两种既相对又互补的特性,在西方竞技体育的发展中,中国“人文”理念不断深入到竞技体育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竞争的理念又深入其中,两种文化在不断的交融中促进共同发展。

  2竞技太极拳的文化交融

  在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与渗透中,东方文化受到西方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思想的冲击,喜欢追求视觉和精神上的刺激,在这样新的条件下,竞技太极拳以一种具有技击色彩的,同时带有观赏性的运动形式出现,这样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视觉需要和精神需要,同时也继承了太极拳原有的技击特点。

  太极拳自经过2003年竞赛规则的修改过后,自选太极拳套路成为比赛的主流,其改变了以往比赛中传统太极拳的规定套路,融合了各式各家太极拳的动作,还加入了一些长拳的元素,并增加了难度动作及连接难度,对难度动作等级分类和分值进行了确定,使竞技太极拳运动开始向着高强度、高难度方向发展,这次的改革后,使当代的竞技太极拳无论是在动作内容上还是艺术观赏性上都与传统太极拳有很大差异。

  改革后的太极拳受到了很大争议,有人认为它不适合作为竞技项目,如温力教授在《太极拳不宜继续作为竞技武术比赛项目》中说:“回顾竞技武术所走过的发展历程,审视竞技武术存在的问题,深深感到太极拳由于它的技术特点所决定,使它距离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要求太远,已不能适应竞技武术发展的需要,太极拳应该,也必然被淘汰出竞技武术的赛场。”也有人认为它符合当发表展的形式,如邱丕相教授认为:“武术发展到今天,不再是一个板块的多元价值功能,至少应分为健身的、艺术的、格斗的3个武术板块,充分发挥各自的价值功能,才会适应当今的社会和市场需求。”

  太极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武术套路运动中开展最好的项目之一,其开展的好坏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将时代的优秀元素融入到竞技太极拳中,才能够更好地推陈出新,被时代所认同,实现太极拳的创造性转型和创新型发展。然而实现发展就要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时代背景,顺应时代的发展对太极拳比赛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

  2.1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成长出来的太极拳,其创编受中国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太极拳汇集了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与儒教文化等,在拳法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创编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名为太极拳。后逐渐衍生出一脉相传的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多家流派,发展为现在社会上练的“健身养生太极拳”。[3]竞技太极拳是太极拳在当代社会的新的发展形式,它的基础仍然是蕴含丰富哲理的传统太极拳,它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哲理的继承。太极——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源的范畴。最早出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庄子之后,“太极”的论述逐渐推演成太极观念,太极观念包含着清醒睿智的哲思,其终极目的是希望人类活动顺应大道和自然规律,达到一种无所不容的宁静和谐的精神领域。太极拳就是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产生,《太极拳论》指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极,阴阳之母,动之则分,静之则合”[4]太极拳蕴含的这种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竞技太极拳传承的基础,对于竞技太极拳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思想是变革的先声,新时代下思想的转变要求太极拳也要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推陈出新,太极拳在新时代的文化熏陶下既注重实用功能(技击功能、健身功能等),同时也追求艺术价值。竞技太极拳在追求艺术价值的过程中融入了中国音乐,通过古琴、萧笛、琵琶、二胡等伴奏演绎出自然环境中的流水声、婵娟声,与太极拳演练动作的起伏融会在一起,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近几年新型比赛项目混合双人太极拳的出现,受到大众的喜爱,该项目内容主要是动作的编排与中国传统故事的融会,加上演练形式的变革与中国音乐的融合,太极推手的融入、动作的同步等等,在演练的过程中,整套动作演练将一个完整的故事用身体语言演绎给观众,观众随着故事的深入,情感也随之升华。这是竞技太极拳又一大胆变革,改变了以往太极拳比赛的形式,反映出东方古典艺术的神韵,体现了“和谐”之美,提升了观众对太极拳比赛的好感。竞技太极拳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坚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全世界起着重要作用。

  2.2融合西方竞技思想

  西方竞技体育能够最大限度挖掘人的潜能以实现更好成绩,竞技体育的公平性、规范性和超越性体现了人类对于自由平等的追求,是推动体育事业的重要动力。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二是保健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竞技体育的奖励制度和择优机制就是一种激励因素,激励运动员信心的同时也提高了运动员对于体育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获得满意感。这种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在一些方面显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促进了竞技体育项目更好的发展。这种体制在许多竞技项目上都得以体现,如跳水、乒乓球等,证明了竞技体育体制能够推动体育项目更好的发展。传统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哲理,具有独特的健身作用,在西方竞技体制的影响下,为了更好地推广普及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就需要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与西方竞技体育思想有机结合,竞技太极拳的出现和发展,有利于增强太极拳的竞争力,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当代人们对奥运会的关注度较高,竞技体育的出现和推广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同。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更好的推动太极拳的发展,竞技太极拳在保护传统太极拳形式基础上对太极拳进行,在竞赛规则上学习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在演练风格、动作分值、难度等方面都做出了要求。竞技思想的融入使太极拳在古典美的同时多了一份西方的理性美。

  3结语

  竞技太极拳在继承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与西方竞技思想进行了融合,使竞技太极拳从技击、观赏、传播等角度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融合不是照搬,我们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清楚“传承绝不是为了复古,继往是为了更好地开来”[5]。我们要站在民族自信的角度上去发扬竞技太极拳,“摆脱‘体育’的束缚,拓展‘文化’的审视”[6],坚持自己的“本真”,吸收西方优秀文化,走中国式传统文化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曹继红,王揖涛,茹秀英,胡移山.近现代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及其未来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6).

  [2]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中心.武术文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3]王岗.对学校武术教育的历史回眸与当发表展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6).

  [4]王伟,邱丕相.竞技太极拳发展研究:冲突与认同[J].体育学刊,2012(3).

  [5]王宏.中欧体育哲学思想比较[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

  [6]温力.太极拳不宜继续作为竞技比赛项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6).

  作者:朱丞 张峰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推荐阅读:《东方文化周刊》是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主办,凭借其靓丽的装帧,时尚多彩的内容,贴生活的视角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江苏乃至华东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