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12月19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下面文章以莱科夫和约翰逊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系统论述了《牡丹亭·惊梦》中的“封建礼教是庭院”“爱情是春光”“女性是花朵”三个重要概念比喻。作者同时深入分析了这三个主要概念隐喻的起源、相似性、对汉语概念系统的建构以及对中华文化的模因塑造作用。对中国经典戏剧《牡丹亭·惊梦》中的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证明了其认知功能的跨语共性,所揭示的思想内容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牡丹亭》,概念隐喻,认知分析,概念系统,文化模因
一、引言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杰作。作为《牡丹亭》中的第十出戏,《牡丹亭·惊梦》是其最为经典的段落之一。文本由十二支曲组成,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杜丽娘青春的萌动和自我意识的觉醒,是她反抗束缚和追求自由之路的开始。目前对《牡丹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和修辞方法等方面。
近年来,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研究经典文本逐渐成为一种隐喻研究的新道路,如梅德明、高文成(2006)对《老子》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系统研究。关于《牡丹亭》的隐喻研究已有一些成果,如林天松、王嵘(2008)、林佳(2011)、邓麦茵(2015)等,分别从隐喻的运作机制、认知图式以及概念隐喻的类型进行研究。综合来看,现有的对《牡丹亭》中概念隐喻的提炼还过于抽象,缺乏准确性和系统性,其次对源域与目标域间的相似性、内在逻辑及映射分析不深入,特别是对汉语概念系统的建构以及对中华文化基因的塑造作用尚未涉及。本文拟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牡丹亭·惊梦》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较为系统的认知分析。
二、概念隐喻理论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是人类语言表达的基本方式之一,具有一定的普遍性。1980年,认知语言学的奠基人莱科夫和约翰逊以《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这本书提出的理论开创了现代隐喻研究的全新途径,标志隐喻研究进入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畴。莱科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无处不在,它不仅出现在语言中也出现在思想与行为中,人们用来思考和行动的普遍概念体系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不仅是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一种普遍认知方式;是人们思考、行动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方式。莱科夫和约翰逊指出,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认知域(源域)到一个不熟悉、较难理解的认知域(目标域)的映射,通过映射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形成一系列本体的或认知上的对应关系。两域间的映射以及被激活的相关认知图式是理解隐喻的关键。适用于源域的内在逻辑和描述概念也适用于目标域。
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概括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方式。根据莱科夫和约翰逊的观点,概念隐喻可以分为三大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建构另一种概念称为结构隐喻,可以使两种概念相互叠加,用描述一种概念的词语描述另一种概念,如社会等级固化。若隐喻是指同一概念系统内部的则为方位隐喻,可以参照上下、内外、前后、深浅、中心-边缘等空间方位组织起来的隐喻,如人被边缘化。本体隐喻则是将抽象和模糊的思想、情感、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无形的概念看作具体有形的实体,如赤子之德。隐喻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也是我们形成概念,进行推理不可或缺的基础,因而概念隐喻的认知功能具有普遍性。
三、《牡丹亭·惊梦》中的概念隐喻分类及其认知分析
女主人公杜丽娘幽居深闺,难耐寂寞。迂腐之极教书先生讲到《诗经》,其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触动了杜丽娘的情思。在父亲下乡劝农之际,她便由丫鬟春香带路去后花园消遣,这便是游园的由来。《惊梦》这出戏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内容上标志着杜丽娘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反抗,是她追求叛逆之路的开始。全篇文采飞扬,由十二支曲子组成,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格,除隐喻外,还有借代、双关、反问等手法,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本文从认知角度深入探讨,在《惊梦》中提炼出三个主要的概念隐喻表达式,按照目标域可分为三大类:礼教类(封建礼教)、情感类(爱情)和生命体类(女性),分别来自“庭院”“春光”“花朵”三种源域的映射,文本中有细致的典型源域的描写。《牡丹亭·惊梦》中的概念隐喻分类如下表所示:
(一)“封建礼教是庭院”概念隐喻与冲破束缚的个性解放
要正确理解概念隐喻的涵义,首先要将其置于一个正确的语境。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是汤显祖贯穿整篇戏剧的思想,也是正确理解《惊梦》中三类概念隐喻的恰当宏观语境。
例1【绕地游】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
“封建礼教是庭院”是礼教类隐喻的典型代表。例1出自杜麗娘游园前的描写,女主人公独自一人默默伫立在重宅深院,眼前是燃尽的烛台和抛掷一旁未做完的针线活。这里“小庭深院”作为源域,“封建礼教”作为目标域构成了全篇影响深远的概念隐喻。该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有着强烈的相似性,也是构建映射的基础。首先庭院的典型特点是“小”和“深”,从物理空间的角度精准刻画出丽娘成长环境的狭小与封闭;而封建礼教则是对女主人公思想层面的压制以及天性的束缚,使得她整个青春几乎没有自由的选择和空间,充斥着阴冷和冰冷。
其次,“小庭深院”无法困住渴望自由的女主人公,从《惊梦》的第四支曲开始,杜丽娘从“小庭深院”走向了满园春色,并最终走向追求个性解放,自由爱情的道路;在严格的“封建礼教”下教育长大的杜丽娘表面看是标准的封建淑女,但内心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并未被完全抹灭,勇敢走出“小庭深院”标志着冲破“封建礼教”对她的禁锢,为后文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做出了铺垫。《牡丹亭·惊梦》是杜丽娘性格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即她从名门闺秀走向封建叛逆道路的第一步,因为一旦接触到外部的自由空间,就再也无法容忍长期受到禁锢的狭小生存环境。
“封建礼教”这種抽象的概念被看做具体有形的“庭院”,以形成与不同概念域的“封建礼教”相互映射的认知方式,来激活读者大脑中所需的认知图式和相关知识,属于概念隐喻中的本体隐喻。
概念隐喻“封建礼教是庭院”的形成与《牡丹亭》创作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牡丹亭》故事创作背景为南宋名门宦族之家,作为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居住的庭院式的布局不仅与家庭结构相适应,也同封建礼教制约下的思想意识和心理结构相呼应。围合的庭院式空间构成封闭的小天地,这是封建族权的体现,也是父权统治所需要的“独立王国”的建筑环境。为了与封建礼教的尊卑、上下、亲疏、男女、长幼、嫡庶等一整套伦理秩序相对应,庭院组合一般严整纵深,建筑空间严格区分。在中国封建社会,家中尤其是女性,一般都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从而形成了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结构,也就不难理解杜丽娘幽居深闺,连自家后花园都没有去过。
其次,汤显祖所生活的时代明王朝正走向衰落,长久以来禁锢人们思想发展的根基受到了不断质疑,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天性。尤其是对以杜丽娘为代表的女性,她们受到礼教的束缚就更为残酷,更不可能自主追求爱情。所以传统意义上的“庭院深深深几许”和“一入侯门深似海”,一方面描述的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封建礼教长期对女性无情束缚和强烈摧残。
(二)“爱情是春光”概念隐喻与勇于追爱的执着探寻
杜丽娘在追求爱情的大胆坚定、执着缠绵是戏剧情节推向高潮的关键。而在《牡丹亭·惊梦》当中,则是她爱情萌动的初期,汤显祖在对园中春色的细致刻画中,利用“爱情是春光”概念隐喻,逐步塑造出了一个渴望爱情、纯爱涌动的美好少女形象。“春光”是概念隐喻的源域,《牡丹亭·惊梦》有大量典型春光的典型描写,如“袅晴丝”、“彩云”,“雨丝”、“风片”、“烟波”等,通过认知机制映射到目标域“爱情”。“春光”在汉语概念体系中是短暂易逝、美好纯洁之意,与“爱情”有强烈的相似性基础。这一阶段的杜丽娘,对美好爱情只有朦胧的感知,她被呼之欲出的春色吸引到园中探寻,之后发生的一切不得而知,但她面对爱情的执着与坚定却贯穿整个故事。
例3【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深居闺阁的杜丽娘此时还无法自在欣赏满园春色,一条细微的蜘蛛丝被风吹下来袅袅地飘着,摇曳飘忽的游丝吹进这冷落的庭院,吹入了杜丽娘的心中。尽管被幽闭被束缚,但也挡不住自然界中一缕游丝的闯入。因为“袅晴丝”作为源域,映射杜丽娘内心深处萌动的“爱情”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微小但却无法阻挡,春光召唤杜丽娘到园中,爱情则呼唤丽娘勇敢追求自我。杜丽娘渴望渴春天的到来实际上是她对爱情的萌动,为后文游园所见的满园春光做出了铺垫。
例4【皂罗袍】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此时的春光一览无余,霞辉相应,云卷云舒,瑰丽的楼阁飞檐,华丽的亭台栏槛,在斜风细雨,烟雾笼罩看游船荡漾,美不胜收。杜丽娘沉溺于满园春色无法自拔,是她对美好爱情无限渴望。深闺人能尽情领略这大好春色太难了,作为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大家闺秀,想要独立自主追求爱情也是困难重重。杜丽娘对春的渴望,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对父辈们麻木的内心世界的叹惜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女性是花朵”概念隐喻与韶光易逝的恋恋不舍
例5【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例6【好姐姐】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杜丽娘在游园后期,因花鸟而触情,青山开遍红色的杜鹃花,晚春荼蘼的游丝亦如烟似云;火红的杜鹃、洁白的荼蘼曾是满园春色最美的象征,投射的是世间美好女子的青春时光;而作为女主角(下接第28页)的杜丽娘自己的青春,则如“牡丹”一样,迟迟不开,在春天即将归去的时刻美丽稍纵即逝。如今对内心已经觉醒的杜丽娘,游园所见所闻更徒增其哀怨枉然之情。
以“花朵”作为源域隐喻“女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首先从时间角度看,大多数花朵开放于春季的各个阶段,可以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代表新生与活力这与女性孕育生命的使命,尤其年轻女性的形象吻合。与其他生命体相比,“花朵”和“女性”在视觉和嗅觉上契合度最高,娇媚的形态、艳丽的色彩和诱人的香气,与青春女性的美感天然相连。从《诗经》时代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开始,花朵与女性就逐渐开始形成认知关联,并逐渐稳定成为了汉语概念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牡丹亭·惊梦》中杜丽娘特别地以“牡丹”自拟,虽然比其他花朵艳丽动人,但是无奈花期未到,错过了春日里的百花争艳。现实中杜丽娘还未与爱情相遇就要面对时光的逝去,使得人物情绪百感交集。
四、结语
《牡丹亭·惊梦》中提炼出的“封建礼教是庭院”“爱情是春光”“女性是花朵”三个重要概念隐喻,为后文杜丽娘冲破束缚,勇敢追寻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做出了铺垫。这三个概念隐喻相互交织,相互依赖,构成了封建礼教、爱情和女性三位一体的逻辑体系,是杜丽娘对自我青春价值的寻找与确证。“游园惊梦”的结果撩起了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的哀伤,青春隐隐焦虑,历历在目,跃然纸上。
这一切便促成了杜丽娘“白日梦”的诞生,为后文演绎出一幅穿越时空、秾丽缠绵的生死之恋构建出合理的概念体系。这些概念隐喻不仅建构了汉语重要的概念系统,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文化模因,对我们的行为方式也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即使今天依然随处可见。《牡丹亭》中的概念隐喻认知研究跨语料证明了概念隐喻认知功能的共性。
相关阅读:比较好发文学类核心期刊有哪些
文学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人都热衷于阅读一些文学作品,当然一些对文学有研究的人员也会发表一些文学论文。文学专业的博士生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文章,但是每个核心期刊的征稿要求都不相同,所以很多作者在投稿的时候都想找一些好发的文学核心期刊投稿。本文期刊之家网站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了一些比较好发的文学核心期刊以供大家参考,如果您需要发表论文的话可以联系本站编辑咨询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