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02月28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主要是以资本管理为纽带,通过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强化对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通过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构建了以坚持公有制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奠定了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的相关理论。国有企业改革应从国有资产多元化,国有资产形态转化和监督三个层面进行设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资本流动,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转化国有资本形态,转变相关职能。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产权多元化,国有资本形态转化,机构职能转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强调要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在重点领域尽快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以调节生产关系为中心的产权改革是此轮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和重点。我国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本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为指导,以管资本为纽带,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
一、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的逻辑结构
产权是法律外衣下的所有权,是生产关系的法律体现,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马克思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认知不断加深的过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分析所有制形式的产生和历史演进变化过程,深刻揭示了物质资料及生产力对产权结构的决定作用,从而首次确立了唯物主义产权观。
(一)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逻辑起点
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研究以生产力发展作為分析的逻辑起点,将产权关系提取出生产关系的内核,并深入到生产具体环节和过程中,通过研究生产过程中劳动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来探索私有产权的起源。
(二)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逻辑线索
马克思以生产力发展、物质资料生产为起点,研究产权的起源和本质以及发展,其逻辑线索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所有制--所有权。马克思通过深入分析劳动的二重性以及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阐述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不断深化,整个社会的分工也在不断深化。分工的深化使得整个社会中的人既独立又相互依赖,一方面使得每个人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不同的环节,完成不同的工作,形成独立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将每个人与其他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所有制的产生顺应了生产关系变革需要界定和保护经济主体、经济利益的需要。所有制的核心是对生产资料归属的界定和保护,将这种制度用道德和武力的方式进行确认,就是产权的初级阶段。当国家这种权利机器出现后,通过法律的手段确认的所有制,就是产权。
(三)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主要内容
1.产权是一种法权
产权体现财产所拥有的排他性,不仅是一种体现归属的主体的意志关系,更是一种作为基础的体现经济权利的经济关系。
2.产权是权利结合体
产权是所有制的表现形式,包括财产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权利,是既可分离又可统一的权利结合体。产权关系中各项权利的分离或统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之上。
3.产权实现形式多元化
产权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产权的实现形式会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变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这也就决定了社会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存在,产权的实现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出发点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提升和完善,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绝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
(一)国有资产产权多元化
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论述了产权的多元化实现方式。产权处于历史范畴,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产权的实现形式会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变化,呈现多元化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目前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情况下,应该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实现产权的多元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质上是在公有制经济主导下对国有资产产权结构进行多元化调整,目的在于提高国有资本的效率。根据马克思主义商品二重性理论,国家掌握价值的所有权,只是将使用价值的所有权让渡给了不同的企业单元。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性质,充分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这种情况下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质是经营权的多元化改革,并不会影响国有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同时还可以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改造和战略性结构调整等阶段,却都没有触及产权改革的核心区域。在此轮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中,要按不同发展类型和程度分路径实行改革,坚持依法改革,因地因时制宜地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二)国有资本基本形态转化
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资本纽带,改变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转化国有资本基本形态,设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根据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三层理论,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国有企业之间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是代表国家作为出资者对国有资产直接行使权力、作出重大决策的部门。
(三)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职能转变
根据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人民,占有国有资产的产权,同时将产权的使用和管理转移给国有企业,并逐步退出充分竞争的商业性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领域,将精力集中于国有资产顶层设计、企业党建和审计监管等方面,从宏观上对国有资产进行全方位的布局和监督。在国资层面,重点做好资本设计布局、主导资本方向、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
三、在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中丰富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产权思想在指导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过程中,通过在实践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并反思问题,自身也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
以科斯、德姆塞茨和诺斯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产权思想关于产权的思想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本质上是一种私有产权思想。西方现代产权思想虽然在阶级性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微观运行层面有一些思想,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产权思想强调在微观上,通过明晰产权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1],这一点我们是可以借鉴的。
同时,我们要在宏观上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明确并非只能将产权集中在私人手里,只要产权的界定明晰,无论集中在集体手里或是个人手里,都可以提高经济效益。科斯通过阐述法律制度对削减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的作用,强调了重视法律建设和严格保护产权的重要作用。[2]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的基础是法律制度的健全以及对产权的严格保护。只有健全相关法律保护制度,严格保护产权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管理权、收益权等,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现阶段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汪伟.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比较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
[2]马涛.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其演变[J].中国社会科学,2014(10):41-61+206.
相关阅读:哲学期刊投稿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
这篇哲学期刊投稿发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实践天然地内含着创新属性,马克思特别强调实践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特点,并把它作为新旧唯物主义实践观本质区别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