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年03月19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传播,对于世界的格局有重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中的哲学思想对于我国的建设和发展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的哲学也产生于很早的时间,思想家的理论也包含哲学的思想和观念,如今哲学思想中的知性思维提倡的较少,下面文章就这对知性思维减少的原因展开论述,希望实现中国哲学中的知性思维重建。
关键词:中国哲学,知性思维,马克思主义
针对我国当前哲学中所欠缺的知性思维的现状来看,想要对中国哲学中的知性思维进行重新的构建,就需要针对其在时展的过程中逐渐消失的原因来展开详细的分析与探究,进而就能够依据其消失的原因及因素,进行有效的解决与分析,进而帮助知性思维在中国哲学中进行重建。在进行重建构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其消失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探究,同时还需要对中国传统哲学中所蕴含的基本特征进行批判性的评价,才能够保障知性思维的重建构建以及明确其正确的发展方向。
1、什么是知性思维
在西方的哲学观点中,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可以划分为感性、知性以及理性着三种。其中的感性与知性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其具有着着不同的地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感受是一种被动状态下的,也是所有认知活动发生的起点。而知性也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条件下的,是对所有的感性表象进行适当的加工而得出的。其感性是一种直观性的感受,而知性则是在一定的观念中对直观的感受进行思维的一种方式。
在西方思想家康德的眼中,感性是人在对事物进行认知时的基础性因素,同时,知性存在与感性的层面之上。但是,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能力与水平并不会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之上。在知性、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层面中,知性与感性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同时,理性又直接与知性相联系,理性与感性之间仅凭借知性进行联系,着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性的联系。其次,知性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是一种规则的能力,其尽可能的将感性中所蕴含的复杂多样性进行归纳与统一。而理性就是人类在认知过程中的一种原则的能力,其不仅需要将复杂性进行有效的统一,同时还需要将感性进行一定程度的规划。其中知性所从事的是经验范围内的统一,而理性所追求的是超验范围内的统一。
2、浅谈中国哲学中知性思维的欠缺
2.1对相关概念知识的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我国,传统的哲学中,所讨论与研究的大多都是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其所涉及到的基本都是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因而在思想文化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场面。因此,至今为止,对于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相关哲学思想及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与区分,进而就会产生不同的概念与定义,对人类的知性思维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2.2对不明确的观点缺乏深入的研究
对于知性思维而言,进行准确的分析是其主要特征,但是在中国传统的哲学研究中很少采用这种类型的方式方法,因此,对于知性思维的研究较少,进而缺乏详实可靠的证据来进行证明。与此同时,中国的哲学家们在阐述自己的相关观点与见解的时候,缺乏强有力的支持与严谨的逻辑分析与证明。据此,就会出现辩证的思想与思维的方式。这些哲学思想在进行观点的阐述时,所表达的事物都仅仅只是一种自身的实际感受,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志,因而,就会缺少知性思维中所要求的明晰性与自觉的论证观点。
2.3过度依赖相似知识
在中国,大多数的哲学思想家在发表自己的相关见解的时候,经常都是通过进行类比的方式来阐述自身的思想。通过对与该事物思想本质相似的事件来阐述其中所蕴含的哲学观点与知识,进而对其中的思想本質进行阐述与分析。同时,很多的思想价都对于存在着统一性以及差异性的知识观点以及思想理念都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心理,由此,就知性思维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与影响,使其难以得到准确、高速的发展。
3、中国哲学中知性思维的构建
对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感性思维是人类开始进行认知活动的最最基础的条件,则知性则是在整个思维活动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在感性与知性的关系中,需要对其相关的概念做出明确的划分,明确其中所蕴含的实际的界线。同时,其直观的感受是感性层面而非知性层面的,需要对直观进行正确的认知与对待,不要将其进行误用。
在哲学中,理性与知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其所关注的是对知性规则的统一。因此,需要在中国哲学的知性思维构建中明确理性与知性之间的关系。加之我国文化与思维否呈现出一种早熟的现象,因此需要对知性思维进行准确的明确,进而才能有效的发挥其最大的能力与空间。因此,需要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对理性思维进行一定程度的遏制,为知性思维的发展拓展一个较大的基础性空间。
4、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中国的传统哲学在发展中有很多的不足,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后,中国哲学中的问题逐渐凸显了出来,在以后的哲学发展中对于传统哲学的辩证思维需要遏制,这样才可以重建知性思维,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开辟新的思路。
推荐阅读:马克思教育哲学对素质教育的启示
这篇教育教学论文投稿发表了马克思教育哲学对素质教育的启示,论文介绍了马克思教育哲学的人本理论,深刻领会马克思教育哲学对当代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探讨了高校素质教育的践行方向,实现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为高校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