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04月15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东南亚作为除中国以外学习和使用汉语最为集中的地区,其汉语考试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代表性。体系化发展是国家汉语考试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本文以体系化为切入点,梳理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现状,总结标准缺失、教考失配、协同欠缺等汉语考试体系化缺失的具体问题,结合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发展的特定背景,从平衡汉语考试多元主体利益、适应汉语教学复杂性质、顺应办学形式多样性等角度,阐述东南亚汉语考试体系化发展的必要性,构拟以组织体系、内容体系和实施体系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体系框架,以期对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乃至汉语教学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东南亚;汉语考试;体系化;建设
东南亚是世界华人华侨最多的地区,也是海外开展汉语教学最早且汉语教学比较完善的地区。[1]汉语考试是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层面上看,是国家控制和调配不同民族语言发展的工具之一;从中观层面上看,是国家选拔和培养人才、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之一;从微观层面上看,是对学习者语言能力和语言水平的评估手段以及评价、调节语言教学的方式之一。
目前学界对汉语考试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角度:一是对考试信度、效度的研究;[2][3]二是对具体考试项目的研究;[4][5]三是汉语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6]Davis提出,“国家测试、测试的社会学和政治学视角,是近期以来研究者兴趣所在。”[7]姚道中(2007),[8]侯仁锋、申荷丽2016),[9]白乐桑、廖敏(2013),[10]金椿姬(2014)[11]分别对美国、日本、法国、韩国等国的汉语考试进行了整体描述。这些研究显现了学界对国家层面汉语考试整体发展研究的现实关照,但多注重对国家汉语考试现状的描述,从考试体系化发展的视角,对某一区域内多个国家的汉语考试发展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还较为缺乏。
“体系化”指若干相互联系的事物趋于某种目的、依据某种原则,有条理、有逻辑地组织起来并使之构成严整体系的动态过程。[12]汉语考试体系化指考试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协调,构成严整体系的过程,其目的是从国家层面综合发挥考试的调控作用,促进汉语作为民族语言或者外语的发展,更好地服务汉语教学、汉语能力评估和汉语人才选拔。体系化是汉语考试发展的动态过程,体系化发展是汉语考试发展成熟的必由之路。
本文基于相关文献及实地调研资料,总结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的实施情况及汉语考试发展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探讨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体系化发展的必要性,提出构拟汉语考试体系框架,为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发展战略的制定及相关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一、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现状
总体来看,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可以分为外部机构举办的汉语考试和东南亚国家自主研发的汉语考试两大类型。
(一)外部机构举办的汉语考试
东南亚国家都引进了中国国家汉办主办的主要汉语考试类型。其中实施范围最广的是汉语水平考试(HSK),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在泰国、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也开始举办,网络汉语考点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5国开设,缅甸还先于其他国家开设了汉字能力考试。
此外,台湾华语测验推动委员会主办的华语文能力考试(TOCFL)和儿童华语文能力测验(CCCC)从2006年开始在东南亚国家开设考点,此外还在各个国家设置了具体的海外代理测验点,主要有:泰国中华国际学校、菲律宾基督教灵惠学院、越南河内台湾教育中心、越南苏联第一职业技术学院、下龙大学。同时也与一些学校合作举办考试,如:泰国曼谷英汉国际学校和威尔斯国际学校的儿童华语文能力测验(CCCC),泰国甘烹碧皇家大学、中华国际学校的华语文能力考试(TOCFL),越南馥华华语学校、河内经营和技术大学的华语文能力测验(TOCFL)。[13]
(二)东南亚国家自主举办的汉语考试
1.国民教育体系内的汉语考试
(1)汉语已成为一些国家高考的选考科目。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都已经将汉语作为高考的外语或民族语言选考科目,其中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的大学设有单独的汉语专业入学考试,马来西亚独立华校的高中统考(SUEC)中,华文是必考科目。
(2)汉语成为一些国家升学考试的民族语言选考科目。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汉语是基础教育升学考试的选考科目,马来西亚公立教育系统中,小学阶段的检定考试(UPSR),初中的检定考试(PT3),高中教育文凭考试(SPM),以及大学先修班结业考试(升入国立大学的主要依据)即高等教育文凭考试(STPM),汉语都是选考科目。新加坡的小学离校会考(PSLE)中,汉语是母语考试的选考科目之一。新加坡的全国中考O-levelExaminations中,汉语也是可选语言考试的一种。
2.国家执业汉语考试
东南亚国家中,缅甸设有汉语导游考试(ChineseTouristGuideLicenseExam)。印尼大学文化学院研发了针对汉语的CertifiedTranslator的翻译职业考试。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与高校合作推出了“专业华语口语能力核定考试”(OralChineseProficiencyAssessmentforWorkingProfessionals)。其他国家的汉语相关职业入职条件主要参考中国国家汉办主办的HSK考试成绩或者在校汉语学习成绩。
3.国家自主研发的社会汉语水平考试
越南设有中文为外语的国家考试,分为A、B、C三级。其他国家(比如印尼)的一些语言研究机构也在研发汉语考试,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考试规模和影响力。近年来,随着东南亚地区汉语学习人数的不断上升,国民教育体系内外的汉语考试需求都在逐渐增长,汉语考试从考试工具内部的发展,到考试种类的多样性发展,以及考试相关配套因素的发展都呈上升趋势。
二、体系化缺失: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发展的核心问题
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虽然总体上发展趋势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汉语考试体系化的缺失。
(一)汉语能力标准缺失
语言考试应该以语言能力标准作为参考框架,“语言能力标准是一个国家制定统一的学习和使用外语之政策的关键,制订统一的语言能力标准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有重要影响,有利于语言教学、语言学习和语言测试的发展。”[14](P.54)缺乏权威的、统一的汉语语言能力标准,会导致考试大纲的研发没有依托,考试工具的开发也很难做到科学性,汉语考试的质量和效益更无从保障。
因社会文化融合、语言接触等因素,东南亚国家华裔所使用的汉语实际上是汉语的多种变体,中国推出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不能反映东南亚汉语使用的现实,因此东南亚汉语考试应该以本土化汉语能力标准作为参考框架。但是,目前东南亚各国都没有官方推出的本土化汉语能力标准,这已成为制约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发展的瓶颈。目前,泰国学者龙伟华(2012)[15]就泰国汉语能力标准构建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泰国外语教学政策以及泰国汉语教学特点等因素初步构拟了5等16级的“泰国汉语能力标准”。不过,该标准目前还停留在学术研究阶段。
(二)汉语教考失配
目前,东南亚国家国民教育体系升学考试中的汉语考试与汉语教学的匹配度不高,主要体现为考试难度高于教学难度。曾有研究者指出,“泰国高校汉语相关专业招生考试所考查的语言能力和语言层次与实际汉语教学内容相差甚远”。[16](P.54)东南亚华人社团为了更好地保持祖籍国的语言文化,试图以要求较高的汉语考试来引导华人子女学习汉语言文化并提升汉语能力,但现实中东南亚国家华裔的“华语能力随代际递减”,[17](P.542)
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导致教考失配。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和缅甸北部地区的汉语教学采用第一语言教学(母语教学)的模式,保留中国传统语文课的教学理念。学生处在非完全母语的社会环境下,但所学内容与在中国母语环境下的学生一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利于汉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汉语考试主体协同不够
这里所说的汉语考试相关主体,主要包括研发主体、实施主体、管理主体和考试结果的使用主体(学校和用人单位等)等。东南亚各国都没有成立针对汉语考试的行业协会或联盟来统一协调汉语考试的规划、研发和实施,汉语考试的研发主体与实施主体及考试结果使用主体之间缺乏协同,考试频次和范围较为随意,考试结果的使用范围受限,考试项目的影响力难以扩大。
比如,越南设有中文为外语考试国家证书,但由于这项考试的研发主体在设计研发考试过程中,对实施主体以及考试结果使用主体的需求关注不够,各主体间缺乏积极互动,导致考试结果的使用范围不大。此外,东南亚各国国民教育体系内的升学汉语考试一般都有各级明确的统筹管理机构,但是其他类别的汉语考试(如从中国引进的HSK考试)往往缺乏国家内部的统筹管理。
比如,HSK考试在泰国由中国国家汉办驻泰国代表处管理,在其他国家则只有一些分散的考点,各考点分别与中国汉语考试中心对接,缺乏横向互动,也缺乏各国国内的管理机构,很难从国家层面掌控考试运行的总体情况。这既不利于发挥国家主体协同效用来提高考试的社会认知度,也不利于汉语考试在更大范围推广。
语言能力标准、考试大纲等相关标准的缺失反映出汉语考试内容体系的不完备,教考失配反映了考试工具的适切性问题,考试主体协同不够则体现了考试组织体系建设方面的不足。总之,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发展中的这些问题,都是体系化缺失的具体体现。造成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体系缺失的原因,既有受制于汉语教学发展的因素,也有国家语言政策的影响。
虽然从世界范围来看,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学的发展相对成熟,但该地区汉语教学的多重异质性致使汉语教学本身并未形成科学、完备的体系,这是汉语考试发展体系化缺失的基础原因。同时,汉语考试的发展并不一定与教学发展完全同步,而往往会有一定的滞后性。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学的快速发展主要发生在近几年内,汉语考试的发展虽然有可能被带动,但需要时间和过程。历史上,东南亚国家的汉语教学政策多变,汉语考试随着政策的变化和波动,发展时断时续,也影响到其考试体系化发展的进程。
三、东南亚国家汉语考试体系化发展的必要性
针对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学性质复杂、办学形式多样、汉语考试利益主体多元等情况,构建合理的汉语考试体系是该地区汉语考试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平衡汉语考试多元主体利益的需要
赵中宝(2018)在对国际语言测试研究权威专家GlennFulcher的《哲学与社会视角下的语言测试再审视》一书的评介中指出,“语言测试研究的新动向即关注语言测试的社会影响,关注语言测试的利益相关者,关注语言测试的使用结果等。”[18](P.106)语言测试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国家、族群、学校、家长、用人单位、学习者个人等。
国家汉语考试的体系化发展有助于平衡各利益方的需求,提升语言测试的社会效益。在东南亚国家,各国的汉语考试政策及其实施往往是国家利益和族群利益协调制衡的结果。比如新加坡实施多元共存的语言政策,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选拔性考试的范围内,体现了对华族语言权利的尊重,但是受国家整体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取向的影响,英语仍然是新加坡社会的通用语言,汉语科目在国民教育体系选拔性考试的分数权重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教学的发展定位。文莱目前仅有8所华校开设汉语课程,但国家实施英国学制,基础教育升学考试中汉语不是必考科目,使得华校的汉语教学发展困难。汉语考试的体系化发展有助于发挥国家的统筹作用,将相关利益群体纳入统一体系中进行协调,有助于不同需求群体的利益平衡。
(二)适应汉语教学复杂性质的需要
东南亚是华人移民最为集中的区域,各国华人移民在国家人口中都占有相当的比例,截至2015年,新加坡华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2%,马来西亚占24.7%,文莱占14.8%,泰国占14%,柬埔寨占5.5%,印度尼西亚占3.9%,老挝占2.8%,越南占2.8%,缅甸占2.7%,菲律宾占1.9%。[19]针对华人的汉语教学是东南亚地区汉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华人移民代际变迁、国家语言政策变化等原因,针对华裔的汉语教学也分化为第一语言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两种类型。
比较典型的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目前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以及缅甸北部地区的华文中小学,其他的汉语教学多数为第二语言教学。这种针对华裔的第二语言教学,由于教学对象不同,与对非华裔的第二语言教学也有所不同。华裔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属于民族语言教学,而非华裔的汉语教学属于外语教学。
汉语考试的参与者涉及不同教学性质中的汉语学习者,把所有教学性质下的学生都纳入统一的汉语考试体系内既可以做到各类汉语考试的横向对比和相互借鉴,又有助于实现对不同性质考生的针对性,更好地发挥汉语考试的鉴别作用,并保证对不同教学性质考生的考试公平性。
结语
国家汉语考试的发展与汉语教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但也具有其自身发展的独立性。汉语考试体系的构建既是汉语教学及汉语考试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汉语教学界及国家政策部门对汉语考试实施的宏观把控和科学探索过程。从国家宏观层面规划汉语考试体系,首先要开展汉语考试的需求调研,在明确不同群体考试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国家汉语考试的顶层设计,制定汉语考试的制度规范,研发国家汉语能力标准,开发适应需求的考试工具,为构建国家汉语考试体系做好必要的基础工作。
东南亚地区汉语考试发展历史悠久,考试资源较为丰富,除了从国家层面关注汉语考试发展以外,还要结合汉语考试发展相似性的特点,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各国的考试优势资源,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同时也可以以市场业态的形式,发展东南亚考试服务行业,加强相关IT技术、考务管理、测试研发、测试分析等专业服务发展。总之,要想促进汉语考试专业化,市场化、法制化发展,让汉语考试作为一个科学运作的整体发挥作用,必须谋求国家汉语考试的体系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宇.东南亚汉语教材发展评估的国别比较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7,(5):113-121.
[2]李晓琪,李靖华.汉语口语考试(SCT)的效度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14,(1):103-112.
语言类期刊推荐:世界汉语教学杂志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中央级学术刊物,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由中国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承办。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教授、林焘教授、吕必松教授、陈亚川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