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1月09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新闻作为实用类、纪实类文本,其教学方法指向和最终目的应该是什么?这在统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有较为明确的体现。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仍秉持传统观念,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该单元的核心任务“活动·探究”的教学指向和教学目标不甚清楚,仍以教授新闻知识为主,教学没有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建构。对此,文章指出,新闻类文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指向及最终目的都应该以任务群驱动的方式指向学生为适应未来发展而具备的阅读新闻类文体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任务群;消息教学;语文核心素养;媒介素养
新闻类文本作为实用类、纪实类文本的教学指向应该是“整合信息”“解释推断”“解决问题”,新闻类文本作为实用类文本,与生活密切相关,是连接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有效载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学生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一线语文教师对消息类文本的教学仍停留在应试技巧的传授上,仍采用以教授新闻知识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对学生阅读这类文本进行有效的策略指导,教学没有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积极建构。
一、对教材编排意图的正确理解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原来各个版本教材这一单元的内容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关注这一变化,思考这一变化,落实这一变化,就能实现新闻类文本教学的有效转变。单元设计是基于核心素养课程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学习评价”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链环中处于关键地位,呈现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而消息这个单元的编排思想就较好地体现了这种理念。
本单元的设计与传统教材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划分单元的依据不只是文本内容,还立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相对独立,整合了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教学单位,这充分体现了统编教材以能力为主线的编排思想。
1.从课程和教材编排体系的角度宏观审视这个单元教学的变化。与其他版本相比,整个单元内容的编排体系、文本类型更加明确、统一,除保留毛泽东的《消息二则》之外,其他文本的选择都更具有时代的气息,从不同侧面彰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个单元的教学实践指向是“活动·探究”,亦即以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为主。语文课标中要求学生阅读新闻类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这一变化意味着这个单元的学习须突破知识灌输加印证的传统模式,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最终达成积极建构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2.使本单元的教学定位更准确。本单元的教学定位是“活动·探究”,这种以核心素养为根本旨归的教学指向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消息单元设计以“双基”为纲,或者以文本为纲的课程设计思路,这是对传统三维目标教学的融合与提升。本单元设置了三组任务群,分别是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为主,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也重视学生媒介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任务群引领下的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新概念,但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消息类文本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学习任务群的雏形,这一变化不仅意味着这个单元的教学指向、目的发生了变化,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要改变只传授消息、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改变不注重学生长远阅读能力培养的短视行为,从而在学习任务群意识的引领下,把学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语文学习任务群正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是以阅读任务群的建构为导向,以承载语文核心素养为维度的学习项目设计。我们来看一下新闻单元的任务群设置。
1.新闻阅读。新闻阅读的指向是阅读消息、新闻特写、通讯等不同题材的新闻作品,了解新闻内容,把握各自特点,养成习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新闻本身的发展。从微观的角度看,要求从新闻的角度培养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在比较中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学指向是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类文本的阅读习惯、能力,亦即指向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但最终培养的应是学生关注生活本身和新闻本身发展的社会适应能力,应该指向的是学生媒介素养的积极建构与形成。
2.新闻采访。熟悉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自主确定报道题材,制订采访方案,草拟采访提纲,分小组进行采访实践,搜集新闻素材。新闻采访是实践性活动,这里既有知识的运用,又有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这一活动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语文学习带入相关的生活情境中,把言语实践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理性思考、思辨表达的语文能力,有效引导学生理性参与公共事件,使之学会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恰恰是将来作为媒体人或者参与人的公民责任。
3.新闻。分为三类任务:①必做任务,每位同学写一则消息;②自选任务,撰写新闻及学生的通讯等,每位同学从中任选一项完成;③拓展任务,将本组或全班学生的新闻作品加以整理,编辑制作成报纸或新闻网页。这样的任务充分考虑了课程规定性与学生学习自主性之间的平衡。
以上这三个任务群的设计,驱动学习的命令是从既定的支持工具出发,向学生明确提出的一组学习指示,反映出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利用所追求的教学意图和教学新闻单元的根本指向。从本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来看,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任务明确,任务明确才能产生真实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二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阅读任务群、采访任务群、任务群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注重任务群的综合性、关联性、情境性,既注重在语文学科内部形成听、说、读、写的联动,也注重将言语实践引向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四是关注从教师教到学生学的根本转变,关注的是学生学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是真正指向言语实践的学习活动,由此实现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价值的落实和提升。
三、情境中的语言运用
本单元学习任务群的建构实现了课程标准中关注言语实践性的关键意义,将过去新闻的静态知识转变为言语实践的运用,实现了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中心的学习过程。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通连,并相互激活,以促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指向社会、未来甚至世界,从而适应未来生活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而展开。因此,与生活实践通连是新闻类文体学习的必然路径,也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本单元的任务群设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生活情境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
在相应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是学生养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由路径,打通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就会发现生活中的语文运用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具有真实性、时代性、鲜活性的语文运用情境,既符合“活动·探究”任务群的课程要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语文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问题意识、任务意识,更符合在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的课程观,便于学生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实现能力的自觉提升。
在任务一新闻阅读的教学提示中有这样的教学建议:除了学习教科书提供的内容外,学生还要养成经常浏览新闻类报刊、网站的习惯,并试着用比较专业的视角去阅读它们。要通过读一份报纸,看看它着重报道了哪些新闻,并初步了解它的特点和定位。由此,通过收集多个媒体的独家新闻,与同学们讨论该怎样捕捉新闻线索,发现新闻事件……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十二个任务群中,关于新闻类文本的教学建议是:针对新闻传媒类内容,引导学生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如自主选择、分析研究一份报纸或一个网站一周的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文体构成、内容的价值取向,撰写文字分析报告,进行多媒体展示交流。同时,推荐最精彩的一个栏目,不同体裁的精彩文章1~2篇,并尝试利用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除此之外,还要搭建符合学生实际和能够自行运用的学习支架。在阅读任务群中,学习支架是以旁批形式出现的;在新闻采访和新闻任务群中,学习支架则采用一目了然的表格形式呈现,既有任务驱动的要求,又有技巧的点拨引领,对消息的标题、结构、导语及语言都提出了明确的可操作的要求。实践证明,搭建这样的支架比“文体知识+范文+模仿”的套作模式效果要好得多。
因此,在新闻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言语综合实践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驱动,整合言语实践情境和课程资源,总结言语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建构听、说、读、写协调发展的学习任务体系。活动与探究指向主动、个性、探究、建构,实现了诸多语文要素的有机整合,这样的任务体系就指向知识的情景化和结构化,力争把死知识变成活知识。
四、在发展提升中内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设置任务群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并在实践发展中内化、提升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本单元的文本阅读不是指向单篇课文的学习,而是指向阅读消息这一类型文本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因而更具有主动、自觉的教学价值,更能彰显学习任务的群聚关联意义。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语文学科的本体要素,在消息类文本的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结构艺术等多个方面建构文本之间的互文关系,并指向特定的学习任务,从而让深度学习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发生。
众所周知,新闻承载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军事、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国际、国内的无所不有,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广泛性。从传播学的意义上讲,这些知识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学生接触信息的知识渠道大大拓宽,他们可以轻松借助各种搜索引擎获得知识性的信息。但学生在接触这些知识时却容易忽视其背后可能隐藏的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隐藏着不同的意识形态,而这一点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恰恰忽略掉了。
在“互联网+”时代,媒介的手段和方式越来越丰富,媒介信息也越来越充分庞杂。作为“例子”,新闻教学还应教会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新闻的来源及其真实性、可靠性,新闻立场态度的正确性与社会影响,以及如何确保客观、理性,等等。同时,要学会挖掘报道背后隐藏的信息,用理性思维代替感性思维,分清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明确自己作为主体性信息接受者的责任,进而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原则,由于当前社会中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新闻的事实与观点、客观与主观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我们看到的“事实”不一定是事实,这是因为媒体人会按照自己的价值取向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表述方式展示他们眼中所谓的“事实”,他们的情感和观点就会通过其言语方式体现在新闻中。
正如倪文尖先生所说:让学生区分新闻事实与现象事实、辨析新闻的真实性与倾向性,有助于更自觉、敏锐地把握新闻媒体和者的意图,也会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闻的本质和媒体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区分与比较事实上所教的,就不仅关乎新闻的阅读,还关涉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新闻教学和学生将来的发展来讲,培养学生的这种媒介素养,正是从文本走向社会素养的表现,也是学生应具备的社会能力。
在信息化社会,经常每天都会有一些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出现,这些纷杂的信息冲击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新闻的教学除了从语文的角度分析文本本身的语言、结构和含义外,还应让学生学会作为一个受众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判断一篇新闻的价值。总之,新闻教育要面向未来,语文学科中新闻单元的学习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养、对于社会的健康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类论文范文阅读:新闻宣传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渗透
摘要:对于企业而言,新闻宣传工作和企业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企业也逐渐由以往的报纸、书刊发展为以网络为载体的工作形式。新闻宣传工作能够加强企业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之间的联系,为企业的发展与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企业必须对新闻宣传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在进行新闻宣传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充分发挥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导向作用,不断强化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