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读《贵州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文化研究》所思

时间:2019年11月29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苗族造型艺术是贵州地域美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贵州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文化研究》从当代多元的审美理念来解构苗族造型艺术的样式、构成、色彩、材质以及制作方法等审美要素和形式语言,诠释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特

  摘要:苗族造型艺术是贵州地域美术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贵州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文化研究》从当代多元的审美理念来解构苗族造型艺术的样式、构成、色彩、材质以及制作方法等审美要素和形式语言,诠释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特点,比较苗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艺术表现手法与特性,探讨将民族艺术符号融入当代社会的可能性,并创造性地从教育的视角关注苗族造型艺术的教育价值。

  著作涉及的内容包括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音乐学等跨学科领域的多方面知识。研究从传统转向现代形态的创造性发展规律,拓宽、延伸其表现手法以趋于现代化,推进少数民族造型艺术的当代图形表现形态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苗族;造型艺术;地域文化

少数民族

  李洁教授是长期从事艺术创作和少数民族艺术理论研究的学者,其不仅美术创作才气横溢,理论研究也成果颇丰。近年来,作为贵州本土成长起来的学者,李洁教授全力投身于少数民族分地区民族文化艺术的教学与理论研究,先后承担了教育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贵州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艺术传承创新”“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项目”“本科质量工程专业综合试点改革”等项目艺术表现的学习和创作实践。

  在铜仁学院任教期间,李洁教授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国际化的教学环境,先后赴西藏、新疆、台湾、香港等地区考察当地原住民文化艺术的资源开发应用情况,其研究视野涉及艺术学、民族学、人类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李洁教授的研究成果有《基于美术人类学视野下民间艺术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战后日本画的演变对中国当代岩彩画发展的启示》《苗族传统造型元素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开发应用》《文化人类学视角下贵州苗族服饰艺术的文化价值》《浅议黔东苗族服饰的演变及其文化价值》等,先后发表在《文艺研究》《贵州民族研究》《艺术百家》《编辑之友》《美术大观》等重要学术期刊上,研究论文曾获教育部高校艺术科学论文二等奖2次,省级一等奖2次,还出版了著作《东方岩彩——中日岩彩画及其教学研究》《丝绸之路的岩彩艺术》,在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李洁教授的著作《贵州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文化研究》于2018年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4章,分别从贵州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特点、苗族造型艺术的功能、苗族造型艺术的当代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将黔东地区的松桃、黔东北地区的德江、黔东南地区的凯里、黔南地区的都匀、黔西南地区的安顺等苗族较为集中的地区、多民族交错杂居地方的造型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并创造性地从教育的视角关注、探讨苗族造型艺术的教育价值以及苗族造型艺术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等,希望通过教育的途径培养更年轻的欣赏群体,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苗族造型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为苗族造型艺术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空间。

  就《贵州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文化研究》一书的学术经纬而言,作者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贵州各地的地方志、历史文献资料,通过鉴别、整理这些文献中与美术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贵州各地的苗族民间美术历史渊源和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整体的把握。作者努力研究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符号呈现的文化现象,力图从苗族造型艺术的文化综合特征、社会文化结构基础及文化变迁中,分析其符号蕴含的人文精神,研究它所折射出的族群的生存方式,揭示其价值观、审美观,从而达到文化解释的层面,挖掘、拓展苗族造型艺术符号的人文价值。

  作者还不畏艰苦,与研究团队一起走遍贵州、云南、湖南、广西、海南等苗族聚居地区的苗乡村寨,开展苗族相关领域的前期田野调查。作者从艺术学的角度关注苗族的服饰、刺绣、银饰、蜡染、贵州民居建筑等,通过现场录音、录像、拍摄照片,记录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苗族民间美术、表演、文化仪式、宗教祭祀等活动,获取苗族造型符号的第一手图像与文字资料,通过搜集书籍、音像资料以及深度访谈资料提供者或受访者,将搜集到的庞杂的文献资料、图片等。

  以地域为基本单位,按服饰(包括刺绣、银饰、蜡染)、剪纸(服饰纹样剪纸、人生礼仪剪纸等)、建筑(民用建筑、公共建筑)、傩文化(傩戏表演、傩戏面具等)等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分析该地区与同一民族其他地区的造型艺术的文化差异与传统工艺的文化现状,归纳苗族造型艺术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征,从而研究苗族造型艺术符号的文化价值及审美功能,开展将原生艺术符号融入当代社会的可能性研究。

  李洁教授以跨学科的学术视野,整理苗族民间音乐、民间表演等其他学科的资料,确立了她撰写《贵州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文化研究》坚实的相关学术背景。《贵州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文化研究》虽是立足于贵州苗族造型艺术地域文化的研究,但它涉及的民族文化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民族学、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音乐学等人文学科,还包括课程学、教育学、民族政策法规、教育法规、民族宗教政策等跨学科领域的多方面的知识。

  作者首先重新鉴定苗族造型艺术的范围,打破通常按西方美术学“精英美术”划分的标准,将苗族生活中的平面造型、空间营造都纳入和扩展到视觉艺术范畴中。其次,突破以往按学科门类研究的模式,用跨学科的宏阔视野,重新挖掘以往遗漏于学科界限之外的苗族造型艺术符号。

  作者用当代多元的审美理念来解构苗族造型艺术的样式、构成、色彩、材质以及制作方法等审美要素和形式语言,诠释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特点,发扬少数民族勇于吸纳其他民族艺术精华的精神,发挥其多民族融合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优势特性,将其中符合时代精神、仍具有活力的部分,建构成新的民族审美视觉文化,探讨把传统苗族造型元素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首饰设计以及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可能性。

  再次,以美术学和教育学两门学科的交叉为研究主线,结合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用建构主义的方法,探讨贵州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文化及其在当代艺术教育中的价值。苗族造型艺术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美学观念的造型与构图、唯美视角的搭配和审美法则的彰显等方面。使其从传统转向现代形态的创造性发展规律,拓宽、延伸其表现手法趋于现代化,推进少数民族造型艺术的当代图形表现形态的现代化进程,以融入现代开放的文化。

  结合在高校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深入考察并收集大量贵州民族民间艺术的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在多年从事学校美术教育的教学研究中,贵州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有了较为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加可贵的是,李洁教授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下“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与保护”等,开展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实践研究,积极探索民族文化艺术纳入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路径。李洁教授认为,在多民族文化艺术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今天,中国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已更趋国际化。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动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在族群生活中世代相传的苗族造型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和文化现象,既是自身民族的徽记,也是民族历史的缩影,又是宗教信仰的物化,以其固定的传承模式和主体图案,凝聚着浓郁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苗族造型艺术具有地域及族群文化的心理符号意义及精神内涵,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不仅将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纳入高校专业教育教学的课程体系,还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采取校企合作模式,支持优秀文创企业、苗族传统工艺传习所和苗族手工艺传承人推介研发传统刺绣、银饰等工艺产品,提高传统工艺从业人群的设计和制作水平。

  从而在尊重非遗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的前提下,搭建起传统工艺与艺术、学术、现代科技、现代设计及当代教育的桥梁,提高现代大众对传统工艺的接受程度,提高传统工艺制品的品质和效益,达到以传统工艺促进城乡就业的目标。因此,该研究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造型艺术的文化研究。《贵州苗族造型艺术的地域文化研究》的研究是一个开拓性的课题,希望作者创新开拓的理念能够被广大读者接受,并在分享的同时形成同构与共鸣。

  相关论文范文阅读:社会学对少数民族教育的意义

  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称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他是现代社会学的开拓者,一生出版了大量关于教育、法律和犯罪的论文和专著,为社会学的学门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社会学与哲学》共有四章,第一章个体表现与集体表现,第二章道德事实的确定,第三章答复异议,第四章价值判断与实在判断。该书的理论性极强,其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我的理解不够透彻,在此谈谈粗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