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12月31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摘要:传统诗词和音乐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在传统诗词的吟诵和音乐的演唱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传统诗词吟诵是根据一定的节奏和本身的韵调来诵读传统诗词的一种方法。吟诵虽然和音乐演唱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在吟诵中可以借助音乐演唱手段来赋予吟诵艺术效果,更能加深吟诵的情感附加。本文主要关注音乐演唱对传统诗词吟诵的影响,并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些有助于传统诗词吟诵的建议。
关键词:音乐演唱;传统诗词;吟诵;研究分析
诗词类论文投稿刊物:长白山诗词(双月刊)是由长白山诗社主办的诗歌类期刊。主要栏目:时代风采、田园区、诗林逸兴、寄赠唱和、咏物寄意、感事抒怀、人生百态、旨归真情、屐痕处处、散题杂咏。
一、传统诗词吟诵的意义
传统诗词吟诵是重视吟诵规律和经验研究的。吟诵从古至今都是文人的一种自娱自乐的行为,在这种行为中更加注重的是率性和传授,老师在教授弟子吟诵的时候,都是希望弟子能够薪火相传。因此,传统诗词吟诵讲究注重过程而不贪求结果。如今要求学子要在传统诗词吟诵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快乐,对传统诗词有更加深一步的了解,就能达到吟诵的基本目的。
二、音乐演唱和传统诗词吟诵的关系
音乐演唱和传统诗词吟诵的关系十分密切,音乐演唱和传统诗词吟诵都属于演唱艺术,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感和曲调。音乐演唱和传统诗词吟诵都可以在音乐的配合下进行表演,也可以都不用配乐。一般传统诗词吟诵都是不需要伴奏乐器的,也不需要艺术氛围的,只有在传统诗词吟诵表演时才会需要。在音乐表演中,每首歌的曲调不同需要表演者依字行腔进行表演,在传统诗词吟诵表演中则需要根据字音节行腔进行表演,二者存在一定的联系,又存在一些区别差异。
三、音乐演唱对传统诗词吟诵的影响
(一)音乐演唱对咬字的影响
传统诗词吟诵是一门艺术,在传统诗词吟诵的过程中会将文字通过音乐表演的完美结合,通过对音乐表演生动的借鉴,在传统诗词吟诵中进行应用。音乐表演变成了一种传统诗词吟诵的一种形式,音乐表演通过表演中对字的声母、韵母、声调形象生动的要求被应用到传统诗词吟诵中。
由于汉语通用的音节结构是一样的,音乐表演的音节应用方式在传统诗词吟诵中被表现出来,赋予了传统诗词吟诵一种字面的艺术美感,让传统诗词吟诵中对于字的要求严格也是和音乐表演的字要求一样严格。所以,在传统诗词吟诵中对于咬字十分严格也正好与音乐演唱中对字的要求一致,力求准确无误,附带感情,通过音乐演唱的咬字方式,让传统诗词吟诵变得更具有感情色彩和艺术意境。
(二)辩证吟诵腔圆要求,掌握音乐演唱的乐理知识,提高传统诗词吟诵的艺术效果
传统诗词吟诵的腔圆要求在学子吟诵的过程中要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优化吟诵。主要是需要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大声,大胆去传统诗词吟诵,在传统诗词吟诵的基本要领掌握后在要求吟诵的情感和技能及换气的位置。在音乐演唱的腔圆是指在演唱的时候要通过对一些字或者调的进一步修饰和装点。
比如在演唱一首民歌的时候需要应用到一些地方的微妙声调,传统诗词吟诵的要求是讲究音的高低、快慢变化,通过这种不断变化的发音方式为腔音唱吟诵法。通过音乐演唱改变一些传统诗词吟诵的腔圆,在传统诗词吟诵应用现代音乐演唱的颤音可以在诗词的表达上更具有波动性和意境性,通过如颤音的吟诵方法,可以展现一种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的意境,这就是教师常说的其实传统诗词吟诵也是一种歌唱,一种表演。传统诗词吟诵的腔音唱法就是受到音乐演唱的熏染而成的。这种改变有利于传统诗词吟诵更具有艺术效果。
(三)重视音乐修养,有助于传统诗词吟诵的高音规律
吟诵一首诗词是常常发现需要对高音部分的恰到好处的掌握,不能高了,也不能低了,不然都会影响传统诗词吟诵的效果。发音的高低掌握可以通过音乐演唱来掌握,通过音乐的修养重视,可以帮助学子在高低音的把握更加准确且富有诗词的思想情感的更好表现。发音的高低和音乐作品的协调及传统诗词的协调,都需要重视音乐修养,掌握因素的普遍规律和特例。音乐演唱的配乐技巧和传统诗词吟诵的中平发调和感情曲线的上下波动是一样的,传统诗词吟诵和音乐演唱有着紧密交叉的联系。
总之,音乐演唱中存在的技能、技巧、呼吸、共鸣都是对传统诗词吟诵有着一定的影响效果。音乐演唱不仅可以通过歌唱语言的发音,吐字的训练,临场歌唱的艺术表现,良好的演唱心理的培养,即利用科学的歌唱方法帮助一个人提升音乐修养,还能通过这些层面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吟诵艺术的效果。音乐演唱涉及的知识都对传统诗词吟诵有帮助。
我们在传统诗词吟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音乐演唱的运用的灵活和广泛来帮助吟诵的咬字和润腔,在吟诵过程中带着艺术效果,从而让传统诗词吟诵展现更加独特的中华传统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孙黎.传统吟诵中的咬字与润腔特征在声乐演唱中的借鉴与运用[D].中央民族大学,2011.
[2]杨忠.传统诗词吟诵对音乐演唱的影响探讨[J].俪人:教师,2016(3).
[3]张艳伟.传统诗词吟诵对音乐演唱的借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