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传承优秀家风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时间:2020年12月10日 分类:文学论文 次数:

【提 要】通过文化同根性、道德同质性、群众同基性三个维度阐述了传承优秀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理路的同一性。 籍以执行功能考察可见,传承优秀家风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

  【提 要】通过文化同根性、道德同质性、群众同基性三个维度阐述了传承优秀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理路的同一性‍‌‍‍‌‍‌‍‍‍‌‍‍‌‍‍‍‌‍‍‌‍‍‍‌‍‍‍‍‌‍‌‍‌‍‌‍‍‌‍‍‍‍‍‍‍‍‍‌‍‍‌‍‍‌‍‌‍‌‍。 籍以执行功能考察可见,传承优秀家风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能够促进培育大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归属感‍‌‍‍‌‍‌‍‍‍‌‍‍‌‍‍‍‌‍‍‌‍‍‍‌‍‍‍‍‌‍‌‍‌‍‌‍‍‌‍‍‍‍‍‍‍‍‍‌‍‍‌‍‍‌‍‌‍‌‍。 基于两者的同一性、功能的可承载性,预设了传承优秀家风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即扬弃传统家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 树立家风榜样,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发扬红色家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 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四位一体”的合力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更好落实‍‌‍‍‌‍‌‍‍‍‌‍‍‌‍‍‍‌‍‍‌‍‍‍‌‍‍‍‍‌‍‌‍‌‍‌‍‍‌‍‍‍‍‍‍‍‍‍‌‍‍‌‍‍‌‍‌‍‌‍。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家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主席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家庭作为社会的微小细胞,家风(尤其是优秀家风)体现和承载了家庭(族)成员的价值观塑造,从而成为涵育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阵地。 因此,践行价值观尤其要发挥传承优秀家风所具有的先导性作用,充分发扬优秀家风中的时代精神和文化价值。

  一、理路互通:优秀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同一性

  (一)优秀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文化同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出的“三个倡导”的教育理念,是基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价值观的塑造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我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所提炼的客观规律性的总结。 而形如《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都是我国历史上留存的著名典籍,是依据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价值导向、时代需求所提出的治家教子的现实要求。 两者所包含的修德、爱国等思想,都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早已内化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

  (二)优秀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道德同质性

  优秀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德”的呈现。 优秀家风体现的是家庭的“德”,既是体现每个家庭成员道德素质的“小德”,又是培育家庭整个风气的“大德”。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由此可见,两者中的“德”,既有普遍性的交织,又有特殊性的差异,但两者对于中华儿女的德育建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三)优秀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群众同基性

  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且应结合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如受教育程度、身心健康状况、未来规划发展等等,把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具体情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分析家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溯其源头是人的价值观,是结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围绕“人”的更好发展而提出的价值标尺,是构建社会共识的价值基础。 两者都是以人民为中心,基于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人民道德深化的可行性发展道路。

  二、功能承载:传承优秀家风能够有效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传承优秀家风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细、落小、落实

  如何将核心价值观走进民心、促进其落到实处,自发成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就是要使其日常化、具体化。 首先,家书家训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家书无所不包,既贴近生活,又高屋建瓴; 既有感性的抒发,又有理性的总结、规律的探索。 家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父辈的殷殷嘱托和谆谆教诲,其中饱含的内在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抵万金”。 其次,作为社会缩影的家庭所氤氲的优秀家风的传承,可承担起践行价值观的责任。 譬如,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教导子女友爱兄弟,睦邻乡里;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开卷有益,无论昏明; 立新忠信,不欺为本等。

  (二)传承优秀家风促进培育大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归属感

  从家风的路径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能够充分调动公众参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主动性,使大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有好家教才能有好家风,家庭风气共有,逐渐就会演绎、孕育出好的社会风气,“民风淳、党风清、政风廉”也就随“家风正”而来。 对于核心价值观的生根发芽,言传不如身教,身教不如世风淳正。 一个社会通过先提倡公民的公共道德建设,再通过公德一点点培养私德是比较困难的,而通过培养好私德进而积蕴出良好的公共道德则必将事半功倍。 优秀家风是一种潜在力量,对家庭成员有约束力,同时成员们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对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

  三、策略预设:传承优秀家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开拓

  (一)扬弃传统家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

  首先,传统家风需要去粗取精。 作为传统文化里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传统家风既吸收了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积极进取的治家教子的优秀思想,但同时由于传统文化诞生、孕育、繁衍于封建时代,难免因为时代和阶级的差异存在局限性,如男尊女卑、家长专制等。 而这些差异性就与核心价值观中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法制等观念不甚契合,需要批判性继承。

  其次,传承家风需要与时俱进。 传统家风并不意味着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式的“过去的文化”,其中部分核心价值理念就由于时代的变迁而衍生出不同的意蕴,如由“忠君”到“爱国”的思想嬗变。 最后,我们在继承传统家风家训的同时,应立足时代、返本开新,坚持“扬弃”的观点,处理好家风家训的选择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使其在先进性、时代性、纯洁性上与核心价值观有着更高的内在契合度,从而增强其生命力。

  (二)树立家风榜样,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

  对于宏阔而抽象的价值观来说,其感召力的强化在于能否促进其落细、落小、落实。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家庭教育氛围、父母长辈言谈举止对一个人的成长存在多方面、初始性的影响。 子女与父母长辈在价值观的养成期间相处时间较长,由于特殊的血缘关系、子女心中父母崇高的地位,往往会以父母长辈为楷模。 要想培育子女正确的价值观,作为父母要率先垂范,起模范带头作用,必然离不开日常引导、上行下效,离不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带动子女形成优良习惯。 孟母三迁、孟母断织、陶侃母截发以筵宾、曾子烹猪等广为流传的故事,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在全社会倡导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正能量,树立家风道德榜样,就是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力图形成社会风尚,促进价值观引领的感召力。

  (三)发扬红色家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

  红色家风是在历史沉淀与时代需要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新的革命家风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的榜样,同时也是中国革命家风精神的源头。 “红色家风”至今仍散发着浓浓醇香。 毛泽东同志曾定下三条“亲情规矩”,周恩来同志立下“十条家规”等,都引导教育子女要靠自己个人的努力积极进取,不能谋私情。 红色家风不同于一般的优秀家风,它来源于党的革命、改革和建设中的点点滴滴,来自于老一辈革命家们人生阅历的经验总结。

  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使红色家风理论思想有着深刻性、先进性、纯洁性,并契合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老一辈革命家们率先垂范,在修身、处事、劝学、齐家、廉政、仁爱等方面,提出治家方案,发出教子声音,引领中华儿女从自己的小家到社会的大家,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培育正确的政治信仰与价值取向,不断强化核心价值观的向心力。

  政工师论文范例: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重影响

  (四)建设“四位一体”,集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

  构建良好的思想教育体系,树立新时代道德自信,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媒体“四位一体”的合力作用。 每个家庭都应该重视家风的传承,同时学校、社会、媒体也要积极配合。 意识形态建设是思想建设的重中之重。 首先,强化家庭教育的引领功能,在言传身教中启蒙、弘扬和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 其次,巩固发展学校指导这一阵地,将优秀家风的思想融入课本,融入校园生活,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弘扬其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最后,统筹推进家庭教育公共文化服务,正确引导家风教育舆论导向。 社会媒体应成为弘扬优秀家风传播者与宣讲团,创建价值观的“一带一路”,开展常态化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习近平2014《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5月5日。

  习近平2015《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月18日。

  习近平20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

  作者:石 婧 李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