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浅谈应对心理压力相关调适对策

时间:2018年11月10日 分类:医学论文 次数:

下面文章主要采用现代决策行为学的基本理论,论述了应急决策环境与决策心理压力的相互关系,并由此分析了应急决策心理压力对决策行为过程的重要影响,最后从磨炼能力、减少身心失衡、暂时心理平衡等方面,对心理压力的调适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应

  下面文章主要采用现代决策行为学的基本理论,论述了应急决策环境与决策心理压力的相互关系,并由此分析了应急决策心理压力对决策行为过程的重要影响,最后从磨炼能力、减少身心失衡、暂时心理平衡等方面,对心理压力的调适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应急决策,心理压力,调适

大众心理学

  一、应急决策概述

  所谓应急决策就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以各种突发性事件为对象的决策活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人们所进行的任何一个活动之前,都有一个计划、考虑的决策问题。是否有一个正确的决策,是任何一个行动成功的首要问题。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决策也变得越来越棘手和复杂起来,应急决策就是当今世界突出的一类重要的决策。人们从生产生活实践中很早就认识到消除各种危险因素和隐患是减少、消除突发事件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广义的应急决策的范围应该从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测时就开始了,例如预案的制定、隐患的消除、物资设备的分配等等。狭义的应急决策是指在突发事件将要发生或刚刚发生时,采取果断而有效的决策,收集信息、调集人员和装备物资,明确目标、拟定各种方案、组织实施并不断纠正各种失误,直到实现决策目标的一个动态过程。[1]

  二、应急决策心理压力分析

  心理压力是指人在对付那些自己认为无法对付的情况时所产生的心理上的异常反应,因此是一种包括人和环境、工作的相互作用的,机体内部的紧张状态。决策心理压力是决策者在面对决策时,特别是应急决策时出现的相当大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会使决策者出现严重的决策失误或延误。正如不同的人生事件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压力负荷量一样,不同的决策任务与环境也对决策者有不同的压力。一般说来,应急决策压力大小受下列决策情势的影响:

  (一)所要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

  问题越复杂通常越难解决,因而压力也往往越大。一般来说,非程序化决策给决策者造成的压力要比程序化决策大。例如,与企业发展前途紧密相关的战略决策都是相当复杂的决策,也多是非程序化决策,它的一步之差往往会关系到企业的存亡,作为该企业的总经理就会感到责任重大,往往反复思考,踌躇再三,他心中承受的压力自然很大。相反,一个具体的日常决策就相对简单些,虽然下级也可能把此决策呈送总经理审批,但他在执笔签字时往往感到这只是例行公事,所以不会感到心中有多大压力。

  (二)决策所冒风险的大小。

  需冒大风险者其承受的压力也大。因为风险的存在,使决策者感到对未来缺乏把握,决策者面对风险与效益相互交错的备择方案常常处于左右为难的矛盾心理之中。尤其感到受严重风险威胁时,这种举棋不定的心绪常愈加严重,决定有可能因此被推迟。

  (三)作出决策所允许的时间急缓。

  允许作出决策的时间越短,决策者越感到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辨识更为适宜的方案,他心理上承受的压力也越大。此时决策者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的心绪之中。战场上突然出现紧急危险情形需要指挥官迅速作出决定的情绪,就是这种承受重大压力的典型例子。

  (四)决定执行后果达不到原定目标时允许回旋余地的大小。

  回旋余地越小,其承受的压力就将越大。回旋余地的存在意味着决策者未能实现原定目标时还可以有减少损失的办法补救,这就可以减少决策者的挫折感或威胁感,所以他是减轻决策心理压力的一种办法。如果回旋余地很少,决策者就会感到他似乎在孤注一掷,自然存在严重的威胁感,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突然性、涉及面大、影响广泛,应急决策者面临的决策环境复杂多变,因此在决策者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从主观方面来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是有限的,尤其是对变幻莫测、随时发生的突发事件来说,决策者的认识更是显得不足和有限,所以,在突发事件决策中,决策者感到犹豫不决、左右为难,或在决策中产生偏差、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在心理上感到压力和焦躁情绪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决策者面临的心理压力大于决策者自身能够承受的压力限度,就会使决策者产生过多的心理障碍。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过多的心理障碍、挫折感和突然发生的威胁、危害,往往使人产生过度的恐惧和紧张感,因此,必须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调节心理压力的方法。[2]

  三、应急决策心理压力的调适方法

  应急决策的压力来自各个方面,如果我们明了这些压力的来源,并针对各种压力来源采取适当措施加以解决,压力也就没有了。这应该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一个成功的决策,实际上就是不断承受压力与不断克服压力的过程。对于决策者来说,主要压力来自应急决策本身。决策任务的艰巨性,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与多变性,是应急决策压力的主要源泉。解决了一个决策问题,压力也就减少了一分。因此,决策者处理决策问题的能力往往与其心理感受的压力强度成反比,也与压力的承受能力成反比。

  在克服决策任务引起的心理压力方面,还有一个必要时亦可采用的办法,那就是适当降低决策任务的要求。如果确是感到决策的原定要求过高,非个人的能力和心理负担所能承受,那么降低一些要求也不能认为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此类似,一个有效的决策者还应当有拒绝过多工作的勇气。选择自由度受到限制是决策者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如果这种限制来自非人为的因素,那实际上等于增加决策的难度。

  如果来自人为的因素,那么或是设法对限制源施加影响(如通过汇报,请示或调整人际关系办法),使之收回限制。或是针对限制的性质而采用相应的办法对付之;如限制属于法令性的,则可当作非人为限制处理;如限制属于各种微妙的社会影响,则或可心平气和地顺从(如认为对决策无根本性影响或认为限制是善意的),或可针锋相对地采取逆反手段与之斗争(如认为限制是不正当的)。但无论怎么做都应经过理性思考作出决定,这样自己就会感到这么做有正当理由,心情就会平静,压力才会减轻。

  (一)磨炼应付压力的能力

  无论从行为心理学还是认知心理学对压力反应的解释中,都可以得到一个共同的认识:压力的反应不是孤立的一时行为,而是长期磨炼(认知与学习)的结果。决策者需要自觉地去磨练对压力的适应力。这里所说磨炼至少包括下面三个意思:1.不怕压力,敢于自觉地迎受压力。通过对各种压力的斗争,学会对付压力的办法,并从而提高迎战更大压力的信心。如果老想躲开压力,那是无法提高对压力的适应力的。2.通过学习,提高对压力的认识。认识到压力有其正效应,它往往可以激励人们上进;认识到与压力作斗争是人生一大乐趣,没有压力的生活才是乏味的;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有应付各种压力的能力,提高自信心。3.学会随时注意自己对压力的反应状态,自觉加以调适。尤其是要注意自己是否有心理异常的征兆,以便及时自我控制,免得滑向更严重的病态心理状态。一旦发现有“忧郁症”等达到心理病态的边缘,也不要讳疾忌医,要主动地征求并接受朋友、同志、同事、亲人的劝告,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医生。

  (二)减少压力引起的身心失调

  这相当于一种“对症疗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压力问题,但至少可以降低压力引起的不良反应。在心理学上此亦称为压力而引起的心理或身体上的不适。用烟酒解愁本来就是许多人常用的办法之一,但过量反而有害。近来在国外提倡打坐、静坐以及平静心情并减少压力感的办法,已十分盛行;国内则有各种练功办法,这些对减少压力引起的身心不适可以起一定作用。还有参加运动也是很好办法,因为医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工作紧张、压力增加时,人体中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加,从而引起人的心情激动,血压上升。而运动时由于体力消耗而脑力放松,可以使心情恢复平静。

  (三)暂时的自我心理平衡

  人们往往有这样的经验,有时为了某件事心里很不愉快,甚至为此苦恼不堪,“越想越有气”,感到心里很不平衡,这就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可是偶尔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却一下子想通了,感到这件事可以理解了,心理平衡了,压力也基本消失了。但是很多人这种心理平衡的实现是不自觉的,是“突然想通了”。如果我们可以自觉的这样做,就可以主动的求得心里的平衡,哪怕这只是暂时的,但它至少可以达到减轻决策者心理压力的目的。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成为对压力的自我保护反应。自我保护反应的方法很多,这里只能例举几个:

  1.压抑与否认。

  这是把引起压力感受的事件驱逐到意识之外。“不去想他”就是一种压抑。例如一个决策者原来准备的备择人选中的某甲被上司勾掉了,这位决策者不同意这种做法,但鉴于各种原因而只好顺从,于是只能把不满情绪存在心中,感到有气无处说,很苦恼,这就是一种心理压力。可是后来他感到此事已无可挽回,老把它放在心中只会徒增苦恼,他想“反正无法挽回,也就不去想他了,就当原来备择人员中没有他一样”。

  于是就把这种不满情绪压下去了。这就是压抑。否认是指拒绝承认某种事实的存在,例如上例中某甲被上司勾掉时,决策者本来认为这位上司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对某甲有个人成见,这次是利用权力公报私仇,这位决策者认为他的这种看法是从有关事实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因此才对上司的做法有很大的不满。可是后来反过来他又想想,感到也许公报私仇的结论不可靠,太武断,可能这位上司还是出于公心。这样就把原来的推论给否认了,心中的不满也消除了。

  2.合理化解释。

  即给自己找到减轻苦恼的申辩理由,作自我安慰。其中最常用的是所谓“酸葡萄效应”和“甜柠檬效应”。酸葡萄效应源自伊索寓言,说的是一只狐狸想吃树上的熟葡萄,当它发现怎么跳也够不到葡萄时,它安慰自己说:反正这些葡萄很酸,也不好吃。甜柠檬效应说的则是相反的情况,熟柠檬本来是酸的,可吃的却是不好的柠檬,不酸,本来应认为是吃错了,可吃之者不甘心,说这柠檬是甜的,似乎吃到了比柠檬更好的东西,并没有吃错,这也是一种自我安慰。

  例如一个企业经理决定投资于承建一个工程项目,因为他认为这项目效益颇高。但该项目被另一企业承接走了,这个企业经理自然感到很苦恼,但不久他就用“酸葡萄效应”来安慰自己:“反正不投资于承建这个项目也一样有别的地方可投资,也许这个项目的收益还不如别的哩!”;他也可以用“甜柠檬效应”来自慰:“这次中不上标也许是个好事,正好可以把资金用到效益更大的别处”。[3]

  综上所述,决策者减少压力的根本途径,一方面是提高解决决策问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习决策科学,提高决策技能。例如,多目标决策由于准则很多,很容易顾此失彼,容易在决策者心理上造成双趋冲突。如果学会一些处理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如多属性效用理论或层次分析法,他就会感到决策问题的多个目标可以同时得到妥善解决,心理压力也就减轻了。

  [参考文献]

  [1]金瑞龄.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16-118.

  [2]王学文.谈决策中的心理控制问题[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4(3):37-39.

  [3][美]雷德·海斯蒂,罗宾·道斯.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判断与决策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0:104-106.

  心理期刊推荐:《大众心理学》Popular Psychology(月刊)1982年创刊,主要读者:教师、大中学生、家长等。主要内容: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治疗、教与学、父母与孩子、恋爱婚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