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08月28日 分类:医学论文 次数:
[摘要]随着近年来一系列重大政策的陆续出台,生物医药产业面临重大变革。辽宁生物医药产业从研发到流通各个领域都充满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从研发过程及产业化、物流体系建设、中医药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了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了辽宁应如何把握当前这一历史契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有关对策,如营造制度环境,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鼓励创新,加强新药、仿制药研发;打造高效物流体系;加快中医药产业化进程等。
[关键词]辽宁;生物医药产业;流通链整合;产学研协同机制
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生物医药产业目前已经形成大连、本溪等产业集群,大连双D港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近年来,在“一带一路”等战略指引下,辽宁与沿线其他国家在医药领域签订了众多合作协议,有力地推动了辽宁在生物医药科学研究、服务等方面的发展。
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推进和新医改政策的落实带来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的重大调整,整个行业呈现出新的特点,辽宁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必然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促进发展,挑战加速完善。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迎接这些机遇及挑战,以提高辽宁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新形势下辽宁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而为促进辽宁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1辽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辽宁是中药材生产的重要省份,在古代,辽宁医药一直以道地药材为生存根本,近现代辽宁以其地理优势率先接触到现代医药产业,尤其大连因有海运港口,吸引大量外企进入开办现代化工厂,省内也逐渐形成沈阳、大连、本溪生物医药产业集群,[1]这些区域聚集了辽宁大部分的生物医药资源和产能。
辽宁有药用植物千余种,如人参、细辛、五味子、党参、天麻、龙胆等,其中细辛、五味子为辽宁道地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这些都为辽宁发展以中药材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辽宁打造了大连双D港产业园区,一大批知名药企和高校、科研机构已经陆续进驻;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双D港产业园区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拥有包括研发、检验、物流、金融等在内的8大功能服务平台,并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
辽宁制药产业目前已在药材种植、生产和科研开发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技术进步方式正从仿制药向创新药发生转变,[2]产业结构也正由以原料药、中成药生产为主向生物制药转变。但另一方面,辽宁虽然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沈阳、大连、本溪三地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建设也有力地带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但与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相比,辽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产值不高,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属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第二梯队。
2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1从研发到流通各领域面临全新挑战
在药品研发领域,省内生物制药企业多是中小规模,整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重量级、有竞争力,尤其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和产品,药品大多属于普通药物和仿制药物。研发活动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撑,R&D经费投入强度较低,与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达的省份差距明显,这也是导致创新能力较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物药品研发时间长、投入大、风险高,目前辽宁省生物制药企业研发投入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划拨、银行贷款和企业自筹这几种方式,获取经费有限,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特点更适于通过风险投资的方式获得大规模资金,但由于资金回笼慢,缺乏专业投资机构、研发产品原创性不足等原因并不受风险资本的青睐。
另外,在营销环节,制药企业主要通过降价方式获取竞争优势,加上产品营销观念落后,很多企业长期依靠现金回扣、降价等手段争取市场地位。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旧有营销观念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长此以往,企业利润空间有限,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妨碍了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很难研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获取市场竞争优势。[3]
2.2流通链缺乏有效整合,医药物流信息系统现代化程度较低
产业集群内上下游产业之间结合不够紧密,流通链需要整合,以增强协同效应。能够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都是大型医药企业,中小企业物流系统建设基本属于空白,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有待提升。医药物流中心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基本还处于基础网络及应用软件建设阶段,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掌握有限的信息资源,没有与客户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尚未实现药品信息的全过程可追溯,[4]医药相关产品的流通成本未得到有效控制。同一区域内的医药商品流通企业,包括批发企业、零售药店等,协同效应需要加强,以进一步打造全方位、规模化发展的流通网络。
2.3中药材资源丰富,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
辽宁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这些条件都非常有利于中药材生长。因此,辽宁省中药材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野生品种和人工栽培品种。虽然这些资源为辽宁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保障,但中药材产品主要以原料和初级加工为主,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都不高,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缺少龙头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
2.4产学研协同机制作用发挥有限
高校和科研院所往往拥有比较先进和完善的设备,也建有大型的研发中心或平台,但多数情况下进行的都是基础性研究,很多企业在科研实力和设施等方面都不如高校和科研院所。虽然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型仪器都设有共享机制,但多数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有效利用这些平台。
企业尚未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科研成果的主产地,但其进行的研究活动一则与企业的市场化开发需求相脱节,二则自身的成果转化能力较弱,难以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既造成了科研资源的浪费,企业的现实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是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
3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3.1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儿童数量增加带来医药市场的明显扩容
环境污染及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国内医药市场需求大幅度增加,随着新医改政策的落地以及人们对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医疗费用逐渐向个人消费的方式转移;另外,中国自2016年起开始实行“二胎”政策,同样也加大了人口两级的用药需求。这些因素都为辽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和市场空间。
3.2生物仿制药优势明显,未来生物仿制药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所指出,到2020年,我国医药工业将达到10万亿元规模,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生产国,且仿制药仍将占据主导地位。[5]随着新的生物药不断获得批准,很大一部分现有生物制剂专利即将到期,以及国内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医药市场对高品质生物仿制药的需求急剧增加。
我国生物仿制药发展前景广阔,但仿制药的质量以及生产工艺水平与被仿制药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辽宁省未来生物仿制药市场空间巨大,应抓住这一有利机遇,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生物仿制药的研发与产业化难度都比较大,既需要有充分的技术基础,又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以及明确的法规监管。
3.3流通领域网络化布局逐步优化,组织化程度和流通效率不断提高
《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药品流通行业发展适应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药健康需求,形成全国网络布局优化、组织化程度和流通效率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用药安全便利,满足市场需要的现代药品流通新体系。近年来国家不断释放医疗服务资源,零售药店发展日趋完善,医药电子商务也越发成熟;“两票制”的实施,促使没有独立物流配送功能的小型医药企业更加依靠专业的医药物流公司;随着居民个人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高质量的医药产品接受程度不断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渐放大。这些利好因素在加强药品流通的基础上有力地促进了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4辽宁生物医药产业迎接机遇、挑战的有关对策
4.1以政策为指引,搭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平台,营造良好产业发展氛围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规划、政策的陆续出台,充分表明了国家大力改革、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决心。辽宁省应充分把握这一历史契机,探索新技术和新项目,明确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应发挥的作用,促进省内药企的研发工作向自主创新转变,注重开发重组人红细胞生长素、粒细胞刺激因子、单克隆抗体、肿瘤坏死因子等市场前景较好的生物医药产品;加大力度建设有利于大型流通企业、销售外包组织的发展环境;提升中药产业的市场化程度。
生物医药产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制度环境对其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政府应继续因地制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资和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突出市场的主体地位,使生物医药产业在充分而有度的宏观调控环境下顺利发展。生物医药产品研发投入多、风险大、周期长。大多企业仅依靠自身力量完成研发,难度很大。
政府应在建立和完善医药企业,尤其是中小医药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方面提供更多、更方便有效地支持和保障。通过建立风险投资管理公司、担保公司、科技银行等机构,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针对新创企业建立助转贷平台,为其申请银行贷款提供便利;鼓励大型企业对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创企业进行投资。此外,政府还应致力于搭建政、产、学、研多方面协作的相互开放、相互交流的创新型网络,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4.2把握市场需求新趋势,加大生物仿制药研发力度
有关部门应建立可靠的研发与质量标准,监督企业严格遵守GMP的规定,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进行cGMP认证。美国、欧洲等生物医药产业发达的国家执行的标准都是cGMP,这种标准更加强调人员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新的市场需求形势,政府应引导生物医药企业多与国际接轨,改善生产过程中软、硬件系统条件以及人员管理方式,完善管理体系,提高药品质量,增加民众对国内生物仿制药物的信任度。
生物制剂是未来仿制药发展的方向。为了推动生物制剂的仿制与开发,政府应出台鼓励性政策,引导具备一定实力的生物制药企业针对特定品种的生物原研药开展重点研发;建立人才激励计划,鼓励有跨国生物医药企业研发经验的技术人员回省创业;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风险投资支持生物仿制药的开发;鼓励企业积极与美国等国家的先进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合作和技术引进。[6]
4.3打造高效的医药物流体系,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
可以由政府以及具备实力的企业对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大投入,组建具有一定规模和层次的专业物流企业或配送中心,满足快速发展的医药市场需求;还应多渠道调动各方资金,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构建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企业间的互联互通;尽量缩短物流中间环节,将多级代理化简为总代理;鼓励有规模的物流公司整合技术落后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推进医药物流标准化建设,打造具有辽宁地方特色的医药物流体系。
此外,根据国家医药采购集中招投标政策要求,在进行药品招标采购时,一并进行物流配送招标,促使生物医药企业更加注重自身软硬件设施的配套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因此依据辽宁省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国家医药采购集中招投标等政策,对医药流通环节信息、业务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产业供应链中物流功能、渠道与商流渠道之间的有效集成,以降低生物医药行业流通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实现药品供应体系的集约化、规范化发展,以此作为提升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4.4研发拳头产品,实施品牌战略,拓宽销售渠道,应对从研发到流通各环节的新变化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是制药企业生存的命脉和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随着省内创新环境的逐步改善,大批国内及海外高水平人才开始在省内从事新药研发工作,这对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研发水平,追赶国际药物研发的步伐,将产生重大的积极意义。
再过硬的拳头产品研发成功后,也只有将其成功地产业化,才能实现价值。在产业化过程中,生物医药企业要根据产品本身的特点和外在形象,打造属于自身的品牌,充分表达品牌的核心价值,树立独特的企业品牌文化和价值观。在竞争激烈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生物医药企业有必要对以往传统的销售渠道进行改良,使渠道变得更加扁平化,层级进一步缩短,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以实现流通过程利润的最大化。
4.5加大中成药研发力度,加快中医药产业化建设步伐
借助国家政策号召,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中医药在人们心中的认识和地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研发力度,增加中成药制造业的研发投入,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在中成药领域,加快开发现代中药提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大力推广质量控制、自动化和在线监测等技术;在中医药治疗的优势领域,研制一批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成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晰的中药产品,通过加快产业化建设提高中医药品牌化进程,实现辽宁省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为生物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改革医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生物医药相关专业人才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合作机会,以培养塑造更多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生物医药人才,为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燕妮.试析辽宁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问题[J].当代经济,2014(20).
[2]李振福,孙忠.战略管理———企业持续成长的理论[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3]许婷婷,张大为,迟明慧,等.我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问题研究[C]//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15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推进法制建设,依法管理药品”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北京: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2015:2
医药方向论文投稿期刊:《黑龙江医药》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主要刊登医学教育、科研、临床的中医、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医学、民族医药、护理、检验、医技、药学、管理等与医学相关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