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艾灸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时间:2020年07月17日 分类:医学论文 次数:

摘要: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了解艾灸的作用机理对其应用疗效尤为重要。本文对艾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归纳:1.艾灸制作原料艾叶的功效2.艾叶的有效成分3.艾灸烟雾的有效成分4.艾灸的温热效应5.艾灸和中医腧穴和经络理论。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操作简单

  摘要: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了解艾灸的作用机理对其应用疗效尤为重要。本文对艾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归纳:1.艾灸制作原料艾叶的功效2.艾叶的有效成分3.艾灸烟雾的有效成分4.艾灸的温热效应5.艾灸和中医腧穴和经络理论。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操作简单、实用。专业医院用之,寻常千家万户用之。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活血行气、回阳固脱、升阳举陷、消瘀散结、拔毒泻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等功效。临床涉及寒、热、虚、实诸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探究艾灸的作用机理,为艾灸的应用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针灸临床

  艾灸的作用机理

  1.1原材料-艾叶的功效

  艾灸制作的原材料是干燥得艾叶。其味苦、性辛温,归肝、脾、肾经。功效:温经止痛,散寒除湿。艾叶性温而香,暖气血而温经络,逐寒湿而止冷痛。艾叶尚能温下焦气血,既能温行气血以调经,又能止血以安胎。

  艾叶的活性成分

  现代研究表明,艾叶中富含精油以及多糖、黄酮、矿物质、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鞣质以及维生素A、B1、B2、C等多种功效成分。这些生物活性成分跟艾叶发挥药用功能有密切的关系。文献中主要报道的有精油、多糖类、黄酮类、鞣质和微量元素等其中精油、多糖和黄酮已成为当今阶段的研究热点。精油主要有:桉油精、石竹烯及其氧化物、局鞭烯醇、侧柏酮、4-萜品醇、2-莰醇、丁香酚等。

  艾灸烟雾

  艾灸烟雾又称艾烟,是艾绒燃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艾绒挥发油成分的研究结果显示,艾绒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刺柏脑、石竹素、桉叶油醇、石竹烯、侧柏酮、菊槐酮、龙脑等。年份越久,艾绒比例越高,易挥发成分相对含量较少。艾绒挥发油中难挥发成分,如刺柏脑、石竹素、石竹烯等,多为萜类成分。萜类成分是芳香疗法中使用精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当艾绒燃烧时,艾绒中难挥发成分随着温度的升高,由固态、液态变为气态,以艾烟为载体呈流动状态扩大,通过呼吸道吸入及皮肤吸收等途径进入机体内。叶燃烧产生的烟雾有艾灸、消毒驱虫等效果,为探究其活性物质,选用甲醇吸收其烟雾,通过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并与艾叶活性成分——挥发油的GC.MS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艾叶燃烧烟雾中含有与其挥发油相同的成分,包括4.羟基.4一甲基.2.戊酮、1,8.桉油精、龙脑、侧柏酮、口一石竹烯、2,2’一二噻吩、3,3,6,8-四甲基一1.四氢萘酮和6.芹子烯一4.醇;1,8.桉油精和口一石竹烯是艾叶熏蒸和燃烧消毒驱虫的有效成分,1,8一桉油精、龙脑、侧柏酮、口.石竹烯等可能是艾灸时进入人体内发挥药效作用的活性成分.

  艾灸的温热效应

  艾灸的光谱在近红外和远红外都有分布。艾绒燃烧时能产生一种辐射能谱在0.8μm~5.6μm之间的红外线,这表明燃烧艾绒时的辐射能谱不仅具有热辐射(远红外辐射),而且还具有光辐射(近红外辐射),艾灸的能谱近红外辐射占主要成分,根据物理学原理,一般远红外线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的较浅部位,靠传导而扩散热量;而近红外线较远红外线波长短,能量强,可直接渗透到深层组织,穿透机体的深度可达10mm左右,并通过毛细血管网传到更广泛的部位,而被人体所吸收。

  艾灸选穴循络

  艾灸是传统疗法,也要遵循传统中医理论,进行中医辨证,根据不同疾病,选取合适的腧穴。

  艾灸的应用

  2.1艾灸活血化瘀应用

  经实验研究表明灸疗能降低血瘀大鼠的血粘度、红细胞聚积指数与血球压积,因而改善了血液循环,纠正血瘀引起的缺血缺氧和内分泌紊乱等,维持器官与组织的正常生理活动.现代研究已表明,血瘀证的形成与血液系统,特别是血小板、纤溶、抗凝血酶系统密切相关,存在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异常等病理生理改变。艾灸的物理温热效应和艾叶焦油的化学成分等对经穴的刺激作用,能激活血管的自律运动,改善局部微循环,可能是艾灸活血化瘀作用的途径之一。

  陈连靖等,采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检测温和灸前后20名健康试验对象肾俞穴的血流灌注量变化,检测时间分别为艾灸前、艾灸5min、艾灸10min、艾灸15min、艾灸20min、艾灸后5min、艾灸后10min、艾灸后15min,共8个时间点。结果肾俞穴的基础血流灌注量小于对照点(P<0.05);艾灸5min、艾灸10min、艾灸15min、艾灸20min、艾灸后5min、艾灸后10min、艾灸后15min肾俞穴血流灌注量高于艾灸前(P<0.05);艾灸20min肾俞穴血流灌注量高于艾灸5min(P<0.05)。艾灸肾俞穴可以引起局部血流量的增加,且存在后续效应,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

  刘承等用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方法:将80例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艾灸组和药物组,各40例,艾灸组采用艾灸治疗,于经前1周开始艾灸关元、十七椎穴,连续治疗10天为一疗程;药物组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采用痛经症状量表进行痛经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的差异.结果:艾灸组的总有效率为97.5%(39/40),药物组的总有效率为72.5%(29/40),艾灸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艾灸组痛经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9.78±1.86、2.25±3.33,药物组分别9.71±1.64、5.31±4.26,两组痛经症状评分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艾灸组较药物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型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口服芬必得治疗.

  2.2艾灸治疗失眠的应用

  艾灸治疗失眠,具有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特点。袁广宇等,取百会、涌泉,采用艾条雀啄灸、回旋灸的方法,每穴15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并以安定等西药治疗为对照组,结果艾灸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5%,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胡敏采用多功能艾灸仪进行灸治。穴取百会、关元、神门、安眠、三阴交。每日1次,每次30rain,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与安神补脑液中成药组进行对照。治疗结果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后灸疗组与中药组在PSQI评分和总有效率比较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意义。

  临床方向论文投稿刊物:《针灸临床杂志》医学论文刊发 创刊于1984年,是国内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与中华中医药学会联合办刊。读者对象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着重反映全国针灸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就,及时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最新的针灸临床学术信息。

  艾灸的探讨与分析

  艾灸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进行艾灸的作用机理研究,才能在预防保健、治疗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艾灸的疗效。艾灸对机体的作用机理表现为物理、药化因素与腧穴特性和经络的传导结合,经整合调控机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系统,对局部各种有效刺激的同时,调整机体的内环境而起作用。

  参考文献:

  陈连靖等温和灸对肾腧穴血流量灌注量的影响上海针灸杂志201938(5),574-577

  刘承等艾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世界针灸杂志(英文版)2011,21(3)1-4

  袁广宇.艾灸治疗失眠症8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37

  胡敏,崔学伟,孙伟.多功能艾灸仪灸治失眠症中国针灸,2007,27(6):438

  张梅等,艾灸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学报2015(1)73-77

  王丽莉等,艾灸烟雾研究进展亚太传统医药2016(1)39-41

  孙玉亮等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进展201230(4)374-375

  刘美凤等艾叶挥发油与燃烧烟雾化学成分的比较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240(1)30-34

  作者: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