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阿尔茨海默病从温灸督脉论治理论探讨

时间:2020年09月24日 分类:医学论文 次数: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中医上属痴呆 范畴。其病位在脑,是以肾精虚、脑髓空为发病基础,以阳气虚为基本病理机制的疾患。AD 的主要病机为五 脏虚衰,阳气不足,精不化髓,进而导致髓海不足,神机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中医上属“痴呆” 范畴。其病位在脑,是以“肾精虚、脑髓空”为发病基础,以阳气虚为基本病理机制的疾患。AD 的主要病机为五 脏虚衰,阳气不足,精不化髓,进而导致髓海不足,神机失用,发为本病。其病多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是 老年痴呆的最主要原因。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来临,该病患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危害老年健康生活的危险因素。 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多年来,西医暂未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针灸是中医学的精粹,从古至 今,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在治疗该病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灸法更是起到温阳补气、扶正祛邪的作 用,古有“针所不为,灸治所宜”之说。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且督脉无论是在循行还是功能上与 肾、脑、髓关系密切。温灸督脉可起到升阳益气、充髓养脑之功。通过概括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从中医学角 度明确其基本病因病机,以督脉与阳气的关系为纽带,分析督脉与肾精、脑髓以及阳气与肾精、脑髓的密切关 系。主要以中医经络理论和临床实践为基础,探究温灸督脉治疗 AD 的可靠性,为临床温灸治疗 AD 提供理论基 础,以期进一步打开中医药治疗 AD 的大门,发挥中医药在治疗脑部疾患方面不可替代的特色疗法。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温灸;督脉;阳气;肾精;脑髓;中医;理论研究

中医医药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患者主要以认知 功能障碍及行为损害进行性加重为特点,常有记忆障碍、失语、失用、人格和行为改变等表现,由于多在老年或 老年前期发病而称之为老年性痴呆。本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主要在 65 岁以上的群体内更为常见,世界卫生 组织(WTO)曾对此人群的患病率作详细评估,预计可达 4%~7%,此数据在未来仍会有持续升高[1]。

  本病所带来的经 济及精神压力,使多数 AD 家庭都难以承受,同样也让社会医疗资源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西医对 AD 的病因 及发病机制暂未明确,且缺乏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而祖国医学在医治 AD 方面有着不错的疗效与经验。有临床 研究证实,通过温灸督脉医治 AD 已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就中医理论和西医机制研究方面对温灸督脉治疗阿尔 茨海默病进行一理论探讨,以期能丰富本病的治疗方法与思路。

  1 祖国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认识

  AD 在祖国医学多属“痴呆”的范畴,早期仅根据对痴呆的临床症状描述和病机分析亦有“不慧”“呆病” “神呆”“健忘”“文痴”“愚病”或“癫疾”等名称,散在于诸多文献内。汉代《华佗神医外传》第一次出现 痴呆病名;明代张景岳首次将“痴呆”以一种独立性疾病提出并加以论述;清代陈士铎首立“健忘门”。有现代 学者认为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中“健忘”与现代医学“痴呆”轻症或“轻度认知障碍”范畴更为接近[2]。

  关于 本病的病位,《本草纲目》曰:“脑为元神之府”,这是祖国医学首次提出了脑主管人的精神、记忆、思维等活 动;《本草备要》对人脑司记忆同样也有论述:“人之记忆,皆在脑中”;《医林改错》中更是否认了历代医家 所认为的“心主神明”观点,并指出“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可将痴呆定位在脑。

  说明中医早已认识到:脑与 神气、志思、智虑、记忆等密切相关。 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古今众多医家认为病机与年老五脏体虚、精气匮乏、髓海不足有关。《灵枢·天年 篇》中就人体从五十至九十岁的脏器虚衰有着详细的描述:“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 衰,八十岁肺气衰,九十岁肾气衰”。明代金正希论述健忘与精虚相关,谓之:“人之灵机记性,皆在于脑…… 老人精虚脑渐空,故记性皆少”;又有清代陈士铎在“健忘门”中考虑健忘与肾水竭有关:“人有老年而健忘 者,近事多不记忆,虽人述其前事,犹若茫然……谁知是肾水之竭乎?”。由此可见肾中亏虚可导致人体的衰老 乃至健忘。

  肾乃先天之本、主蛰封藏之本,其所含的元阴元阳乃是它脏阴阳的基本。肾精、髓、脑在生理上相互 滋生、相互为用,恰似《灵枢·经脉》中所云:“人使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主藏精,“脑为髓之海”,“诸髓者,皆属于脑”,而脑髓由精所化生,肾精充实则使脑髓化生不乏,脑髓充则能使人体气旺神清、 脑捷身灵。反之,肾中精气虚衰直接影响脑功能的正常发挥,《医学心悟》明确指出:“肾主智,肾虚则智不 足,故喜忘其前言”[3]。

  另有医家认为本病与瘀血内阻息息相关,唐宗海于《血证论》内论述到:“血在上则浊蔽 而不明矣,凡失血家卒得健忘者,每有血” [4]。“呆病门”中有“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 病矣”的记载,认为本病与痰浊蒙窍有关。综上所述,考虑健忘多因肾精不足引起,无以化生为髓,以致脑府髓 空,则容易受痰浊、瘀血等浊毒或受内风侵袭而发病,诸多因素共同导致了患者健忘的出现,这也是多种中枢神 经系统疾病的中医常见病因病机。本病以肾虚髓空为本,恰似清代唐宗海在《医经精义》中关于“肾精、髓、 智”等的论述:“盖髓者,肾精所生,精足则髓作……精以生神,精足神强,自多伎巧。髓不足者力不强,精不 足者智不多”[5]。

  2 阳气与肾精、脑髓的关系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神明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吴崑所著的《黄帝内经素问吴注》将其解释 为:“六阳清气上升于头,故头者精明之府”[6]。通过命门之火的推动上升作用将肾所藏之精化作真气,使脑府得 充,成脑神机之用。生理上,倘若肾精充盛,则命门之火旺盛,使其气化生有源,髓充脑明,神识爽慧。反之, 倘若病人命门火衰或肾精竭乏,即能导致真气虚衰,以致脑神疲,进而产生诸如精神不振、记忆欠佳等症状。正如《辨证录》所言:“盖脑为髓海,源于肾,肾无火髓不能化精”[7]。

  3 阳气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阳气乃是天地万物生命之根本,明代李中梓在《内经知要》中对阳气于自然界万物、于人体的重要性有详细 的论述,谓之:“火者,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发育万物;人非此火,不能生养命根。是以物生必本于阳” [8]。 生理上,首先阳气推动和温煦作用是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协调有序、功能稳定的基 础;是精血津液生成充足、施泄有力、输布均匀的重要前提;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 神,柔则养筋”。其次阳气的固摄作用也对精血津液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着重要作用。病理上,阳虚则无力推动 并固摄精血津液,无以温煦脏腑,故痰饮、瘀血乃成,上蒙清窍。

  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阳气 者……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阿尔茨海默病属衰老性、退行性病变,阳气虚衰尤其以督脉阳气虚衰所引起的肾精生化无源、上传无力以及 因阳气虚衰所引起的人体各脏腑功能低下乃是 AD 病机的根本[9]。孙思邈在《千金翼方》言:“人年五十以上,阳 气日衰,心力减退,忘事前后,兴居怠惰”[10],并于《备急千金翼方》将“肾精竭乏,阳气日衰”论述为健忘的 病因病机。

  4 督脉与肾精、脑髓的关系

  督脉主要走行于人体的后正中线上及头部正中,其与肾脏、脑腑直接相联系,《素问·骨空论》于经脉循行 中详细描述了其与内脏的关系:“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入络脑…… 络肾”。 《难经·二十八难》记载: “督脉者……入属于脑”。其次从功能作用上,督脉又是联系脑与肾的重要 通路,因督脉循行“贯脊属肾”“入络脑”“入属于脑”,清代沈金傲认为:“督脉为精髓升降之通路”(《杂 病源流犀烛》)。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明确指出:“脑为髓海,实由肾中真阴真阳之气,酝酿化合而 成,源督脉上升贯注于脑”[11]。又如清代唐宗海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曰: “肾系贯脊,通于脊髓。肾精足 则入脊化髓上循入脑而为脑髓”[5]。可见人体脑府脑髓的充盛得益于肾精上传,肾精的上传赖督经脉道通利实现。 督脉畅通、真阳充盛,则肾精盈满、脑髓充盛、智灵力强。若督脉不畅、真阳亏少,则肾脏之精微化生不足且无 以上达益髓充脑,进而使髓海空乏、神机失用,乃至健忘。

  5 督脉与阳气的关系

  督脉与阳气关系密切。从督脉的功能来看,此脉有着“总督”“督促”之功用。元代滑寿在《十四经发挥》 对督脉的重要性也进行了一定的阐释,谓之:“督之为言督也,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12]。从督脉与诸 阳经的关系来看,督脉与之有密切的联系:大椎穴为督脉与人体手足三阳经相交汇之处;阳维脉通过风府、哑门 与督脉相交汇;而阳跷脉亦可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风府相交通;人体前阴后阳,而督脉循行在人体阳面脊背 的正中线上。

  因此督脉为“阳脉之海”,可统督人体一身之阳,调节阳经之气血。一般而言,督脉阳气充盛,脉 道通利,则有利于肾精通过督脉上输充养脑髓,表现为身健脑灵、神清智聪、思维敏捷;若督经经气虚衰或督脉 阻滞不通,则倦怠思卧、精神呆滞、思维迟钝、神明失聪发为呆病。

  6 温灸督脉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

  因督脉络脑,故在生理上督脉乃是与脑府关系最为紧密的经脉;督脉入脑、属肾,还是肾精-髓-脑轴联络的 重要通路。病理上,督脉病变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于脑。《脉经·平奇经八脉卷二》亦云督脉为病“大人癫疾, 小儿痫疾”;明确了督脉病变可引起癫狂惊痫、小儿惊风等脑部疾病。《素问·骨空论》亦记载“督脉为病,脊 强反折”,说明督脉病变可引起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病变;古有“脑部为病,首选督脉”之说,金祯珉统计《中 华医典》中,督脉的穴位在医治呆病的 62 个穴位中,出现的最多[13]。

  因督脉对于脑髓化生及脑之神机功用的产生 非常重要,故古代众医家以督脉作为治疗神志病的首选。 艾灸乃祖国医学的精粹。艾火火力传导向下的温热刺激,可温通人体经脉,能升阳祛寒、扶正祛邪。在治疗 AD 中艾灸有着不可或缺之功用。《针灸大成》中有“百会主心烦,心神恍惚,惊悸,忘事前后”“百会、水沟、 治喜笑”“至阳却疸,善治神疲”等记载。清代雷少逸在《灸法秘传》内明确提出了艾灸督脉对记忆的好处: “健忘,灸百会,强化记忆”。近代日本针灸家代田文志在《针灸真髓》中亦有督脉穴治疗神经、精神疾患的记 载,认为筋缩、身柱穴可用于失眠、神经衰弱等治疗,癔病只需艾灸百会,谓之:“因为百会是一切经脉聚集的 地方”[14]。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众医家均认识到督脉穴为治疗神志病之要穴。先哲们的经验为现代重中医治疗 AD 提供了思路,现代医家以为基础,首选督脉之穴为主治疗 AD 及脑部疾病,如梁廷营、朱昱悦[15-16]温针灸百会、足 三里、悬钟、四神聪、太溪治疗老年痴呆总有效率分别达 90%以上。

  刘勇前[17]在独灸百会穴治疗 AD 理论中认为神 志病以百会治疗效果最佳。朱才丰[18]取百会、大椎、神庭、神道等督脉组穴,治疗组选用隔附子饼灸医治轻度认 知功能障碍,结果所示其精神状态量表(minimum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积分改 善均优于对照组。

  有研究者采用温和灸或温针灸[19-21]督脉之穴治疗 AD, 选取百会、大椎、至阳、命门,对照组仅 予以“安理申”治疗,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MMSE、MoCA 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3.3%,其 数据优于对照组。其中温针灸可同时发挥针和灸的作用,既可通脉活络、活血祛瘀,又可升阳益气、充髓养脑。 通过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艾灸相关穴位有激活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通过局部启动的内分泌反应与神经 传导产生交互而影响中枢神经的活动[22] 。

  艾灸百会穴能使加快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后动脉循环血流量,降低脑外 周血管阻力,改善脑部供血[23-24]。现代动物实验研究亦证实,艾灸可改善 APP/PS1 阿尔茨海默病小鼠脑部能量代 谢,减少皮质内β淀粉沉淀,延缓 AD 病理进程[25]。孙国杰教授等[26]则采用“益肾调督”针灸治疗 AD 小鼠模型, 发现能显著改善模型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动力学相关的蛋白异常,进而能保护线粒体,预防神经的凋亡,即可预 防 AD 的发生、减缓 AD 的发展。 综上所述,AD 起病隐匿,是一种以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退行性神经性病变,是老年痴呆的最主要因素。

  虽然全世界为研究本病投入颇多,但临床疗效仍不尽人意。督脉作为阳脉之督纲,可调摄诸阳经之气血,统 摄十二经,调督有内御五脏六腑、外持四肢百骸之功。“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研究表明艾灸有其独特的以温 促通、以温达补的温通温补效应[27-28]。因灸法以补虚为主兼有泻实的治疗特点,可对症治疗因阳气虚衰、肾虚髓减 所出现的阿尔茨海默病,当为 AD 康复治疗方法的首选[20]。其中温和灸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安全可靠,有正常认 知者完全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因温灸带来的温热舒适感,使得患病人群及其家属的接受性良好,易于在病患之间推广。

  中医教学论文范例:中医医药护不分家现代护理应融入中医文化

  可在家庭、社区、福利机构广泛开展,扩宽了 AD 病人的康复与医治范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温灸督 脉可调和气血、祛瘀通络,升阳补气、阳生阴长,补肾充精、益髓健脑。较多的医家与学者通过临床实践与研究 表明以温灸督脉穴为主治疗 AD 疗效确切。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生理、生化、药理,开展动物实验课 题,继续深入研究温灸督脉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以期能使温灸督脉医治 AD 等脑部疾病的原理及治疗效果获得更 确切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66.

  [2] 温小华,杜鑫,李志道,等.《黄帝内经》中督脉循行刍议[J].中国针灸,2019,39(10):1109-1110.

  [3] 程国彭.医学心悟[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8.

  作者:张庆兰 1苏秀贞 2苏全德 2 魏忠祥 1王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