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实用主义哲学与国际关系理论

时间:2017年09月21日 分类:政法论文 次数:

这篇哲学社会论文发表了实用主义哲学与国际关系理论,论文以哲学研究为基础,探讨了影响国际关系理论的多种哲学流派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折中主义和国际实践理论采取问题导向态度,探讨了有助于理解现实问题的方法。

  这篇哲学社会论文发表了实用主义哲学与国际关系理论,论文以哲学研究为基础,探讨了影响国际关系理论的多种哲学流派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折中主义和国际实践理论采取问题导向态度,探讨了有助于理解现实问题的方法。

哲学社会论文

  【关键词】哲学社会论文,实用主义哲学,国际关系,国际实践理论

  实用主义哲学是一种“不考虑第一事物、原则、范畴和假定的必然性态度,它所关心的是最后事物、结果和事实”的哲学。这种流行于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的美国本土哲学,不关心事物的最终“本质”,也不关心事物的最初起源。它不像唯理论哲学和形而上学——追问是否合乎逻辑,也不像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追问是否符合事实。实用主义有其特殊的真理观,认为哲学的核心问题应该是:这种哲学在实际运用中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利益究竟有何意义。[1]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的基础,而实用主义哲学也影响着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论的发展,国际实践理论(InternationalPracticeTheory)和方法论上的分析折中主义(AnalyticalEclecticism)都被认为具有实用主义的哲学基础。

  一、实用主义哲学与分析折中主义

  同其他哲学传统一样,实用主义哲学是一套涵盖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完整哲学体系。哲学传统的演进影响着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分析折中主义与实用主义哲学的折中主义方法论基础不谋而合。分析折中主义使国际关系研究从范式导向转向问题导向,超越了纯逻辑的思辨,和纯经验的实证研究,用实用主义哲学传统的问题导向的方式沟通了哲学逻辑和复杂的现实世界。

  1、国际关系研究的规范方法及其哲学基础国际关系研究长期以来存在理论范式的分野,范式间的论战构成了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一条主线。理想主义(Idealism)是最古老的国际关系理论。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诞生开始,国际关系研究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理想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规范理论,以形而上学的逻辑分析和思辨为研究方法,描述的是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而不是世界实际是什么样子。

  2、经验主义哲学传统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然而正是在20世纪早期,不管是美国的实用主义者还是欧洲大陆的分析哲学家,哲学家们已经悄然改变了他们“对认识方法的认识”。他们更加雄心勃勃地去认识这个复杂的真实世界,而不是把复杂的世界简化为一个本质,即逻辑(“逻各斯”,logos)。自然哲学有着形而上学的逻辑传统,认为形而上的逻辑是最高的哲学。

  纯数理的逻辑是最高的逻辑形式,除此之外其他性质都是表象,无关世界的本质。而实用主义和分析哲学则尝试沟通逻辑和现实世界。与实用主义哲学大约同时期的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也指出,哲学的逻辑和现实的世界存在分立的现象,纯粹的逻辑思辨并不能反映真实的世界,沟通逻辑和现实世界的是语言,而语言并不只是对真实世界的镜像反映,它还对真实世界具有建构功能,赋予真实世界以意义。分析哲学的经验主义传统影响了20世纪60年代国际关系研究方法论的实证主义转向。受经验主义和科学行为主义的影响,国际关系研究的研究方法由规范研究方法转向实证研究方法,以发现事物的因果联系为研究目的,以经验验证为研究方法。国际关系研究者不再凭借逻辑的思辨预设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而是研究经验中的世界实际是什么样子。此后,以经验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实证方法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主流方法。

  3、批评实在论与分析折中主义从分析哲学的经验主义传统更推进一步,实用主义哲学甚至含有批评实在论的倾向。无论是超验的逻辑,还是经验的真实世界,都不是世界的本质,根本不存在一个本质在这个世界上。坚持对实在进行分层的所谓深度本体论认为、结构和机制真实存在于其中并发挥作用的世界、既不等同于纯粹物质的经验世界,也不是语言化和观念化的意义世界,而是一个开放系统的、复杂的社会世界。在这样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开放性的社会世界中,几乎不可能有哪个范式或理论能够永远处于支配地位。[4]因此,就本体论而言,批评实在论将关注重点引向了不同理论的本体论在某种意义上重叠的部分,为化解范式间的不可通约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范式间的交流沟通及理论融合创造了合理前提。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批评实在论将我们从传统实证主义对表象单一的线性因果解释推向了对其背后深层次的多元解释因素的内在联系以及各种机制相关性的深究,为分析折中主义及其应用的正当性提供了哲学基础。

  二、实用主义哲学与国际实践理论

  弗里德里希•克拉托赫维尔(FriederichKratochvil)在《国际实践》文集的“理解‘国际实践’”一章中专门分析了国际关系理论实践转向的实用主义哲学基础。克拉托赫维尔认为,杜威及其实用主义同伴们表明,对不同知识模式的等级划分(将理论性知识置于首位)是旧的概念性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在休谟和康德摧毁了本体论之后存活了下来。实用主义者试图建立衡量知识的新标准,他们研究的革命性成果是这样一个观点:真理的有效性是与实践相关联的概念,而不是由实践来验证的。[6]由实践来验证知识的真理性,是经验主义的哲学传统,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实证主义方法论所倡导的。

  经验主义强调感觉经验是一切观念、一切认识的唯一来源。那么逻辑结构就是真实世界中的知识结构派生的,可以被经验验证的命题才是有意义的。而世界的本源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是一个不能被经验证实的形而上学问题,因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样都是没有意义的。[7]在经验主义者看来,经验知识的重要性超过逻辑知识的重要性;而在实用主义者看来,两种知识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重要,这个问题并无助于理解复杂的现实世界,也无助于解决现实的问题。

  由此可见,国际实践理论与实用主义哲学传统一脉相承,也与折中主义方法论问题导向的理论旨趣不谋而合。国际实践理论恰恰不区分结构和施动者哪一个更重要,也不探讨物质性要素和意义哪一个才是讨论的重点,而是以折中的方法,沟通了以往的范式研究各自认为的本质和本源,因而具有更为广义的本体论。国际实践理论不认为逻辑知识和经验知识等表象知识可以代表国际关系的实践,它认为背景性知识更为重要。[9]国际关系的行为和实践都是在特定的时空场域中发生的,它们无法用逻辑和经验的方法去解释,只能因时因地因事地理解。所以国际实践理论者会说,真理的有效性是与实践相关联的概念,而不是由实践来验证的。

  三、结语

  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的基础,国际关系理论各流派和各范式都有其哲学基础和哲学内涵。国际关系的各研究范式之间的冲突和不可融和,从根本上来说是物质/理念、结构/施动者这两个范畴的冲突。物质主义/理念主义这一对概念体现的是世界的本质或本源的哲学的基本问题,追问何者为第一性;而结构/施动者体现的则是如何认识世界的认识论问题,追问是否认识的本质是形而上的逻辑,还是一切认识都来源于经验感知。国际实践理论和分析折中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创新,这一创新同样离不开哲学基础的创新。国际实践理论者和分析折中主义的倡导者把他们的理论基于实用主义哲学,回避了世界的本质、本源和认识方法的问题。在对待科学研究时,分析折中主义和国际实践理论采取问题导向态度,一切有助于理解现实问题的方法都可以采纳。这种理论旨趣和理论特点,使国际关系这门学科增加了一些艺术性,但保留了以科学方法进行理论化研究的可能,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发展潜力。

  作者:李蓬莉 单位: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推荐阅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55年,“十年动乱”期间被迫停刊,后于1978年复刊,是我国高校中创刊最早、办刊最久、影响最大的人文社科学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