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一流专业建设与法学专业教材体系的完善

时间:2019年09月29日 分类:政法论文 次数:

【摘要】教材体系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子体系。一个专业的教材体系是奠基学生专业功底的载体,也是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内涵。文章根据一流专业建设对法学专业教材体系的要求,检视我国一流法学专业教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摘要】教材体系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子体系。一个专业的教材体系是奠基学生专业功底的载体,也是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内涵。文章根据一流专业建设对法学专业教材体系的要求,检视我国一流法学专业教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一流专业;法学;教材体系

法学教育

  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陈宝生部长在会上做了题为“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的讲话,会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和《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这次会议和会后出台的两个文件均将教材建设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内涵,并对一流法学专业的教材体系建设提出了要求。本文将根据一流专业建设对法学专业教材体系的要求,检视我国一流法学专业教材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一流法学专业建设的应然教材体系

  一个专业的教材体系不是随意设定的,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它首先体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事权。”[1]就一流法学专业建设而言,新时代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法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现阶段加强教材体系建设的根据。

  根据上述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一流法学专业应建设包括德育教材、核心教材、拓展教材和应用教材等在内的专业教材体系。“本科阶段一方面是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形成期,另一方面是知识架构、基础能力的形成期”[2]。在本科阶段,学生的成长成才既包括德育,又包括智育,而智育既包括知识,又包括能力。

  相应地,一流法学专业的教材体系也应包括体现德育的教材和体现智育的教材,体现智育的教材又包括体现知识成长的教材和体现能力训练的教材。其中,核心教材和拓展教材都是体现知识成长的教材,应用教材为体现能力训练的教材。

  第一,法学专业专门的德育教材,即法律职业伦理教材。根据《法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是一类核心课,该课程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主要任务。相应地,该课程的教材也是一流法学专业教材体系中具有政治导向作用的德育教材。

  第二,核心教材即法学专业16种“马工程”重点教材。根据《法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国家组织编写的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16种“马工程”重点教材均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

  这些教材“体现了本土性、民族性、国家意识的特色”[3],“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教材体系”[4],其所包含的知识,是法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这些教材是一流法学专业教材体系的核心内容。

  第三,拓展教材即对核心课程所含知识进行拓展的教材。这部分教材至少包括案例教材、经典导读教材、学科交叉教材等。对于法学这一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而言,案例教学从实践角度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核心知识,并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因而案例教材的建设尤为重要。编写案例教材,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把中国法治实践的最新经验和生动案例写进教材”[5]。根据新时代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引导学生“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2]。

  虽然经典的意义就在于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读出不同的意义,但对法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引导经典阅读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编写经典导读教材十分有必要。相应地,编写经典导读教材应成为一流法学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此外,一流法学专业建设还要“组建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的教学团队,整合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编写出版一批具有创新性、交叉性的教材”[5],其中的学科交叉教材是对核心知识的拓展。上述三种教材,案例教材是核心知识内涵的拓展,学科交叉教材是核心知识宽度的拓展,经典导读教材是核心知识深度的拓展,总的来说,三种教材都是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体系不可或缺的帮手。

  第四,应用教材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的教材。本科阶段,培养能力的课程包括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那么,相应的教材不可缺少。其中,两类教材应加强建设,一是法律方法教材,这是能力教学范畴的应用教材;二是前沿教材,这是“将学科研究新进展纳入教材”[2]的重要形式。

  二、我国目前法学专业教材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流法学专业建设的应然教材体系中,作为“马工程”重点教材的核心教材由中宣部、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其编写机制较为成熟健全,应用教材中的法律方法教材开发得较为充分,相关的理论研究亦多有共识,选用空间较大,但其他教材的建设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法律职业伦理教材的内容建设不够成熟。

  目前出版的法律职业伦理教材,有的以《法律职业伦理》为名,有的以《法律职业道德》为名,有的以《司法职业伦理》为名,还有的以《律师职业伦理》《法官职业伦理》为名。这些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习近平法治思想阐述不够;二是大多数教材分别阐述律师职业伦理、法官职业伦理、检察官职业伦理,对法律职业伦理的共性理论阐述不够;三是各个版本的教材内容差异较大;四是对法律职业的界定不够全面,未能根据法律职业资格适用范围的扩展而扩展。第二,缺乏对核心知识进行阐释的案例教材。

  目前我国共出版法学专业案例教材485种。在教材名称上,有以“案例教程”命名的,有以“案例分析”命名的,有以“案例精解”命名的,有以“实训教程”命名的,有以“案例法学”命名的,有以“案例……法”命名的,还有以“案例教学”命名的。但绝大部分案例教材更注重研究性而缺少知识传承性。

  在体例上,每个案例通常设置“基本案情介绍”“观点争议”“法理分析”三个部分,这种编写模式是从案例出发,通过法条的适用分析来解决争议的裁判模式,而不是从知识点出发,通过对比案例对知识点的适用,进而说明知识点的教学模式。此外,绝大部分案例教材选取的案例数量不足,有的一章内容一个案例,有的一节内容一个案例,难以全面覆盖某章或某节的重要知识点。

  第三,学科交叉教材局限于法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交叉,法经济学、法政治学、法社会学等教材较多,但法学与理学、工学、农学等学科交叉的课程开设较少,鲜有相应的教材出版。第四,服务于学生阅读经典需要的经典导读教材明显不足。目前,已经出版的法学类经典导读教材共15册,有的以“经典导读”为名,有的以“名著导读”为名,有的以“名著选读”为名。总体来讲,有以下不足:一是数量较少;二是介绍的法学经典著作覆盖面不全,对中国传统法学经典介绍不够;三是多为泛泛介绍,与核心课程的学习或二级学科研究没有对应关系。

  第五,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法学学科前沿教材付之阙如。我国曾出版了40册法学前沿著作。其中,有的著作以连续性出版物的形式呈现,这些著作严格来说不能算是教材。即便可以作为教材使用的行政法学前沿、刑事诉讼法前沿等著作,在性质上也是研究生用书而不是本科生用书。这并不适应本科生“尽早参与和融入科研、早进课题、早进团队”的需要。

  三、完善一流法学专业教材体系的若干思路

  我国法学专业目前教材体系建设存在不足,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对教材体系研究不够全面、深入的原因,又有对实践需求反映不够及时的原因,还有编写者缺乏创新意识的原因。笔者认为,在建设一流法学专业的背景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法学专业的教材体系。第一,将法律职业伦理教材纳入“马工程”重点教材序列进行建设。

  这么做的理由有三:一是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其教材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理论阐释,并且具有思想性、学术性和政治性品质;二是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所体现和阐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其教材应当具有时代品质;三是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与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等课程同属于法学专业一类核心课,其他一类核心课的教材均为“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内容,因此没有理由将法律职业伦理教材排除在“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序列之外。

  法律职业伦理教材的建设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由教育部组织全国范围的专家统一编写、统一使用;二是应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法治思想相关内容写入教材;三是对法律职业伦理的阐释应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法律职业范围应依据两办《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来界定,具体职业伦理应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阐释。

  第二,重视编写以知识点为基础的案例教材。这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改变案例教材编写的体例,案例教学内容的设计应从裁判模式转为教学模式,从知识点的讲解出发,通过案件的例举,说明知识点的具体适用范围,从而帮助学生透彻地掌握知识。

  二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点的学习需要设计案例教学内容,至少应包括知识点、典型案例、对知识点适用于案例的简要评析等。至于知识点的理论争议,不必在本科层次的案例教材中体现。

  三是应全面梳理每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至少例举一个案件,知识点和案例相对应,案例体现对知识点的实践应用和深化学习。四是法学专业各门专业基础课均应编写以知识点为基础的案例教材,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第三,重视编写法学与理工农医学科相交叉的教材。一流法学专业的教材建设应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要,在继续建设好法经济学、法政治学、法社会学、法伦理学等法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交叉教材的基础上。

  把法学与理工农医学科相交叉的教材作为建设重点:一是适应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加快“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法律研究和法治人才培养的需求,建设法学与“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编写交叉教材;二是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加快培养相关领域法治人才的需要,建设法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编写交叉教材。

  三是适应养老护理、健康医疗、儿童教育、保障房建设、食药监管、精准扶贫等民生短板补强的需求和加快培养相关领域法治人才的需要,建设法学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编写交叉教材。第四,编写与核心课程、思想史课程相对应的法学经典导读教材。刻苦读书学习是“四个回归”的第一回归,阅读经典是第一回归的主要内容。

  在本科生认知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编辑经典导读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编写法学经典导读教材,一方面应当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编写,每门核心课程都应编写相应的经典导读教材,尤其是中国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更应编写相应的经典导读教材,这样可以深化对相应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在编写经典导读教材时应对经典做扩大解释,不但应包括著作,而且应包括论文和法律性文献,以达到让学生全面掌握经典要义的目的。

  第五,按二级学科编写相应的学科前沿教材。对学科前沿的充分了解是培养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编写并不断更新学科前沿教材是本科生系统了解学科前沿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专业研究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编写一本大杂烩式的学科前沿教材显然不合时宜,学生也很难有较大的收获。既然学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有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那么在编写学科前沿教材时亦应按二级学科进行,这样既有利于全面梳理相关的前沿问题,又有利于保持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衔接。

  |参考文献|

  [1]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N].光明日报,2017-07-14.

  [2]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时事报告,2018(5):18-30.

  [3]蒋承勇.马工程重点教材:特色创新精品[J].中国编辑,2018(2):4-9.

  [4]顾海良.教材体系建设是育人育才的关键[N].光明日报,2017-10-02.

  相关法学论文范文阅读:我国法学教育模式的不足及革新模式构建

  下面文章首先分析了当下我国法学教育模式,发现其仍为传统的专业型教育模式,而且当前我国法学教育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轻实践”“重课本、轻学生”等突出问题,文章中指出其根源在于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为了整体上提高我国法学教育水平,文章中提出确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走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兼顾之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