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多个博士吐槽:遇到高校“假编制”...

时间:2023年06月07日 分类:新闻中心 次数:

毕业季,求职季。 一部分00后开始整顿职场,怼天怼地其乐无穷。 一部分小伙伴选择躺平,一步到位当上了保安养老。 不论是选择重拳出击还是彻底躺平,大家似乎都在互联网上达成了共识: 该吃吃,该玩玩,天天加班996,给谁干呢? 可虽然口号喊的震天响,多数人内心里却还

  毕业季,求职季。

  一部分00后开始整顿职场,怼天怼地其乐无穷。

  一部分小伙伴选择躺平,一步到位当上了保安养老。

  不论是选择重拳出击还是彻底躺平,大家似乎都在互联网上达成了共识:

  “该吃吃,该玩玩,天天加班996,给谁干呢?”

  可虽然口号喊的震天响,多数人内心里却还总是想寻求一份安稳。

  尤其是经过了三年疫情的毒打,更是体现出了“铁饭碗”的可贵。

  于是,各路卷王都加入了考编的大潮中,为了一个编制重新走上独木桥。

  这其中有被人数卷怕的:

  有报班被骗的;有想走捷径结果翻车的;

  每当看到这些新闻,总有些朋友会说:“还是读书好,博士毕业不用考试,直接就能进高校谋个编制。”

  你以为老博士就不会被骗了?

  世界总是这么魔幻:

  大学老师用编制来骗钱,涉嫌诈骗300多万元......

  其实,就算不谈这类极端情况,博士就业的水也是真的很深。

  年薪制、备案制、周转池编制、纳入编制管理......

  各类名词层出不清,让人挠头。

  那么这些编制,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从何时起,高校开始“一编难求”?

  早在2000年,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人社部就曾发出《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在高校工作人员中全面推行聘用(聘任)制度。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曾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具体由各地结合实际研究确定。”

  从这时起,高校的事业编制逐渐变得没有那么“理直气壮”,逐渐衍生出了许多“新名词”

  而后,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鼓励高校推进内设机构取消行政级别的试点,管理人员实行职员制。

  随着政策不断收紧,到今天,很多高校都取消了事业编制,转而在招聘中发明了各种说法,而这些说法,也逐渐成为了江湖流传的“假编制”。

  高校招聘中,那些“似是而非”的说法

  一般来说,

  只有在招聘中明确提到“聘用人员为事业编制”的,才是正式入编的教师。

  剩下其余模糊的说法,一定是没有编制。

  这些模糊的说法大致如下:

  1.纳入事业单位岗位总量管理

  这一类岗位比较良心,虽然没有编制,但和事业编同工同酬,也可以评职称,相对比较稳定。

  2.年薪制

  年薪制的聘用方式并没有高校事业编,而是我们经常听说的“非升即走”,要求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科研任务,才能继续留在学校任职。

  3.备案制

  备案制同样没有事业编制,通过备案制招聘的单位必须将人员基本情况以正式函件的方式向人社、编制和财政部门报备,招录人员虽然享受编内人员的同等待遇,也可以评职称,但却仍旧靠签订劳动合同与工作单位保持人事关系。

  4.专职科研岗

  这类岗位是以科研人员的身份进行招聘,但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校“专技”岗位,虽然有些学校开出的薪资可观,但同样没有事业编制。

  5.聘用制讲师岗

  聘用制讲师岗位,往往同样意味着“非升即走”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科研任务,晋升副高支撑,则可以获得事业编制,不然只能以讲师的身份离职。

  没有编制的大学老师,就一定不好吗?

  记得刚入学时,有位大我两届的师兄正在四处求职。

  他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

  “但凡我有门能养活自己的手艺,又何必在这里纠结一个编制呢?”

  彼时,师兄学计算机的室友已经签了企业,薪资可观。

  隔壁学化学的兄弟也定下了去南方沿海城市的高校非升即走,拿到了不错的年薪、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

  只剩下坐了几年“冷板凳”的文科博士,仍旧在寻找能够继续坐下去的地方。

  谈及非升即走,往往是理科工科博士恨得牙根痒痒,直言自己被当成了耗材。

  而谈及取消编制,却大多是人文社科博士骂声一片,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

  究其原因,还是要看学科的性质究竟是什么。

  自科博士往往都有一技傍身,除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而社科博士多年精研的却大都是屠龙之术,无法真正产生经济效益。

  也因此,有一技之长的自科博士大可以放心去卷非升即走,卷成了鸡犬升天。就算没有卷过别人,也总有次一级的单位兜底。

  人文社科博士有没有卷的机会不谈,一旦过了35岁,就成了过季的水果。再难有人问津。

  对于编制的执念也大都来源于此,

  在就业环境困难的形势下,如果没有一技傍身,自然就会想从制度上入手,给自己增加一些踏实感与安全感。

  除了学科性质,编制本身也是一种个人选择。

  虽然高校取消编制已经喊了好多年,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并非所有高校在招聘时都取消了编制。

  往往教育部直属、省部共建、科研实力强劲的学校不提供编制,以非升即走的形式鞭策新入职的博士拿项目、出成果。

  但同样的,这部分学校的平台、科研条件、待遇水平往往是最好的。

  而普通的市属高校,大多仍旧提供编制。

  相对的,这部分高校的待遇非常普通,更不具备平台优势。

  二者各有利弊,也无关高低贵贱,只是不同的人生选择。

  所以,大学老师有没有编制,并不像其他行业一般,能够简单地以好坏来进行评价。

  就像有些人选择在北上广深打拼,生活跌宕起伏,五彩斑斓。

  有些人选择回到家乡小城,三餐四季,平凡快乐。

  选择无关好坏,只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选择足够热爱的人生。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由本平台整合撰写,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