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高校教师评职称不用死磕论文了,高层领导批示也很重要!

时间:2024年05月31日 分类:新闻中心 次数:

目前国内高校的非升即走制度与教师职称晋升,考评时主要看论文发表、课题申请(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与领导批示。论文发表与课题申请自然不必细说,都是属于重要的科研成果,而当下高层领导批示也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顶替多篇论文。 第一、论文发表方面,对论文发表的刊

  目前国内高校的非升即走制度与教师职称晋升,考评时主要看论文发表、课题申请(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与领导批示。论文发表与课题申请自然不必细说,都是属于重要的科研成果,而当下高层领导批示也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顶替多篇论文。

高校职称评定要求

  第一、论文发表方面,对论文发表的刊物有特别的限定,必须发表在本专业权威或核心刊物上。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对专业刊物影响力也有专门的评价排名体系,刊物更喜欢发有知名度的大牌教授的论文,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引用率与刊物的影响因子,而不怎么情愿发年轻学者的论文。这使得年轻学者很难在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第二、课题申请方面,大学教师为了完成非升即走与职称评定的指标,必须要有国家级或省部级的课题。国家级的课题,在自然科学领域主要是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在人文社科领域则主要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的课题总量也相当有限。全国这么多高校教师,几乎人人都需要手头有课题,僧多粥少之下难免竞争激烈。课题能不能申请成功又有很大的偶然性,不一定取决于自身的学术实力。

  第三、领导批示方面,级别越高的领导所做出的批示,对在高校的留任与职称晋升的帮助就越大。当然,各个高校具体做法不一,赋予的权重会有所不同。一位兄弟院校的同行曾与我提起,在其所在的大学,高层领导的批示可以替代顶级刊物的论文,甚至还能折抵数篇。这样的考评指标之下,就难免会有一些大学教师把精力花在如何获取领导批示上。

  在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考评体系之下,大学教师放在教学与指导学生上的时间与精力自然大受影响。为了防止教师在教学方面投入不足,有的大学又会设置相应的指标进行倒逼,提教学方面的要求,甚至搞一票否决。这样的层层捆绑之下,大学青年教师群体怎么可能不焦虑?

  横向课题更容易进行成果转化和以批示、采纳的形式出现,江浙沪现在大兴批示采纳之风,一个省部领导批示抵一篇top期刊还不止。

  作为中国人文社科领域的重要学府,中国人民大学在近年来的人事人才评价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其中也提到了教师评聘方面成果折抵相关政策及实例。

  众多优秀成果经过严格程序被认定为一流成果,如某教授二级岗位申报人提交的决策咨询报告被重要摘编收录,获得肯定性批示,折抵为1篇A类学术论文;某副教授一级岗位申报人在德国顶级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由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定为A类论文。

  在人事人才评价方面,中国人民大学积极转变观念,从单一的学术成果评价向全面多维评价转变,有效解决了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中不同时期核心期刊目录的适用问题、期刊级别与论文水平不匹配问题以及论文作者排序与贡献认定问题、多元成果无法使用问题等困扰多年且反复出现政策调整的疑难问题。

  当然高层领导批示产生的作用也是双刃剑:

  若级别越高的领导所做出的批示,对在高校的留任与职称晋升的帮助就越大。高层领导的批示可以替代顶级刊物的论文,甚至还能折抵数篇的考评指标之下,难免会有一些大学教师把精力花在如何获取领导批示上,而失了精力去安心教学与科研!

  在高校中科研论文仍然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篇论文的内在结构由四部分构成,研究问题,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一个出色的研究视角会让你的论文写作事半功倍。研究视角是对研究对象的分析角度,是研究结论的前提。

  研究的视角主要包括三种:

  一是理论视角。它是从某个“学科”或“学派”的角度去研究事物。

  二是思维视角(或关系视角、分类视角)。它是分类或关系判断的某种思维形式。

  三是批判视角。它是研究者对新观点或新材料、新方法(或新工具)的选择。

  三者之中,最常用的是理论视角。所以,通常把研究视角约等于理论视角。理论是一种前人已经经过无数次实验,并且通过了学术界的检验,而形成的一种定式。

  理论,是学科共同体形成的基础;同时,一个理论一般都有专门著作和关键人,所以找到理论的关键著作和关键学者是学习理论的关键方法。如果一个理论具有广泛的解释力,一般可以跨学科指导具体研究,理论越是经典,解释力越强。

  总之高校晋升时,论文发表,课题申请,高层领导批示都至关重要,自己还不清楚的话,或者是不早作准备,还是要吃大亏的。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由本平台整合撰写,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分享只为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或整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