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分析小儿手术的护理配合

时间:2015年06月15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分析小儿手术的护理配合 介绍站内著名小儿临床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是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国立图书馆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分析小儿手术的护理配合 介绍站内著名小儿临床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是教育部主管、中南大学主办的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国立图书馆MEDLINE,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国际著名的检索系统收录。

  关键词: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小儿手术,护理配合

  小儿与成人不一样,正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组织器官的构造和功能,随着年龄而发生变化,对疾病和外界刺激的反应也有显著的差别。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年龄期小儿的生理、解剖和病理的不同特点,正确的配合小儿手术。

  1 观察小儿生命体征,做好术中护理

  1.1呼吸管理

  1.1.1保持呼吸道通畅 小儿鼻腔、咽喉狭小,下呼吸道亦相对狭窄,软骨柔软,肌肉发育不完全,缺乏弹性组织,粘膜柔嫩纤细但血管丰富,纤毛运动较差,所以不但易受感染也易引起阻塞,术中精心护理,及时清除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1.1.2观察呼吸频率 小儿呼吸主要以模膈运动的腹式呼吸为主,其需氧量以体表面积计算,相对较成人大,而换气面积小,为了满足较多的氧需要时,只有增加呼吸的频率来代偿,这样极易引起呼吸肌疲劳而至呼吸衰竭。正常新生儿40次/min,1岁30次/min,2岁25次/min,8岁20次/min。

  2 循环系统观察

  2.1心率 新生儿心脏输出量每分钟500-600ml,此量按体重计算是成人输出量的两倍,每次心搏量与成人相同,每分钟心输出量大是由于新生儿心率快所致。正常新生儿安静时心率为110-140次/min(哭闹时可达180次/min),2岁时105次/min,4岁时90次/min,6岁时80次/min,10岁时70次/min。

  2.2血压 正常新生儿血压60-75/40-50mmHg(8.00-10.0/5.33-6.67)kpa,6个月时血压80-85/60-65mmHg(10.7-11.3/8.00-8.66)kpa,1-12岁时血压90-100/65-70mmHg(12.010.7-13.3/8.66-9.33) kpa。如果1岁以上小儿收缩压低于85mmHg(11.3kpa),脉压差小于30mmHg(4.00kpa)则为轻度休克,收缩压60mmHg(8.00kpa)为中度休克,而低于60mmHg(8.00kpa)为重度休克。

  2.3精确计算失血量 新生儿的血容量为体重的10%,2-3岁时为8%,成人为6%。出血量超过血容量的10%易致心力衰竭。一个新生儿出血30ml,就占其血容量的10%,相当成人失血450ml,所以在小儿手术时必须精确计算失血量,做到及时输血,防止休克。估计失血较多的小儿手术,应术前备好血。

  2.4注意体温的变化 小儿对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不易适应,体温不稳定。体温过高可引起脱水和惊厥,夏季手术更易发生高热,术前高热的小儿须降温后才能手术。冬季为防止婴儿热量丧失,应注意保温,防止术后肺炎的发生。

  2.5注意皮肤护理 由于小儿皮肤角化层发育不好,易引起破损、感染,术中要保持手术床平整、清洁、干燥;用冰袋、热水袋时防止冻伤、烫伤患儿。

  3 小儿手术体位及固定法

  小儿手术体位固定不同成人。不舒适或感觉难受,也不善表达,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患儿,全靠医护人员给予舒适的体位,既保证手术野能充分暴露,术中维持原位不移动,又能使患儿感觉舒适,不影响呼吸循环的正常活动,不压伤患儿。

  3.1仰卧位 适用于头颈部、腹部等躯体前面的手术。当患儿麻醉后,用约束带将患儿四肢固定于床的两侧,固定时要固定在关节活动处,松紧要合适。

  3.2侧卧位 患儿健侧在下,根据手术需要,患儿的背部与手术台平面角度可稍前倾或后仰。根据患儿身体的长短,选择不同大小的软垫垫在患儿胸下,减轻臂部的压力,然后将患侧大腿屈曲,两腿间垫一软枕,在腘窝部用宽固定带固定,上肢放在托手架上。

  3.3俯卧位 适用于背、腰、骶尾部等躯体后面的手术。患儿俯卧后,耻骨后髂棘上,横垫一软垫,保证腹肌及横膈正常活动,两腋下垫起,头部垫软头圈、头向一侧。

  3.4膀胱截石位 适用于会阴部手术。新生儿和较小的患儿肛门手术时,工作人员可扶着患儿两腿,使其弯曲分开,暴露肛门,臀部垫高。

  4 小儿术中静脉输液、输血的管理

  患儿手术时必须建立通畅的输液途径。麻醉下的患儿生理功能紊乱较大,麻醉区域血管扩长,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加上手术刺激、出血、牵拉反射等,往往病情瞬间多变,意外突然发生,畅通的液路是抢救时输血、输液、给药的重要途径。

  4.1穿刺部位的选择 根据年龄及手术部位决定穿刺部位。头颈手术,尽量将输液放在下肢静脉;胸腹部、下肢手术选上肢静脉,新生儿及婴儿最好选头皮静脉。这样,既不影响手术也便于术中管理。

  4.2输液针的选择 根据患儿年龄的大小,静脉的粗细,以及手术大小而定。

  4.3输液速度的调节 输血一般以等量输血为原则,即出多少就补多少,如估计手术的下一步骤会出血较多,可先输进50-100ml的血,以防术中失血引起血压骤降。输液要求输入量尽量准确,速度以每小时7-10ml/kg为宜,必要时开放两条静脉,也可以直接推,直到血压回升。

  4.4静脉输液的观察 术中巡回护士要经常观察,看有无外渗,外漏或阻塞,根据术中出血多少,血压高低,主动及时调节输液速度。如发现液体外渗,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渗出处可用酒精纱布或25%硫酸镁湿敷消肿,渗出较多时可热敷或按摩。在推药或推血时应观察有无回血,有无外渗,凡疑有外渗者,绝对不能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总之,术中加强责任心才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