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我国对外投资面临的问题

时间:2015年07月15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小编推荐站内最受大家欢迎的投资学杂志: 《 中国投资 》 中国知网收录 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月刊,是中国投资建设领域中唯一的中央级指导性大型刊物。自1985年创刊以来,《中国投

  小编推荐站内最受大家欢迎的投资学杂志:中国投资中国知网收录 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综合性月刊,是中国投资建设领域中唯一的中央级指导性大型刊物。自1985年创刊以来,《中国投资》以完整的投资理念覆盖全社会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融资活动,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决策、建设实施、融资方式、体制改革、项目管理等专业信息。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对外投资呈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增长势头,对世界各国都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有益于我国企业在这方面改革的深入开展。

  一、我国对外投资发展的历程

  1979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15项经济改革措施,其中第13项明确规定允许出国办企业。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把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一项政策确定下来,从此,我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拉开了序幕。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与日本东京丸一商事株式会社合资在东京开办“京和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在海外开办的第一家合资经营公司。以此为开端,我国对外投资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迅速发展。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对外投资的存量已经达到572亿美元,流量也达到122.6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超过1万家。目前,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对外投资大国,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回顾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1979-1984年。为我国对外投资的起步阶段。1979年,国务院提出了“允许出国办企业”的经济改革措施,从而拉开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序幕。第二个阶段是1985-1991年,为我国对外投资的探索阶段。这期间,投资规模有所扩大,但总体投资规模以及企业平均投资规模仍然较小。第三个阶段是1992-1998年,为我国对外投资的初步发展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国务院扩大了生产型企业对外投资的权限。此后,我国对外投资的项目数不断增加。第四个阶段是1999年至今,为我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境外加工成为我国对外投资新的增长点,带动了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主动走向海外,更大规模地参与世界经济竞争与合作。成为我国重要的跨国企业。

  20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我国对外投资,在众多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首先,通过直接投资,绕开贸易壁垒,拉动本国成套设备及相关产品出口;第二,参股控股国外资源开发企业,有力保障了同内紧缺战略物资生产的原材料供应:第三,对外投资在利用国际资本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擅长境外公司经营的人才;第四,对外投资有助于逐渐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改变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同时,也有助于我国释放产能压力,熨平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引发的经济波动。总之,对外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资源配置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都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二、我国对外投资的现状与特点

  1、对外投资稳中求进,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例如2002年,我国新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中资企业350家,中方投资额9.8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18%和24.43%;而在2003年.我国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中资企业达到51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为20.8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5.7%和112.3%,增长迅猛。

  2、从行业分布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业。从流量上看,2005年我国对外投资中,商务服务业为49.4亿美元,占流量总额的40.3%;制造业为22.8%亿美元,所占比例为18.6%;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分别为22.6和16.8亿美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8.4%和13.7%;以上几项加起来则占到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的91%。从存量上看,情况也大致与流量相同。

  3、投资范围已涉及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从对外投资地域分布来看,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底,我国对外投资共分布在全球163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国家的71.2%;从境外企业的国别分布来看,按截止2005年底的总净额计算,主要集中在亚洲,占全部投资额的71.02%;其次是拉丁美洲,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为20.02%。与亚洲和拉丁美洲相比,我国对非洲、欧洲、北美洲和澳洲的投资要小得多,分别占全部投资额的2.7%,2.8%,2.2%和1.1%。

  4、投资主体以外贸企业为主,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根据企业经营性质,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主要有四大类:(1)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以中石化、华润、五矿等专业外贸公司为代表,是我国跨国公司的先锋和主力。(2)生产性企业或企业集团,以首钢、中治、二汽、赛格、四通、联想等大型工业企业为代表,凭借其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对外投资,虽然起步较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3)大型金融保险、多功能服务公司。以中国银行、中信公司等为代表。这些公司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良好的信誉,经营规模较大。(4)中小型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这些企业数量多,项目散,投资规模小,经营品种单一。

  三、目前我国对外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对外投资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然而,从整体上看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着我国对外投资的健康发展。

  1、对外投资规模偏小。大多数企业的境外投资项目就像一个据点或办事处,仅具备维持能力,而无独立发展及抗风险能力。从2002年的数据看,我国境外企业平均投资规模为198万美元,远远低于1991年发达国家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260万美元的国外企业年均投资额标准水平。存在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境外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装备系数低,科技含量低,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

  2、对外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首先,在对外投资地区分布结构上,虽然我国对外投资遍布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大多数集中在港、澳、台和拉美等地区,它们占了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3/4,而对非洲、欧洲、北美洲和澳洲的投资明显偏少。这对于我国拓展境外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是极为不利的。其次,在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上,我国对外投资过分偏重初级产品产业,主要以资源开发和初级加工制造业为主,缺乏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层次服务业的投资;从事商品流通的贸易企业偏多。而生产性企业和金融服务性企业偏少。再次,在对外投资的方式结构上,我国80%以上的海外企业属于新建企业,且合资方式占绝大比重,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跨国收购、兼并方式利用较少。投资方式单一,不利于我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灵活利用各种投资方式的优势,也影响了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速度。  3、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薄弱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宏观管理的规划和指导。国家对海外投资缺乏宏观管理的规划和指导,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没有与我国外贸市场战略相适应的海外投资的国别政策。二是对外投资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统一高效的管理机构。目前的对外投资采取由外经贸部(现改为商务部)牵头,国家计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分头协助管理的方式。在实际运行中由于各部门从各自的管辖权和管理目的出发,部门协调无章可循,出现重复管理、遗漏管理等局面,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对外投资的发展。三是对外投资的法规建设滞后,至今尚未出台一部较为完善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管理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导致跨国投资在一定程度混乱无序。四是对外投资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企业难以及时获取国际市场信息。五是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海外投资风险防范体系,缺乏风险监管、评估的专门机构。

  4、境外投资企业经营机制存在缺陷。我国的企业管理制度虽然经过数度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多数企业距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还有很大距离,管理方法和手段都还不适应国际竞争和经营理念的需要。作为我国对外投资主体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被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所困扰,企业缺乏自主经营机制,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对外经营权、海外投资设点权、海外融资权、外汇的支配使用权等,这些严重制约了企业优势的发挥和经营空间的扩大。另外,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不少投资企业缺乏明确的经营战略,尤其是贸易性企业,有的仅靠赚取国内企业的进出口手续费、管理费等维持生存。

  5、缺乏懂得跨国经营管理的人才。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缺乏高素质人才是我国企业开展跨国投资、提高跨国经营水平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企业派出的大多境外经营人员素质不高,有些不懂技术,不懂当地法律,不具备国际金融与国际贸易知识,甚至不懂外语。以致境外企业经营业务难以顺利开展,严重制约了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四、推动我国对外投资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开展对外投资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对于我国要不要开展对外投资,一些人仍心存疑虑。因为,按照传统的西方投资理论,境外投资和经营的企业须具有垄断性的竞争优势,而我国大多数企业无论是在规模、资本还是在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方面,均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存在明显的差距。因而,他们认为我国企业还不具备开展对外投资的条件。还不宜“走出去”。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虽然我国企业的整体势力偏弱,但并不代表任何企业势力都弱。如电子行业、软件技术行业、航天技术行业、遥测遥控技术行业等。不但在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优势,就是和某些发达国家相比也略胜一筹。选择这些行业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就具有明显的可行性。另外,企业优势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具有动态性,许多优势都是在开展境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竞争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海尔集团在美国的成长经历就是明显的例证。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充分认识到开展对外投资的重要性。尽快着手制定对外投资的规划,以便早行动早得益。

  2、组建专门的对外投资管理机构,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针对目前对外投资多头管理的状况,建议把海外投资管理机构从众多部门中分离出来,成立一个集外贸、外资、外汇、计划、管理统一于一身的类似于中国对外贸易促进委员会的机构——中国对外投资管理中心,由该机构作为宏观管理的政府代表,主要负责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做好战略规划,强化监督管理,制订指导政策,确保对外投资的各项活动按国家宏观规划健康有序地发展。

  3、加快对外投资的立法进度。对外投资需要法律的保护和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投资的实践一直走在立法的前面。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多和范围的拓宽,这方面的立法需要加强。当前应尽快出台《对外投资法》及其实施细则,将现有的对外投资政策和条例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增加透明度,规范和管理我国的对外投资。《对外投资法》应就对外投资企业的定义、经营主体、审批程序、经营范围、产业政策、所有制形式、法律形式、资金融通及调出调入方法、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利润分配及投资、双重征税等问题作出法律规定。另外,也要积极推进同有关国家商谈并签订投资保护协定。签订投资保护协定的目的在于保护我国对外投资者,使其免受因发生战争、没收、汇款限制等非正常风险而带来的损失,促进同缔约国之间互利的投资合作。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外交涉,维护我国企业国外经营的公平权益,减少和排除投资障碍。

  4、制定扶持企业开展跨国投资的优惠政策。企业对外投资,需要政府在资金、税收、保险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政府应放宽金融政策,赋予我国跨国公司对外金融权,取消境内企业对海外融资担保的限制,允许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多种方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允许企业内部资金自由调配,放宽利润和外汇的管制。国家应建立对外投资基金,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在税收政策方面,应给海外企业实行一定年限的税收减免,以充实企业的资本金。对海外加工贸易项目下作为实物投资的出境物资按贸易出口对待,实行全国统一的出口退税政策,对返销产品特别是运回的资源产品,免征进口税。同时,抓紧与有关国家商签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并批准实施,以保证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得以避免在国内外被双重征税。此外,要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对外投资保险制度,保障境外投资企业的安全,降低投资风险。

  5、改进和完善对外投资企业的信息服务工作。企业开展对外投资,需要了解东道国多方面的信息,如投资环境、经济参数、涉外法规、市场竞争状况、社会文化习俗、与我国的经贸合作情况等。要获得这些信息单靠企业自身是难以完全办到的。因此,应建立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利用其专业性强、信息灵通等优势,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是充分发挥我国现有各种驻外机构的作用。各种驻外机构在收集和处理所在国经贸信息方面具有独到优势,若能加强驻外机构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的作用,并改变过去那种仅对国内政府有关部门传输信息的封闭做法,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可以更好地为企业从事对外投资服务。二是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政府部分行政管理职能逐步向行业协会移交,淡化行业协会的官办色彩,进一步充实管理、服务、规划、协调功能,起到沟通政府、企业、市场的作用。三是建议成立中国对外投资信息服务中心。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咨询服务,使企业能及时获得有关外国投资方面的各种信息。四是可以考虑在我国投资企业较多的国家成立对外投资企业协会,为国内准备从事境外投资的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五是制定国别发展规划,完善合作项目信息库,组织对外投资合作论坛等。

  6、健全对外投资的微观主体。一是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尽快普及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消除地区割据和封锁,建立一批打破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限制的大型超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增加我国企业尤其是工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按国际通行规则建立财务制度,既要合法避税。又要按照东道国法律依法经营,并定期向母公司汇报。三是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产品和服务,并创造条件,使更多的企业通过国际性和地区性质量、安全和环保认证。四是对境外企业推行目标管理,完善风险责任约束机制、内部控制机制和激励机制,减少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

  7、大力培养从事对外投资的人才。拥有大批跨国经营人才是企业海外投资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我国企业应该注重对跨国经营复合人才的培养,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是加大人才开发的投资力度。我国的跨国公司与国外的公司相比,对人才的投资力度远远不够。美国施乐公司每年用于人才培养与开发的投资额约占员工工资总额的4%左右,这给公司带来多倍的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因此,我国跨国公司必须加大投资力度,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更高水平的跨国经营人才。二是挑选管理人员考察学习国外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我所用。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优化重组资本和人才要素,形成“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文化氛围留人”的企业大环境,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和优胜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