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07月31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肛瘘是痔疮的一种。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和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以及生活的不规律等是导致肛瘘的直接诱因,很多人也因此得了肛瘘。一般西医都采用手术的方法来治疗,这种方式危险大,痛苦大。本文从中医角度进行了诊断,以希望找出解决办法,这不失为一篇优秀的医学论文。
【关键词】 肛瘘 中医 诊断
肛瘘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中医称之为肛漏。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也有的仅具内口或外口者。内口为原发的,绝大多数在肛管齿线处的肛窦内;外口是继发的,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有时不止一个,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肛瘘多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症。临床上分为化脓性或结核性两类。其特点是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到肛门内。
[诊断要点]
1.症状
(1)流脓:局部间歇性或持续性流脓,久不收口。一般初形成的肛瘘流脓较多,有粪臭味,色黄而稠;久之,则脓水稀少,或时有时无,呈间歇性流脓;若过于疲劳,则脓水增多,有时可有粪便流出;若脓液已少而突然又增多,兼有肛门部疼痛者,常表示有急性感染或有新的支管形成。
(2)疼痛:当瘘管通畅时,一般不觉疼痛,而仅有局部坠胀感。若外口自行闭合,脓液积聚,可出现局部疼痛,或有寒热;若溃破后脓水流出,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但也有因内口较大,粪便流入管道而引起疼痛,尤其是排便时疼痛加剧。
(3)瘙痒:由于脓液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引起瘙痒,有时可伴发肛门湿疹。
2.体征
(1)肛门视诊可见外口,外口凸起较小者多为化脓性;外口较大,凹陷,周围皮肤暗紫,皮下有穿凿性者,应考虑复杂性或结核性肛瘘。低位肛瘘可在肛周皮下触及硬条索,高位或结核性者一般不易触及。以探针探查,常可找到内口。
(2)直肠指诊:在内口处有轻度压痛,少数可扪到硬结。
(3)探针检查:只在治疗中应用,一般不能作为诊断用,防止穿破瘘管壁,造成假道。
(4)X线造影:自外口注入30%~40%碘油,照相可见瘘管分布,多用于高位肛瘘及蹄铁形肛瘘。
(5)B超检查:通过B超检查可发现是否有脓肿形成,有无瘘管甚至瘘管的走行方向。
3.分类
(1)低位单纯性肛瘘:只有一个瘘漏管,并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内口在肛窦附近。
(2)低位复杂性肛瘘:瘘管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有两个以上外口,或两条以上是管道,内口在肛窦部位。
(3)高位单纯性肛瘘:仅有一条管道,瘘管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内口位于肛窦部位。
(4)高位复杂性肛瘘:有两个以上外口及管道有分支窦道,其主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内口者。
4.肛瘘的发展规律
将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划一条横线,当瘘管外口在横线之前距离肛缘4cm以内,内口在齿线处与外口位置相对,其管道多为直行;如外口在距离肛缘4cm以外,或外口在横线之后,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处,其漏管多为弯曲或马蹄形。
[鉴别诊断]
1.肛门部化脓性汗腺炎 肛门部化脓性汗腺炎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慢性炎性疾病,常可在肛周皮下形成漏管及外口、流脓,并不断向四周蔓延。检查时可见肛周皮下多处漏管及外口,皮色暗褐而硬,肛管内无内口。常常被误诊为肛瘘,土要区别是化脓性汗腺炎的病变在皮肤及皮下组织,病变范围广泛,可有无数窦道开口,呈结节状或弥漫性,但窦道均较浅,不与直肠相通,切开窦道后无脓腔及瘘管。
2.骶前畸胎瘤溃破 骶前畸胎瘤是胚胎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疾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如肿瘤增大压迫直肠可发生排便困难。若继发感染,可从肛门后溃破而在肛门后尾骨前有外口,肛门指诊常可触及骶前有囊性肿物感,而无内口。手术可见腔内有毛发、牙齿、骨质等。
3.肛门周围毛囊炎和疖肿 毛囊炎和疖肿是常见的皮肤感染,初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的小结节,渐肿大,呈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脓栓,红肿疼痛范围扩大,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渐消而愈,若多个疖肿同时发生,称为疖病,若发生瘘管,病变较浅,不与肛门相通。
4.骶尾部囊肿 骶尾部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一般认为是因胚胎发育异常引起的。常为表皮囊肿或皮样囊肿。位于骶骨前直肠后间隙。囊肿呈单囊性、双囊性或多囊性,大者如鸡蛋,小者如蛋黄,腔内可有胶冻状黏液,多在青春期20~30岁发病,无感染时,常无症状,有时感觉骶尾部胀痛,若囊肿长大或继发感染,则出现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溃破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窦道,无内口,其鉴别要点是骶尾部囊肿多有患处胀痛,其瘘口多在臀中缝或其附近,距肛缘较远而离尾骨尖较近,有上皮组织向瘘口内延伸,瘘口凹陷,不易闭合。若囊肿较大,直肠指诊时可发现骶前膨隆,可触到囊性肿物,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探针检查可向骶骨前肛门后方深入,深者可达10cm左右,肠之间有囊腔,内有不定形的散在钙化阴影,可见骨质或牙齿。病理检查可确诊。
5.会阴部尿道瘘 瘘管是尿道球部与皮肤相通,瘘口常在会阴部尿生殖三角内,排尿时有尿液从外口流出,若瘘口较小,或因炎症粘连闭塞,排尿时只有少量尿液从外口流出,感染后瘘口有脓液流出时,易误诊为肛瘘,检查时直肠内无内口,瘘道与尿道相通,常有外伤史和尿道狭窄。
6.骶尾部骨髓炎 由骶骨骨髓炎造成骶骨与直肠之间的脓肿,脓液由尾骨附近穿破,形成瘘管。瘘口常在尾骨尖的两侧,并与尾骨尖平齐,有时有两个对称的瘘口。
7.骶尾部骨结核 骶、髂、髋、耻骨骨结核可以形成脓肿,脓液在臀部或会阴部或腹股沟穿破,形成瘘管。本病具有发病缓慢,无急性炎症,破溃后流清稀脓液,外不收口,创口凹陷,伴低热、盗汗等症状。瘘口距肛门较远与直肠不通。
8.肛管直肠癌 肛管直肠癌晚期,溃烂后也可形成瘘管,但其特点是肿块坚硬呈菜花状,溃疡深大,分泌物为脓血、恶臭、持续性疼痛。病理检查可确诊。
参 考 文 献
[1]杨永来.改良挂线法治疗肛瘘580例.中国中医药科技 > 2006年05期.
[2]肛瘘的挂线治疗.《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2006年05期.
[3]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治近况.《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6年10期.
[4]中药分期脱管治疗单纯肛瘘30例临床观察.《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手术治疗直肠阴道瘘的临床体会.《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6]肛瘘合并痔52例手术治疗的体会.《广西医学》2007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