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回族文化论文浅析传统养生文化

时间:2015年08月26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本篇文章是由《 文化产业 》发表的一篇文学方面的论文,杂志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山西出版集团主管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全国性期刊。国内刊号CN:14-1347/G2;国际刊号ISSN:1674-3520,邮发代号:80-

  本篇文章是由《文化产业》发表的一篇文学方面的论文,杂志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山西出版集团主管主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作为学术支持单位的全国性期刊。国内刊号CN:14-1347/G2;国际刊号ISSN:1674-3520,邮发代号:80-933。本刊始终坚持“感受文化创造财富”的办刊宗旨,秉承“用财经理性融合文化感性”的办刊理念,整合各方资源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

  摘要:回族传统养生文化的研究,能够为现代养生与保健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有利于减少和预防现代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从而提高大众健康水平。在初步分析回族传统养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宗教文化、尚武民风和民族习俗等方面探讨了其传统养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提出并剖析了心理养生文化、身体养生文化与民俗养生文化等构成要素,为进一步开展回族传统养生文化研究抛砖引玉。

  关键词:养生;回族;文化;民俗

  一个民族的养生文化,是其在生存发展中积淀的强身健体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的集合,它贯穿了此民族的繁衍史,融汇于这个民族的思想意识、生产劳动、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回族人口约为一千万左右,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回族人居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回族人民融合伊斯兰文明和中华传统文明的养生精华,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传统养生文化。本文在初步分析回族传统养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宗教文化、尚武民风和民族习俗等方面探讨了其传统养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认为通过研究回族传统养生文化,能够为现代养生与保健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有利于减少和预防现代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从而提高大众健康水平。

  一

  、回族传统养生文化的内涵黄渭铭认为,养生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健康与后代的繁衍,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了生命活动的规律,掌握了自身保健的方法,并通过总结和改进逐步使其完善。并提出养生有三种类型:“一是侧重于饮食起居方面;二是注重精神修* 收稿日期:201卜08—01养;三是通过运动健身。-Eli据此,笔者认为回族传统养生文化是回族人民以伊斯兰文明为基础,以满足人们健康长寿的生理和生存需要为基本功能,而建立的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体系,主要包括心理养生文化、身体养生文化与民俗养生文化等构成要素;它生存于中国传统文化整体系统中,通过不断吸纳、融合、适应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文化子系统的适宜要素而与时俱进,并继续保持其独特的民族性的一种文化。

  内容

  二、回族传统养生文化的主要伊斯兰文明是世界性的。它作为人类文明的独特形式,其中涉及到养生方面的内容为全人类的生存与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回族传统养生文化是建立在伊斯兰文明基础上,同时接纳了中国的道家和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其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高度吻合于当代社会养生文化的理念。回族传统养生文化除了包含有较为合理的现代养生理念,还积极提倡开展养生实践活动并使之日常化,形成了不少有益的养生习俗,如:“斋月”、“饮食禁忌”等等。这些回族传统养生理念和实践活动内容在当代社会仍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

  (一)心理养生文化

  1.精神专一,心灵洁净回族人民非常重视心理健康。他们的民族信fr1]是伊斯兰教,其中宗教主要的功修包括有五方面的内容,即念、礼、斋、课、朝。从养生角度来讲,这些仪式要求体现出了修身养性、提高人格的执着理想和锻炼效果。如念功时要求全神贯注,既有举意默念,又有大声诵念;要求不仅念其辞,知其义,还要遵守其中的禁令,并身体力行;这些要求体现出高度的精神专一。

  日常化的赞念行为,不仅表达了心中的信仰,而且提倡循正道,勿存邪念,和平待人,最后止於至善,其效能有洁净心灵的作用。精神专一,心灵洁净,这种极佳的心理状态保证了人们内心世界与外在行为的高度一致,恰恰是现代人类文明中极其匮乏的内容之一,对于大多数心理疾病不谛于一剂灵丹妙药,同时对今天和谐社会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乐观处世,与人为善

  回族人民的心理养生之道还在于提倡乐观的处世态度和与人为善的生活理念。人的一生中总会有生老病死,事业上也会有荣辱沉浮。保持乐观的处世态度不仅是回族宗教信仰的要求,也是他们长期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智慧结晶。他们“信前定”,凡事成否归因于真主。他们自由地努力生活,事前既不患得患失,事后也不得意忘形或怨天尤人。这种健康的心态对于处于现代社会中高强度竞争状态的人们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地逐步调整他们的处世态度,使之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和收获,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

  恪守与人为善的生活理念是回族人民人生观的高度概括。其宗教信仰要求他们“两世兼顾”,即寻求今世和后世都美满幸福。提倡人们通过生产劳动来寻求今世的幸福,同时通过参与宗教活动和公益事业为来世积福。他们时时恪守与人为善的生活理念,摒弃那些不善的言行,甘于平淡,与世无争。这样的处世态度与生活理念对于那些高压环境中濒临崩溃边缘的现代人消除心理压力,重构心理和谐,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身体养生文化

  1.一日五拜,守功养命回族传统养生文化中就特别重视自然时间规律对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并形成了随着时间变化进行适当身体活动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体系。源于宗教信仰的缘故,回族人民需要进行每日五时(晨、晌、晡、昏、霄)礼拜。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自我心灵净化,心理健康稳定的作用。礼拜须先洗而后拜,礼拜前的准备使礼拜者精神高度集中,却又十分放松。礼拜开始后即进入全心全意赞颂真主的精神状态。这一过程中人体的基础代谢降到较低水平,能起到蓄神养锐、元气充实的效能。礼拜中要求立躬跪叩32次。这一系列的立躬跪叩动作,从医学角度来讲首先活动了全身各大关节,其次凝神诵念有振荡内脏之能效,整体上由外而内、身心兼备,可以说是一套健身效果极佳的传统养生功法。如:夏雷鸣从时间养生法角度研究,认为回族的“五时拜”可以当作一种是动静相间而以清虚静泰为重的长寿养生法。¨2 又如:宁夏吴忠等地流行的穆斯林养生功,讲究动静相间,拳功结合,外练拳,内练脏,运五行(木、火、金、土、水);尊五功(晨、晌、晡、昏、霄);行五法(肘法、捶法、把法、掌法、腿法);应五官(目、舌、鼻、口、耳);对五脏(肝、心、肺、脾、肾);守五典(指父子、夫妻、兄弟、朋友、老幼)。在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出:晨礼后(早上)外练肘内练肝,晌礼后(午后)外练捶内练心,晡礼后(下午)外练掌内练肺,昏礼后(黄昏)外练把内练脾,霄礼后(晚上)外练腿内练肾,是为一套全面系统的回族养生理论与方法。

  2.尚武民风,护教卫国

  回族由于历史原因分布在全国各地,是55个少数民族中居住得最分散的民族,呈现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回族人民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崇尚武勇是回族人民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自古以来,凡回族聚居的地方大都有尚武的习俗,习武成为回族人强健体魄、护教卫国的重要方式。相传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勇武并精于剑术。回族人由于严格遵守穆圣的言行,因此,回族人民认为练武功自卫是“逊乃提”,是圣行。几百年来,这一特点已逐步演进成了回族的民族传统精神象征,至今仍被许多地区的回族群众保持并继续发扬。回族武术,同其他文化一样,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一些只流传在族内技法丰富、风格独特的武术种类,也逐渐推广开来,为各族人民所喜爱,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武术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回族武术内容丰富,包括拳术、器械、对练,既有中华武术的传统项目,也有富于独特风格的本民族项目。它们是在吸收其他民族武术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回族的日常生活实践和民族风俗习惯,逐步形成、丰富、完备和发展起来的。回族喜练查拳、弹腿、华拳、洪拳、炮拳、八极拳、心意六合拳、回回十八肘、黄鹰架拳、六角式、廿四式、老架拳等。其中十路查拳、十趟弹腿、心意六合拳、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式拳,均为回族独有的拳种;除习练刀、枪、剑、戟、棍、鞭、锤、钩、铲、斧等一般器械外,回族还练有杆子鞭、哨子棍、蛾眉刺、索来拐、龙爪钩、五虎群羊棍、阿里剑、查刀、查枪等带有明显民族特色的器械。历史上的著名回族武术家有:清朝的神枪吴钟、飞腿沙亮、心意大侠买壮图、大枪杨鸿修、大刀王五;近代的“神力千斤王”王子平、马凤图马英图兄弟、常振芳、张文广等等。

  (三)民俗养生文化

  1.饮食禁忌回族比较讲究饮食,从医学角度来讲预防“病从口入”。穆斯林可以食用的标准就是“佳美”,正所谓“貌俊、性温、洁净”可食,“貌异、性恶、污秽”不食。选择食物的原则在于其是否佳美与洁净。但即使佳美的食物,也不能过多食用,尤其是不能暴饮暴食,这显然与现代养生理念相吻合,现代社会中的许多疾病都是与暴饮暴食有联系的。另外,回族人民提倡不吃夜饭。谚语说:“夜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吃饭就睡觉,犹如吃毒药。”这些具有哲理性的语言,直接说明了不合理饮食的害处。回族人不吃猪肉,既有卫生的原因,也有宗教修养的要求。《古兰经》第6章145节中提到“血液、猪肉、自死的、以及未以真主之名宰牲的,不可食。”对于回族人民而言,不仅不食猪肉,还要杜绝污秽、肮脏、贪婪、懒散、愚蠢等猪或其他相似动物所具有的恶习。不吃象征着远离它所具有的恶习,这也是为什么回族人民同样也不吃凶禽猛兽等怪异、贪婪、残忍动物的原因所在。这些恶习,不仅被伊斯兰文明所摒弃,东方文明也同样拒绝。如《;~Lig》少仪篇上有一句:“君子不食溷豚。”即君子不吃猪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