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年11月02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本篇是由优秀的会计期刊《当代会计》发表的一篇会计论文,办刊宗旨是宣传国家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相关政策法规,传播现代会计理念和会计文化,阐释和交流会计实务方法,为企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和学习交流服务。
摘要:会计诚信机制建设应当从全面宏观和相互联系出发,对造成会计诚信危机的一般因素从其内外部成因分析其整体的构成,从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设计会计诚信机制,使良好的财务环境为改革开放服务。
关键词:会计诚信;机制;建设
会计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了商品社会后逐渐形成发生的产物,是之前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与延伸,它要求会计人员针对会计中的具体问题真实反映,不弄虚作假。它包括四层含义:会计人员要谨记诚信,诚诚恳恳,踏踏实实;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不违反原则;数据要精准,计算要正确;严密保守商业机密。会计诚信建设不仅仅关系到本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全社会风气是否良好的问题。会计本身就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诚信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它是一项与各方面都紧密联系的系统的工程。会计诚信是会计工作面对社会的一种基本底线,即真实细致、中立不偏袒地把各种经济活动记录下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的获得者所用。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作之本。
一、当前会计诚信面对的问题
(一)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健全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要求在不同的时间点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一经济业务所做出的记录结果是一致的,但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企业被赋予了较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权,这种选择方法的多样性和人为主观的不确定性在客观上必然会影响会计信息,造成会计信息的不一致,严重的时候甚至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主观地人为地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准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评价会计作为一个信息反馈系统的工作质量好坏与有效程度的重要判断标准。会计信息失真是困扰会计界多年的问题,它分为客观失误和故意造假这两种行为。客观失误主要是纯技术层面的原因,如传统的统计核算的错误所造成的结果。而故意造假指的是一些与会计工作有直接关系的人出于不可告人的动机掩饰真实的会计信息,拿虚假的会计信息当作保护伞,通过作假账,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不被监督机关发现。由此助长了各种经济违法犯罪的现象的发生,造成国家经济秩序的混乱,严重危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经济信息的直接记录者、提供者,他们工作能力强弱、工作态度好坏、工作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其中,培养会计诚信是关键重要的一环。目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有些会计人员不能坚持原则,工作中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不严格按制度处理经济业务,知情不报,为违法经济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会计作假;甚至受一己私利的驱使,丧失了会计人员基本的法制观念,不惜以身试法;业务水平不高,没有上进心,缺乏学习专研的精神,毫无职业道德可言。
(三)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
会计法规要求会计人员依法办理会计事项,但一些领导在利益驱使下授意、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办理违法会计事项,如夸大业绩、潜亏挂账,私费公报、偷漏税收、行贿受贿等,如果会计人员拒绝办理,坚持原则,则会受到他们的百般阻挠、打击报复,而报复的理由又是如此隐蔽且堂而皇之。在现实中,会计监督的力度不强,会计监督权难以行使,会计人员往往成了一些领导干部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工具,或者在威逼利诱下被犯罪分子拉下水,成为其中的一员,使得会计信息根本就不是客观事实。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会计环境不和谐有关。单位自身内部缺乏行之有效的审计监察机制,内部控制失灵,单位大搞一言堂,领导权力极度膨胀;从社会角度而言,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机制在很多地方不到位,造成外部监控乏力,致使造假泛滥。可见,构建和谐的内外部会计环境有利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会计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完备
会计法规中虽然体现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容,也同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但现实中却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行性不强,对于违法行为往往避重就轻,相互隐瞒包庇,或以罚代法,并不真正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以致会计信息失真恶性循环。再加上监督制度的混乱,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各不统一,各行其是,不能有效地形成合力,不能从整体上发挥监督作用,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一定程度助长了作假的气焰。
二、会计诚信机制的构建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的原则和准绳,它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会计诚信能够得到普遍有效的履行。为保障会计准则制定的质量和确实可行性,应完善会计准则制定组织,有必要成立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独立机构来负责企业准则的制定,设立地方会计准则独立机构,负责相关意见的收集和反馈,而财政部只负责非盈利组织会计规范的制定。这样,才能让会计信息增强可靠性和透明性,提高法规的可操作性和权威性,利于依法办事,使会计诚信的履行从准则和制度成为有效可行的。会计管理制度要做到具体化,尽可能地缩小会计可选择的范围,对未来会计环境的变化做超前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对我国会计制度规范体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政府机构要维护准则的权威性,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进行处罚,并且要使违反准则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从而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会计信息既是会计资源,也是社会资源,坚持持续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消除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公平,杜绝欺诈。要利用先进的互联网进行会计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让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较之过去大大加强,增加信息公开的次数,满足商品社会对真实会计信息的需要,让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制度设计更加合理,改善诚信机制的建设。
(一)加强对会计人员诚信教育,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会计诚信教育应把重点放在职业道德、会计理论、政策法规等内容的学习上,熟悉掌握会计法律和财会知识,能够主观上自觉地遵法守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如此复杂的环境对会计人员自身的诚信要求更高,因此,只有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使会计人员从内心上树立高于原则底线的务实求真的精神。经常组织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养成依法办事,自觉遵守的习惯。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守法,严格把关,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同时建议扩大教育范围,各单位主要领导也应参加会计诚信教育,将会计诚信机制建设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会计人员,让更多的人接受并理解会计诚信制度。
(二)建立健全的会计法制
在我国长期的“人治”传统的不良影响下,往往在现实中的权大于法,施行“法治”道路艰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加大执法力度是增强会计诚信的必要手段,重点在立法技术上,注重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同时,更应强化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民事责任的落实,真正追究责任到人,使造假者感到犯罪成本高,以至于不敢轻易越过雷池。另外,对现行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模糊的条款加以明确界定,与时俱进,增加对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并没有针对的情况。要加强监督部门执法检查的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财会纪律,这不仅是整个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共同要求,更能凸显政府对杜绝会计造假的坚定的决心和信念。
(三)培育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
要更好地建设会计诚信机制,必须努力创造良好会计诚信环境:一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造假和信息不真实的根本原因来自于领导层。从根本上解决会计造假问题,就必须要从根本源头抓起。单位内部要建立科学合理效率高的内部监察制度,形成分工协作,权责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良性制度,这是保障会计真实准确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是不忽视新闻媒体社会舆论的监督,大力宣扬先进会计人员事迹,树立会计诚信示范的榜样,努力引导会计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看齐。对反面典型要大胆地予以曝光,引以为戒。三是建立会计行业自律性组织。会计行业自律性组织是联系单位会计与政府之间的良好的中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在市场经济下能起到主动纠正错误杜绝违规违法现象的作用,行纪行规能约束某些单位会计不诚信行为,协助财政部门做好管理会计人员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