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高级经济师论文发表存款准备金政策

时间:2016年01月22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摘要】2011年

  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Deposit reserve),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摘要】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而“存款准备金”这个词也随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那么,究竟什么是存款准备金制度,它的运行机制和原理是怎样的,它的调整又会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与效果呢?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频繁调整;运行机制;效果作用

  1.政策简介

  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RDR,即RMB Deposit-reserve Ratio,全称为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2.运行机制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8%,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8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2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9%,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1万元。

  3.此次上调目的分析

  3.1 防止中国经济过热

  此次加息主要意图在于防止中国宏观经济从偏快走向过热。2007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高达11.1%,呈现出多年所没有的快速增长。而一季度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了2.7%,3月涨幅达3.3%,4月上涨达3%,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当前存在一定通胀压力。政府不愿让经济朝着过热的方向发展,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央行也表示,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旨在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目前中国经济存在通货膨胀有抬头的风险。央行系列政策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有效防止通货膨胀,防止资本市场过热,防止过多的外汇流入,达到防止经济过热的目标。

  3.2 深层次引导百姓理财行为

  由于流动性过剩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中国经济中已存在资产价格增长过高,股市火热,物价上涨存在压力等现象,央行出台的组合政策能有效缓解这些矛盾问题,也能深层次地引导百姓理财行为。中国股市已经持续一年多的上涨,上证综指屡次创新高,百姓买股票、基金的热情空前高涨。央行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数据显示,前3个月投资股票开户数新增871万户,是2006年全年新增数的1.7倍。而购买基金的投资者也导致银行排队现象进一步加剧。不过,在股市火热的情况下,投资风险尤其值得注意。而国内股市的火热,“财富效应”也在加剧着市场的流动性。

  3.3 进一步抑制投资性购房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CPI增速的确过快。与此同时,全民投资意愿将会有所加强,而此产生的投资行为也更容易作用到房产市场,存款专备金利率事实上调,对于回笼资金抑制投资性贷款从而抑制投资是一个抑制作用,在当前房产市场调控背景下,该效果也将事半功倍。近来房地产市场火热,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间接收紧房贷。存款准备金利率的上调是间接收紧房贷。最近三个月,市场有所回暖,而此时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对于房贷市场来说,银行可放贷资金进一步的减少也意味着放贷额度降低。从而限制了开发商贷款的额度,随着市场调控的深入,市场成交渐冷,开发商资金压力或许会在几个月后显现。

  4.预期效果及局限性分析

  从市场反应来看,在股市上,虽然准备金率连续上调,人们的投资热情依然高涨,股市依然持续飘红。有分析指,从短线而言,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金融、地产的利空很大部分上将会在资源类个股维持强势的境遇下逐渐得到消化。据业内人士测算,本次准备金率临时调整后,所冻结资金规模将在1800亿至1900亿元之间。但是,这并不会影响目前的流动性。据此分析,此段时间频繁的上调准备金率并未消磨人们的投资热情,再短期内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央行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在逐渐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货币学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终究是个货币现象。而在我国现阶段,物价上涨的背后确实具有比较明显的货币因素。近年来,我国物价走势与货币供应量增减之间,存在着相当直接的关联,往往在货币供应出现快速增长后,物价走势亦会跟着抬头向上,其间二者走势的时滞大约在半年至一年间。今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对于货币工具今后的使用情况,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在博鳌表示,消除通胀走高的货币因素是当前货币环境适当收紧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存款准备金率已位于历史高位,但上调没有上限要求,当前货币政策已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即货币政策要适当收紧,这个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存款准备金政策仅仅是央行三大货币政策之一,虽然效果明显,作用迅速,但是它的刚性极强,往往会带来经济走向另一个极端,并且,目前我国的利率水平已经处于几乎为零的水平,依照凯恩斯的观点,此时的货币政策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并且,随着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以及完善性不断增强,信息完全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按照卢卡斯的理性预期理论,货币政策是完全无效的。所以,如此单一频繁使用这一政策,更加增强了公众预期的理性的几率,这样必定会使货币政策的作用大打折扣。而单一的货币政策也恰恰说明了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发达与不完善。因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央行更多地是在利用公开市场业务的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这一现象更多地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由此说明,我国的金融市场亟待完善。

  参考文献

  [1]李依凭.金融学概论[M].清华大学,2008.

  [2]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复旦大学,2008.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2008.

  阅读期刊:《财政研究

  杂志坚持改革开放、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注重对财经实际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及时报道财经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新成果、新动向、新经验和新知识,面向全国广大财经部门和企事业工作人员、财经理论研究工作者和财经院校师生,介绍中外财经理论研究的新观点,报道财税改革动态。对财经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进行理论探讨,交流财经理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