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搞清历史真相

时间:2012年01月10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历史上的很多时间由于距离我们现在生活的时间比较久远,所以有些大的事件,仅凭书上几句文字性的表述,并不能让学生完全弄清当时的具体情况,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历史地图,从而弄清历史真相。

历史上的很多时间由于距离我们现在生活的时间比较久远,所以有些大的事件,仅凭书上几句文字性的表述,并不能让学生完全弄清当时的具体情况,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研究历史地图,从而弄清历史真相。
  例如我在教《春秋战国的纷争》这一课时,中间讲到了战国时期几次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学生在学习这两场战争时,有的同学就觉得庞涓这个人太傻了,因为在这两次战役中,孙膑几乎是用的同一种手法来打击魏国的军队,就是先把魏国的军队引诱进峡谷地带,并事先埋下伏兵,然后利用地形优势进行歼灭。庞涓身为魏国大将,怎么两次上了孙膑的当呢?难道庞涓真的傻得这样无可救药吗?魏王就这样昏庸,让这样一个傻子执掌军事大权,葬送魏国前途?为了让学生弄清两场战争的真实情况,我引导学生翻开历史地图册,让学生看关于两场战争的示意图,让他们找出两场战争的不同之处,并提醒他们注意观察双方的行军路线,通过仔细观察,细心的同学就发现,虽然两次战争中,孙膑都是用的“批亢捣虚”之法,即通过围攻魏国首都大梁的方法来迫使庞涓回军救援,但是在桂陵之战中,孙膑是在庞涓回救大梁的中途来进行伏击的,但在马陵之战中孙膑并没有在庞涓回救大梁的途中设伏,因为庞涓是上过一次当的,如果在此时设伏,庞涓一定有所防备,孙膑不但没有在庞涓回救大梁的途中设伏,而且在大梁假装跟魏军打了一仗,故意输给了魏军,着慌忙逃跑之状。在跑时孙膑有使出有名的减灶之计,让庞涓误以为齐军减员厉害,而且孙膑在逃跑时不是向东北方的齐国跑,而是向远离齐国的东南方向跑,这就使庞涓误认为孙膑因为兵败,不敢回去见齐王,我们可以想象,庞涓开始在追击时,可能还有些防范,但在追击途中看到的这些情况,使庞涓彻底放松警惕,亲率魏国精锐轻骑,日夜兼程,追赶齐军,终于在马陵追上齐军,而这一切正是孙膑事先设计好的埋伏圈,于是齐军万箭齐发,大败魏军主力,庞涓无地自容,拔剑自刎。通过引导学生看地图,观察双方的行军路线,学生终于明白,不是庞涓太傻,而是孙膑太厉害。另一方面,也是战争性质决定成败,两次战争都是因庞涓率军侵略他国而起,所以他的失败也具有必然性。
  再如五代十国到北宋这一段时期是比较混乱的一个时代,要把这一时期朝代国家的变迁弄清楚,也需要多看地图,十国从数量上看好像很多,但是我们通过看地图就会明白,所谓十国都是一些非常小的割据政权,只是当时的中央政权由于自身的腐败,没有能力去管理他们罢了。再如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后,在消灭割据政权时,主要的对象是南唐,这个南唐是怎么来的,和前面的后唐有没有联系,我们引导学生看地图就会一目了然,这个南唐和后唐没有联系,它是在取代吴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且南唐当时的实力是比较大的,它控制了南方吴楚闽的广大地盘,它当时是最有实力和北宋抗衡的一个政权,再加上南唐李后主堪称一代仁君,为人宽厚,关爱百姓,又是一位著名的词人,因而南唐的灭亡在历史上留下了颇多感慨。
  文字是抽象的,地图却是相对比较直观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历史地图册这个资源,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书上弄不清楚的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