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05月18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这篇教育核心论文发表了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在如今就业压力如此大的今天,如何才能提高民办学校的学生就业能力呢?论文首先分析了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潜在因素,并发表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教育核心论文,高职院校教育
高校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之外,更重要的还应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就业能力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业能力包括最初就业(gain initial employment)、维持就业(maintain employment)和必要时获取新职业所需要的能力。[1]就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而高校的教育目标最终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就业,特别是对民办高校来说,就更是如此。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潜在因素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学校特有的性质以及生源的特点,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存在以下不足。
1.职业规划不明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对学校的认同度不高,觉得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大学,而自己的高考成绩只能被动的选择这一类的大学,因此在内心深处对民办高职院校有一种轻视的态度。此外,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缺少规划,很多学生报考的专业都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一定认知,缺乏职业规划,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职业目标,或者只想混个大专文凭,抱着这样的心态,势必会产生失落和自卑感。
2.学习能力不足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学习和就业两方面的压力,从学习方面来说,由于这些学生绝大部分在中学期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了文化基础差,学习困难表现突出。从就业方面来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加之民办高职生就业观念上存在偏差,使得面向基层就业的民办高职生的就业问题变得更为尖锐。
3.心态浮躁学而不专
有相当一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把来学校学习当成是花钱买服务,目的就是混一张文凭,而不管自己到底学了多少知识,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课程有所取舍,与专业无关的基础课程更是不用心去学,或者觉得课堂上学的都是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不一样,更是不用心去学,心态比较浮躁。
4.社会实践经验缺乏
社会实践是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环境,并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的重要环节。而学生对社会实践不重视,不积极主动的寻找实践机会,或者不知如何进行社会实践,什么样的社会实践对自己将来的专业有帮助,有些茫然和盲目,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在将来的就业中遇到更多的挫折。
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就业能力
1.分年级进行就业指导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正处于对大学的新鲜感期,如不加以正确引导,随后就会产生茫然期。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相应的认识,对这个专业的职业前景比较模糊,或是填报志愿时听从了家长的意愿,或是分数不理想随意填报志愿对专业选择并不在意,只是想混个文凭等等。因此,学校在新生入学初就要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专业,加强学生对的所学专业的认识与认知,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从而提升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大二的学生,进入了大学生活的适应期,也已经融入了现有的大学生活,对所学专业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专业课程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对于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专业课的理论对他们有些难度,在此阶段,很容易产生学习倦怠,从而对本专业失去兴趣。因此,在这个阶段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实践课程,采用现场教学、实训工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这个阶段也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报考相关职业证书,来巩固和提高专业技能。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参加与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与专业能力。
三年级学生专业知识有了相应的积累,因此,在这个阶段,学校主要通过组织专场招聘会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以及指导学生根据应聘岗位以及个人特点制作相应的简历,并教授面试技巧,提高应聘成功率,尽量帮助其解决困难,减轻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建立正确的择业观,从自身实际出发端正就业心态。
2.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提高就业能力
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并不是简单地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或者组织几个面向应届毕业生的讲座。成功的就业指导是与专业教育相融的,专业课程中深入渗透就业课程,就业教育贯穿于三年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实现综合素质培养和实用性教育相结合。
3.在社会实践中提升就业能力
(1)社会实践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由学校、社会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工程,不仅是学校的教育考核范畴,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有必要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因此社会实践不仅仅是作为学生的寒暑假作业,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学校将此融入日常教学,与社会应该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比如,建立校外实训工厂,以及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
(2)激发学生自我实践意识
学生主动积极有目的的参与社会实践,远比被动盲目的实践效果显著,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才能使得自己在实践中有所明显的提高。国外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因此,可以从两方面来激发学生的自我实践意识。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压力,对自己和社会有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明确职业目标,尽快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对自己的专业和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所了解。
推荐期刊:高教探索(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高等教育研究学术理论刊物。报道广东省高等教育研究和教育改革的成果与动态。读者对象为高教研究与管理人员、有关部门的党政干部及高校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