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05月26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这篇新闻研究论文发表了新媒体时代,灾难性电视新闻报道的变化,随着媒体信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尤其是对于灾难性新闻的报道,于是灾难性电视新闻也呈现了多样化的方式,例如网络舆论就是新媒体时代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新闻研究论文,新媒体时代
电视作为大众媒介之一,拥有着广大的受众,其广阔的传播面积使得新闻消息得以第一时间被大众所接收。灾难性电视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突发性新闻,常常借助电视平台,通过对灾难现场的声画组合,第一时间将灾难场面淋漓尽致的展现在电视观众的面前,使得受众对于灾难的破坏得以产生直观的感受。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如约而至,人们对于信息的接收渠道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对于大多数80、90后而言,灾难性新闻的第一来源已然变成了微博、微信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推送。同时,转发、分享等功能的实现,使得灾难性新闻的传播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上变得越发便捷,从而扩大了传播面积和提高了传播效率。同时其传播模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单纯的点对面大众传播模式,新媒体时代典型的网状传播模式,为受众提供了灾难现场、救援近况以及事故原因等一系列信息,满足了受众对于灾难事件各方面消息的需求,因而,网状传播模式在灾难性新闻传播中开始异军突起。每一名网络用户都作为一个(潜在的)微型媒体,对灾难现场、救援进程等情况进行信息的发布、转发以及评论,以确保灾难新闻信息的持续流动,为灾难的有序救援工作提供支持。同时,用户通过评论抒发自己的心声,形成舆论,从而对于传统媒体报道中灾难性新闻进行反馈更新。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于灾难性新闻的接收渠道、传播模式以及信息反馈都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满足受众对于电视新闻的新需求和新要求,灾难性电视新闻报道的自身定位、呈现方式和报道内容也正发生着改变。
一、信息采集者变为信息整合者
电视作为传统大众媒介,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遵循着一套严格而又完整的新闻生产流程。在这一流程中,相较于其他传统媒体,电视的优势在于派驻记者前往灾难现场,以现场直播的方式,为电视观众提供灾难现场最新的资料信息,满足了电视观众对于灾难相关信息关注的急切需求。如“非典”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抗击非典直播特别报道》,每天下午16点直播卫生部新闻发布会的具体内容,同时,对卫生部内部会议和专家分析进行直播报道,以便电视观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全国疫情的情况,制止流言乱传,以便平复恐慌心理。此外,采访了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领导人,为观众提供全国各地抗击非典疫情的情况以及相关部署安排,使电视观众准确掌握所在地疫情情况,以应对突发情况。与此同时,直播过程中,还通过邀请专家向全国观众普及防御“非典”的相关知识。连续11天的《抗击非典直播特别报道》有效的将热点事件、难点事件进行了妥善引导,做到了在重要时刻、热点事件中及时抓住第一落地、发出第一声。[1]
时隔12年后,当同样作为灾难性新闻的“天津爆炸”事件爆发时,电视新闻的定位和功能却悄然发生着改变。从“天津爆炸”新闻发布时间上来看,最先是由网友@小??最爱?F?F在12日23时26分时,通过微博发出一段15秒的视频,称“重大火灾,爆炸声跟打雷一样”,定位为天津港保税区,率先曝出“天津爆炸”事件。接着,在13日00:09由@天津日报发布“#突发#[滨海新区开发区发生剧烈爆炸?!]网传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五大街加油站附近发生剧烈爆炸,现场升起蘑菇云,数十公里外有震感。”的微博,并配以网络上流传的现场图片。一个小时之后,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作为第一家电视媒体,对该条灾难性新闻进行了插播。在13日清晨6点左右,央视新闻频道开始进行滚动报道,随后还开展了跟踪报道。各地方电视台,也相继对这一灾难性事件进行了跟进报道。
通过对比“非典”与“天津爆炸”的电视新闻报道,可以看出在新媒体时代下,灾难性新闻的传播模式由原来的大众传播模式,变为了从“自媒体――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的传播。电视在对灾难新闻进行报道时,已经不再仅仅新闻消息的收集者,其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对新媒体上相关信息进行整合、验证,最后再通过电视平台向电视观众进行发布。作为党和国家“喉舌”的我国电视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电视媒体的灾难性新闻报道应着重强调客观真实性,满足受众对于灾难真实情况的知情权。同时,应对网络信息、传言及时进行“验证”,避免应谣言而产生的恐慌,构建健康舆论环境。
二、灾难性电视新闻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伴随科技发展而兴起的新媒体时代,不仅仅是指涵盖有别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新闻发布平台,同时也囊括了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电视对于灾难性新闻的报道也开始融入新科技元素,为电视观众提供迅速、直观、全面的消息。
1、 拍摄方式多样化
手机是当下携带最为方便的视频拍摄仪器,随着其拍摄效果的不断改进,手机视频在灾难性电视报道中逐渐兴起。在最近“天津爆炸”事件中,最早一批的视频大多是灾区附近网友通过手机录制的。这些来自“爆炸”现场的视频,最为直观的展示着爆炸的威力,呈现着灾难带给人们的伤害和恐慌。不仅仅局限于普通人,即使是作为CNN的记者在到达天津爆炸现场的初期,也在使用手机进行现场画面的实时传递。此外,由于爆炸现场复杂的情况,极有可能存在第二次爆炸危险,因此,在初期记者进入现场进行报道存在很大的风险。这时候,央视、法制晚报、财新等多家媒体都运用了无人机航拍爆炸现场,传递回了极为震撼而直观的视频、图像资料。[2]这不仅保护了一线记者的生命安全,满足观众对于爆炸现场的关注,同时也是对爆炸现场的全面呈现,其震撼程度非一般的拍摄可以完成的。 2、多媒体技术,还原灾难现场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3D技术、动画模拟技术慢慢走进电视新闻报道。灾难性新闻作为社会关注的绝对焦点,电视媒体通常会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报道,这一过程中不乏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2011年7月23日“温州动车追尾”事件报道中,通过动画模拟技术,还原了动车追尾的整个过程,便于观众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此外,在“天津爆炸”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动画模拟再次出现,《动画呈现天津爆炸现场冲击波有多大》模拟了爆炸对于人体的影响,并辅以自救教程。无独有偶,新闻社也利用3D技术,对爆炸及二次爆炸进行模拟还原。其实,在对今年6月份的“还原沉船”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新华社也采用了3D技术,还原沉船发生的整个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动画模拟,3D技术等多媒体技术对于灾难过程还原的运用,已经成为了灾难新电视新闻报道的常态。
3、图解新闻
在灾难性电视新闻报道中,不管是视频的拍摄方式,还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全方位传递灾难现场的相关信息,了解灾难发生的过程及原因。图解新闻的信息整合功能和可视化功能,正好满足了观众全面深入了解灾难的需求。2013年凤凰卫视开办《图解新闻》版块,为观众挖掘新闻背后的背景故事,同时透过大型的图像,更加具体的呈现在观众面前。[3]在“马航”事件的报道中,凤凰卫视通过对公开信息的整理,以图解新闻的方式,梳理出了马航MH370客机时间线两处疑问。这样一种逻辑性与可视性兼备的灾难性电视新闻报道方式,也同样出现在央视新闻、凤凰卫视及其他地方媒体对于“天津爆炸”的相关报道中。
三、 网络舆论成为灾难性新闻报道对象之一
新媒体时代,当灾难降临,人们纷纷通过微博、微信等舆论场表达自己的心声。同时,通过转发、评论、分享等功能,实现信息的传递,最终在一轮一轮的传播扩散中形成网络舆论。
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代表平民对灾难关注点的风向标。电视媒体,作为拥有着广大群众基础的大众媒介,对于网络舆论自然应予以关注和引导。在最近几次的灾难性事件中,电视媒体对于网络舆论都纷纷开始进行相关的报道。例如“温州动车追尾”事件中,对于铁道部门的质疑和问责;“天津爆炸”事件中“最美的逆行”。
然而,电视媒体对于网络舆论的报道,不是简单的将网络平台上的信息转移到电视上进行传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它需要通过对网络舆论相关信息的整合、验证之后,再进行或传播、或辟谣、或质疑等引导性新闻传播活动。在马航事件中,对于马航坠机原因,阴谋论成为网络舆论的主流声音。电视媒体针对这一网络舆论,进行了《马航飞机失联事件为何充斥阴谋论》的报道,就“阴谋论”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分析,引导舆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由此可见,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灾难性电视新闻的报道对象之一。网友们通过网路表达自己的观点,推动舆论的发展。电视新闻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报道,一方面对于网络舆论的报道,是为了反映来自民间的声音。一方面是从电视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出发,对这些观点的合理性以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权威验证,以达到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
新媒体时代下,灾难性电视新闻的时效性优势日渐式微。如何对电视媒体自身进行定位,如何正确利用新媒体技术来进行相关报道,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公信力来反映民声引导舆论,将是电视媒体在进行灾难性报道是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推荐期刊:国际新闻界(月刊)创刊于1964年,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新闻传播学综合性学术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