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06月14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这篇教育杂志投稿探讨了高中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与作用,为了加强高中生的心里健康教育,很多学校在班级中设立了心里委员,使得心里委员能够在周围同学间开展心理咨询功能的服务,那么对于高中班级心里委员这一工作来首,需要具备怎样的职责和素质要求呢?
关键词:教育杂志投稿,心里委员
高中阶段不仅是知识迅速积累的时期,更是心理状态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特殊时期,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过渡性。随着课业压力的增大、竞争的日益激烈、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和来自网络等平台文化的影响,不少高中生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心理上萎靡不振,出现缺乏自信、神经衰弱、思维迟缓、考试焦虑等现象,甚至发生厌学、逃学行为。第二,出现青春期闭锁心理,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消极情绪无法排解,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第三,挫折适应能力低,抗压能力弱。第四,陷入早恋误区,导致心理冲突加剧。这些心理问题严重时可能出现自伤或伤害他人的现象。国内外的初步实践证明,班级心理委员对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化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高中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
班级心理委员制是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动员同辈力量帮助学生在心理健康问题上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新尝试,它是指在每个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每个心理委员作为一个核心节点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全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心理委员制的核心为“同伴教育”和“朋辈辅导”。同伴教育是指年龄、经验、心理状况相同或相似,或者由于某种原因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朋辈辅导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咨询方式,是指受过训练或督导的非专业人员在周围同学间开展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服务。在同伴教育和朋辈辅导模式的影响下,心理委员制度充分调动学生力量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极强的实效价值与功能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班级心理委员作为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心理状况与其他同学相似,也可能面临相同的心理健康问题。高中班级心理委员由于受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制约,加之在繁重的课业影响下,无法将时间过多地投入到专业心理咨询培训中。因此,高中班级心理委员有着特殊的角色定位――是心理委员制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者,是老师的贴心助手和全班同学心理上的知心大哥(姐),是班级同学心理问题的重要疏导者、同学间的主要沟通者和矛盾的有效化解者。
二、高中班级心理委员的基本职责和素质要求
高中心理委员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最基层的工作者,工作任务是协助老师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班级同学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具体的工作职责有:第一,对待工作实事求是,真诚对待每一位同学和老师,做到不欺瞒、不随意泄露同学的个人隐私。第二,密切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健康动向,及时向相关老师反馈情况。第三,利用课后时间补充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方面知识,提升自身水平。第四,积极配合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第五,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委员培训活动。
高中心理委员不仅要处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还要密切关注班级同学的心理动态,配合老师做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自身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心理委员以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需要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委员应为人热情,性格阳光开朗,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奉献,责任心强,在同学中有较好的群众基础,这样才能取得同学和老师的信任。二是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委员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就很难再开展工作中具有说服力,也容易将不好的情绪传染给其他同学。三是沟通能力强。作为心理委员,不但要能与同学打成一片,还要善于与老师沟通交流,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与同学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并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四是有敏锐的洞察力。心理委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及时从同学的行为表现中发现蛛丝马迹,从而容易了解其心理变化。越早干预就越容易解决问题,以避免日后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五是有团队合作精神。心理委员在组织和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时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才能顺利发动和组织同学、赢得同学的广泛支持,并且团队合作精神还体现在与其他班级干部的配合中。
三、高中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
高中心理委员从事的学生工作具有特殊性,在开展工作时应区别于其他的学生干部,因此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原则,主要包括:第一,保密原则。心理委员参与班级同学心理健康教育时不得传播同学的个人隐私、擅自泄露同学的心理问题;班级同学的心理信息材料不得擅自保留,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翻阅,应将材料及时递交给相关老师;不得泄露学校或老师向心理委员传达的需要保密的信息。第二,积极求助原则。心理委员毕竟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遇到同学的心理问题时不能给予带有自己意见的解答,避免造成不良影响。当发现同学的心理问题超过自己可干预范围时,应及时报告给相关老师。积极寻求老师的帮助,也是心理委员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第三,实事求是原则。心理委员在发现和处理班级同学心理问题时,既不可掉以轻心,也不宜虚张声势,应实事求是的反映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当心理委员难以把握同学的心理动向时,应及时报告给相关老师,不得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妄下结论。第四,保持中立原则。心理委员应将履行工作职责与正常同学交往区分开,不得以自己的价值观念左右同学的价值观,应尽可能的多倾听同学的问题,不能予以抨击或激辩。
恰当的工作方法能事半功倍,而不合适的工作方法则既不能使工作顺利完成又令人心生反感。心理委员在进行日常工作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工作方法:一是学会倾听。在倾听求助者讲话时,应保持目光交流,眼神柔和的注视着求助者,当谈到较为紧张或严肃的话题时可以适当将目光转移,以缓解求助者的尴尬。在倾听过程中,不能随意打断求助者的谈话,更不能轻视求助者的问题、干扰或打断求助者的话题。二是学会发现。心理委员要学会从同学的言行举止中发现其心理问题,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本领。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对班级同学非常了解,对每一个同学的脾气秉性大概掌握,其次要善于捕捉同学的异常表现,并且留心观察,最后要与同学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交流,这需要取得十分的信任。三是学会助人。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但并不是所有帮助他人的方法都是可取的。在与求助者进行沟通交流中,应注意不伤及其自尊心,不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过分评判,不能打击其求助的决心和信心。面对不愿意接受咨询和治疗的同学,不能与其发生冲突或强迫其进行治疗,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其自愿与专业老师进行沟通,必要时应请专业老师介入治疗。
四、高中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发挥
班级心理委员制在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心理委员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节点作用,成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班级心理委员的积极作用。第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面向全体、重在发展”为基本观念,以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心理素质、促进成才为目标,因此应于医疗部门的医学模式相区别,将教育和发展作为重点。心理委员制正是在这种理念下发展起来的。心理委员的出现,直接把广大高中生群体作为工作对象,并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更加积极、主动、多样化,取得了更好的工作效果。第二,同伴教育和朋辈辅导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心理自助和互助形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心理问题的发展、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同时,同伴教育和朋辈辅导令危机干预机制和心理健康信息反馈系统更加完善,增强了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前瞻性。第三,心理委员作为联系老师与学生的纽带,不仅帮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平台。心理委员通过与同学的交往可以直接了解同学的心声,极大地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极大的帮助。第四,心理委员将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直接落实到各高中生,不仅提高了活动质量,更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为沉闷的高中学习生活增添了乐趣,使高中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推荐期刊:《教书育人》杂志是黑龙江省发行的教育论文投稿期刊,杂志1987年哈尔滨市创刊,是面向教职工的教育文化刊物,探索教育理论,总结教学经验,追求教育新理念,注重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