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智能化管理

时间:2016年08月20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物联网的出现使图书馆的管理焕然一新,本文通过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及相关技术,分析图书馆如何利用物联网实现智能化管理。
  [摘要]物联网的出现使图书馆的管理焕然一新,本文通过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及相关技术,分析图书馆如何利用物联网实现智能化管理。
  [关键词]物联网RFID智能图书馆
  [分类号]G250.72
  IntelligentmanagementoflibrarybasedonInternetofthings
  Keywords:InternetofthingsRFIDSmartLibrary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基础文化设施,面临信息量大、管理难度大、人工操作状态下难以及时到位的压力,图书馆的工作越来越繁重,传统的管理手段很难对图书馆的所有图书资源做到全面、快速的管理,而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使图书馆开创了新的自动化管理模式,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互动的人性化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图书馆的运营水平,增强了图书馆的安全性、准确性、可靠性和扩展性,促进了图书馆管理迈向现代化、智能化。
  1物联网
  1.1物联网的概念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依托于射频识别(RFID)的物联网概念雏形。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一文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Internetof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1.2图书馆中的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无线传输网络。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射频识别技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近几年来,RFID技术在图书馆智能化管理中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已经有数千家国外图书馆使用了RFID技术,国内图书馆也于2006年开始引入该技术,目前,包括国家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东图书馆、广西图书馆等许多公共馆、高校馆都开始实施或尝试RFID技术管理图书。
  2图书馆利用物联网实现智能化管理
  2.1编目处理智能化
  传统的编目要对每件文献资源(如图书、光碟、磁带、报纸、刊物等)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在书上贴上预先给出的分类编号标签,并且登记录入图书管理系统,如书名、作者、出版社、时间、分类号、价格、馆藏地点等信息。RFID技术可以使得这一工作简单化。在出版物制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排版文件的相关部分自动提取书目记录所需的元数据,生成标准化格式数据供图书馆使用,以解决重复编目的问题。新书到馆后,分编、验收人员使用读写器直接读出RFID标签中存储的数据,由配套的计算机系统自动批量生成每册书的业务注记,并回写入RFID标签,同时将CNMARC书目数据转入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编目人员只需给文献资源分配馆藏地点,就可以进入流通环节。贴有RFID标签的文献资源大批量通过读写器的扫描区时,读写器将会直接将标签的馆藏信息修改,并将其结果传回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数据库中,提高了上架的及时性和效能。
  2.2流通管理智能化
  2.2.1自助借还
  读者借助于自助借还书系统和智能化流动图书设备,实现图书借阅、归还的自助式操作。读者只需将自己的借书证和需借阅的图书放在借阅设备的感应区上,通过与图书馆自动化借阅系统连接,确认后即完成借阅,并在屏幕上显示确认完成的信息,打印读者借阅清单,同时解除电子标签的安全侦测位元,图书就能顺利通过检测门了。整个过程方便、快捷,非常人性化,不仅方便了读者,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图书馆还可以借助“24小时自助图书馆”,提供全天候服务,延长服务时间,将借还书设备安装到社区、商场等人员密集区域,充分扩展图书馆服务的空间领域,为大众提供最为便捷的服务,将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职能发挥到极致。
  2.2.2图书定位
  图书定位的机理是书架上的RFID读写器获取到该架上的所有图书的标识信息,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当读者检索到相关图书,即可根据图书标识到知图书的地理存放位置。物联网技术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相结合,可实现文献定位导航,通过终端计算机直观自助地查找到文献的物理存放信息,读者可以借助导向地图迅速找到所需图书,使图书检索简单、快捷、明了。从而打破传统的以索书号为依据的文献分类排架体系,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灵活排架。随着手机的普及及其功能的日益强大,手机图书馆应运而生,无论读者身在何处,只要拥有一部能上网的手机,就能尽享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如书目查询、图书续借、讲座预告、参考咨询、新书推荐、在线阅读等。图书馆可以结合物联网技术通过手机定位图书,首先利用手机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OPAC系统,再由图书馆OPAC系统向图书定位系统发起图书定位请求,图书定位系统结合RFID系统来定位图书,并把定位后的空间信息转为地理位置信息,以图形化的方式通过手机反馈给读者,清楚地揭示读者所需图书所在位置的区域,使读者快速地获取所需图书。
  2.2.3防盗监控
  图书馆原来多采用磁条进行防盗,还有少量图书馆采用主动式EAS标签。图书馆引入RFID技术后使图书馆的防盗系统在方式上有所改变,目前有一部分用户采用单纯RFID标签实现图书安全管理,RFID标签的防盗功能一般通过标签内存储的可擦写安全位来实现,图书安全监测系统对贴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合法性监测,当发现没有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时,自动进行声光报警。监控中心系统用于实时监控图书馆所有已经安装的RFID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可实施远程设备诊断和控制,并记录报警日志控制RFID设备的运行;同时通过连接现场摄像头,实时监控现场情况,使系统管理人员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便可在第一时间了解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当设备出现故障后,可迅速处理故障现场,保证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2.3典藏管理智能化
  在拥有几十甚至数百万册藏书的图书馆中,藏书清点工作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大型任务。文献乱架现象也令工作人员烦恼,利用物联网技术可轻松处理这些工作。将内置图书盘点程序的RFID专用读写器在书架上依次划过,就可检测出乱架图书信息并发出声光报警,无须闭馆,操作时间灵活,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盘点和顺架工作,减少失误。图书盘点系统以图书标签为流通管理介质,以单面单联书架的一层作为基本的管理单元,通过架标与层标,构筑基于数字化的智能图书馆环境,从而完成图书馆新书入藏、架位变更、层位变更、图书剔除和文献清点等工作,实现典藏的图形化、精确化、实时化和高效率。
  3结语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已成为未来智能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图书馆服务理念转变和文献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技术手段。其先进的管理模式,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人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获取能力,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虽然该技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其发展,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很多问题都会得到有效解决,正如互联网带给图书馆发展形态的革命性变革一样,物联网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会更加广阔,将会给图书馆界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成为图书馆发展历程中新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牛勇.论图书馆物联网,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1):15-16
  [2]百度百科——物联网
  [3]邵莉娟,叶宏信.物联网:影响图书馆的第四代技术,图书与情报2010(2)90-92,110
  [4]王震霄.浅议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经济师2011(2):255,257
  [5]黄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与内容的研究,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1(3):51-55
  作者简介:
  傅小燕(1975-),女,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馆员。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长江一路11号
  邮编:400014
  

  
NOW!

Take the first step of our cooperation迈出我们合作第一步

符合规范的学术服务 助力您的学术成果走向世界


点击咨询学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