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城市发展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时间:2012年05月31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通过对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探讨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的关系、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以及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
  摘要:通过对我国城市化现状及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探讨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的关系、研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以及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实现途径;中国
  1我国城市化现状
  城市化的过程,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经济和人口分布重心不断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不断增加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稳步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2%增长到1999年的30.90%,2007年全国城市化水平为44.9%,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左右,沿海各省城市化水平可达60%以上。然而当前世界城市化水平平均在45%左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在80%左右。这就是说,即使我国城市化按规划发展,也明显滞后世界城市发展。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历史经验表明,城市化水平在30%~70%期间是加速城市化阶段。从我国现在的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将不断扩大和更新,而城市开发与建设带来的土地利用短缺问题和土地的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我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尽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远远高于农用地,然而“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城市化不能以无休止的侵占农用地为代价。
  2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
  2.1长期忽视城市内涵挖掘,城市外延式扩展
  长期以来,人们把城市化片面地理解为城市占地规模的扩展,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了城市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的完善。一方面,是由于耕地保护的跨地区效应,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远远高于耕地,因此各个地区都希望由其他地区来承担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互相推托耕地保护的责任。另一方面,城市郊区地价低廉,征地费用低,且无需对拆迁户及相关部门进行多方协调,所以新征地的成本比旧城改造要低。我国是人均耕地贫乏的国家,耕地的减少使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也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2.2开发区建设“泛滥”,城市土地闲置浪费严重
  有些地方领导寄希望于“以地引资”,盲目追求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发展,各地纷纷兴起了保税区、高科技园等各类开发区。很多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不注重实际,盲目扩张,导致大量土地闲置,不能充分得到利用,这种做法不但侵占大量农田,还造成投资上的极大浪费。
  2.3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难以发挥城市功能
  合理的城市用地结构是生活居住用地占40%~50%,工业用地占10%~15%,道路广场用地占8%~15%,绿地占8%~15%。而在我国,工业用地比例偏高,居住用地偏低,道路广场和绿地不足。工业用地比例偏大,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其他用地需求,特别是限制了居住、绿化、道路公共设施等生活用地需求。我国城市交通拥挤,环境质量差等“城市病”比较严重,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生态环境差,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各城市过分强调了自身功能的完善与发展,而忽视了与周边地区的功能互补。另外,土地市场不健全,土地利用缺乏经济约束力,我国土地价格存在“双轨制”,未按照市场规律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没有体现土地的真实价格,也没有建立有序的土地市场,土地价格的“门槛”极低,滋生
  了腐败,扰乱了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土地利用规划缺乏对土地利用的控制和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执行不严,缺乏公众的参与监督机制,只是“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
  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3.1人地关系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城市分布广泛,各城市之间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人地关系。一般而言,在生存环境条件差、人口密度小、人地关系不紧张的城市,由于人均城市用地较多,投资者一般倾向于用土地代替资本,从而导致较低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而在人地关系紧张的城市里,土地资源总量有限,由于土地供求关系紧张,使得土地稀缺程度较高,土地价格自然增高,投资者用更多的资本投入代替土地,从而导致较高的土地利用强度。而城市规模越大,其集聚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就越突出,土地集约利用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3.2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利用方式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与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有专家对中国台湾地区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动趋势分析后认为,在不同工业化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资本和土地等要素的相对价格不断变化,土地利用集约度呈现非常清晰的有规律的发展趋势。从工业化发展过程来看,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初期由于资本稀缺,投资者倾向于以土地替代资本,土地利用呈现粗放的态势;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发展,资本问题逐渐解决,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逐渐提升,土地利用的方式逐渐转为集约。
  3.3城市规模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钱学森认为:“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利用和自然环境利用为特点,以集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的,集中人口、经济、技术和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而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集聚是这个复杂系统的最大特征,其最终结果导致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城市规模也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城市化进程的实质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由于城市人口密度的提高,人均建设用地大大低于农村,而且居住较为集中,建筑物的容积率高于农村地区,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住宅用地。从节约用地的角度出发,也应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从长远眼光看,通过城市化发展,使分散人口和乡村工业集聚到一起,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又解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缓解了人口对耕地资源压力,提高了农业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程度,加强了对耕地的保护。另外,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对防止“城市病”的发生,有重大作用。所以,城市化必须走集约化道路,发展城市应重在提高城市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侯玉亭.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集约利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
  [2]何伟,叶晓峰.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透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0(6):43-44.
  [3]潘琦,王丽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置换[J].中国土地科学,1996,10(2):1-4.
  [4]王一娟.四类用地粗放浪费触目惊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06(27):1-3.
  [5]张晏,贺正,等.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成果显示我国节约集约用地潜力很大[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02(10):1-3.
  [6]石晓平,曲福田.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与公共政策转变[J].中国土地学,2003,17(6):8-22.
  [7]李小建,等.经济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20-221.
  [8]孙佑海.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