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积累生态资本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时间:2018年05月21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本篇文章中将生态资本引入内生增长模型,搭建了实证检验模型,以林业投资作为生态资本投资的衡量指标,结合我国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1998-2014年的数据,验证生态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效应,发现生态资本可通过促进创新来提升经济产出。这篇论文中也提到

  本篇文章中将生态资本引入内生增长模型,搭建了实证检验模型,以林业投资作为生态资本投资的衡量指标,结合我国 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1998-2014年的数据,验证生态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效应,发现生态资本可通过促进创新来提升经济产出。这篇论文中也提到利用生态资本的滞后期和森林覆盖率作为生态资本的替代变量进行模型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增强生态资本投资与积累是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态科学

  关键词:生态资本积累,地区经济增长,生态资本存量,林业投资

  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不足,生态环境对经济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我国先后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 ”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等。尽管这些生态工程的实施为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短时间内未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流。

  十八大报告中,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届五中全会,我国更是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并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提到了新的高度:“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然而,由于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对生态资本 (自然资本)的忽视 】,导致理论上缺乏指导,同时由于生态资本内涵的不确定,缺乏适合的测度指标,研究结论不一。因此,从理论方面探索生态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生态资本”一词最早是由布伦特兰在 1987年发表的报告中提及,而正式提到生态资本的则是Pearce、Turner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文 ]。由于影响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很多因素都会随着自然资源的消耗而不断失去动力,自然资源被界定为可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一种资本,即自然资本。此后,生态资本(或自然资本)的内涵除了自然资源,还包括各种生态系统及其产生的生态潜能。

  生态资本在超过自然更新的阈值后只能通过生态建设投资才能使生态资本存量增加,因此生态资本实质上是人造自然资产l3]。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日益明显,环境恶化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生态资本对人类更重要、更稀缺 J。福利水平或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生态资本投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手段之一,而经济增长则承担着中间手段与中间目标的功能 ]。

  古典经济学家在 19世纪早期曾担心 ,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可能会成为人均 GDP增 长的一个限制,但在经济学领域中倾向性地认为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远远低于资本和劳动力 ]。众多经济学家认为,技术可突破自然资源和环境对经济产出的限制。例如,Joseph提出了一种替代劳动、资本品和自然资源的生产函数,研究表明不断恶化的自然资源稀缺可能被技术进步抵消 j。Baumol声称,自然资源的经济库存量可能会持续增加,但也可能会由于技术进步在预期的经济贡献方面有着无限期的未来L8』。Aghion、Howit承认污染和自然资源是值得考虑的问题,然而熊彼特模型暗示“智力资本”的积累可转移经济活动的生物限制,从而使增长进入无限的未来 J。

  20世纪中期的主流模型,如在柯布一道格拉斯、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占据新古典绝对优势的索洛模型中,自然资本几乎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对新古典模型的三个常见的批评是:①观察到的经济增长速度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无法解释的;②全球经济生产率趋同的预测并没有实现,一些观察家发现了持续性的显著分歧L1。;③批判来源于两种新的资本形式,社会资本u¨和自然资本n】对经济表现的差异至关重要¨ 。

  因此,生态资本(或自然资本)作为除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技术等因素以外的一种新的解释经济增长的因素逐渐进入经济增长研究领域。相关理论提出,生态环境具有资本特性,以此研究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是对生态环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贡献的正视,同时也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经济方面的理由。

  England[~43将自然资本引入一个简单的增长模型,讨论了自然资本的耗竭、自然资本和其他形式的社会资本之间互补性和技术知识的积累对增长过程的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导致自然资本大量消耗,因此当自然资本的经济存量高于一定阈值时,制约经济增长的是人口、物质资本和生产率(技术)。

  但随着人类人口的指数增长,往往会降低生态系统的土地面积,从而威胁到生态系统服务,导致自然资本存量减少到一定阈值以下,人类经济产出将不再受限于人口、物质资本或生产率,而受限于自然资本的存量和自然资本的生产率。这时,只有技术进步从劳动节约型转换为自然资本节约型,经济总产出才可继续增长。

  Bovenberg、SmuldersH 提出了一种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福利和生产力的模型;Roseta— Palma等提出了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等所有相关资本之间关系的一般模型,为经济的内生增长提供了一个包容性的理论框架;Naidoo 的研究表明,控制了通常与国家增长率相关的因素,超过 70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受到了自然资本的一个方面如森林清算的积极影响。

  国内学者田东芳、程宝良¨ 将生态资本作为内生变量嵌入到索洛模型中,分析了生态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率不仅取决于实物资本、人力资本、人口增长率等,还取决于生态资本增长率,而后者依赖于总产出中生态资本积累的比例;史仕新、刘鸿渊副建立了一个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生态资本与技术进步于一体的生产函数,讨论了三种资本的动态运动,并进一步探讨了在约束条件下如何在三种资本间分配经济资源,从而使经济处于最优的平衡增长路径上;赵志远 将生态资本项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以山东省近海 7个地市为例。

  研究了海洋生态资本对区域经济的增长;李京梅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养殖生产服务的价值量增加 1%时 ,总产出将增加 0.86%,说明海洋生态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马兆良、田淑英 运用我国 2004-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 ,从生态资本外部性特征视角,考察生态资本对人力资本积累与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资本能显著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生态资本并不能直接引致创新效率的提高,生态资本的创新效应主要体现在外部性上,人力资本积累是生态资本创新效应的主要渠道;马兆良、田淑英、王展祥在 MRW 模型的框架下,分析了生态资本、人力资本与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理论逻辑。

  并通过多维度指标体系验证了生态资本能促进经济增长,而人力资本积累与外溢则是生态资本产生经济增长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魏强等 以净初级生产力(NPP)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测量指标,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使用1986--2010年时间数列数据进行了经验研究,说明生态系统服务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保障了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

  前人的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①利用内生增长模型没有准确刻画生态资本影响创新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②生态资本测度方法有等改进和优化。生态作为一种资本,虽然需要与自然更新相结合,但它也具有通过投资累积的特性,因此本文认为林业投入更能反映生态资本积累的过程。

  结语

  本文使用林业投资支出数据,利用永续盘存法,测算以 1998年为基期的生态资本存量,验证生态资本通过影响创新水平而影响区域最终产出的过程。用生态资本滞后 1期和 2期,以及利用森林覆盖率作为生态资本的创新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的稳健性。通过理论与实证检验可得出如下结论:

  ①创新对生态资本的弹性系数为 0.150。即生态资本每增加 1%,创新产出(新知识)将会增长 0.150%。

  ②目前,我国省级区域创新主要依赖于知识存量,即知识存量越大,创新产出越高。知识存量每增长 1%,创新产出将增长 0.991%。

  ③生态资本对最终产 出的弹性系数为 0.118。即生态资本存量每增长 1%,最终产出将会增长 0.118%,生态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非常稳健,在滞后期回归和以森林覆盖率为生态资本办理变量的回归中非常显著。

  ④创新对总产出的弹性系数为 0.070。知识存量每增长 1%,最终产出将增长0.070%,说明持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对我国意义重大。

  ⑤ 目前全国省级区域经济增长仍以劳动力与资本驱动为主,对总产出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616和 0.455。通过以上分析表明,必须通过向生态资本投资,增加生态环境建设支出的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潜力,促进生态资本积累,从而促进创新,最终才能增加经济总产出水平。

  本文还存在以下不足:①没有深入研究生态资本投资如何向生态资本积累转化的问题,生态资本形成率、生态资本折旧率仅假设取值 10%估算生态资本存量。② 由于数据限制,仅考虑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投资,没有考虑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建设投资。③没有分区域研究不同区域的生态资本创新效应与经济增长效应的差异。

  推荐期刊:生态科学发表论文需要多少钱

  《生态科学》(双月刊)1982年创刊,主要登载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欢迎导向性的高水平评论与综述,同时刊登重要科学问题讨论、研究简报和新技术新方法和学术专著介绍等。本着服务作者和读者的原则,以最快的速度报道和刊出稿件,对具有广泛影响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将优先刊出。欢迎国内外生态学工作者踊跃投稿,共同繁荣我国生态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