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06月23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当前铁路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铁路工务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投入,改变现有设备和小型养路机械的养护维修现状,尽快采用大型养路机械进行线路维修养护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线路养护、维修质量,满足当前铁路运输重载、高速的需要。
关键词:铁路机械 养护 方法 管理
引言:为了提高铁路线路养护、维修质量、作业效率、节约劳动力和维修费用,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研制各种现代化的养路机械,特别是大型综合养路机械。
1、我国铁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与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长期以来,铁路工务部门工作人员形成了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不良习惯,比如吃“大锅饭”,喜欢占单位的便宜,工作中职责不清,缺乏责任心和认同感,工作效率不高,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导致其专业素质迟迟得不到提升,在引进机械作业后,机械与人力都无法发挥效能。另一方面,由于铁路基本处于露天状态,而且我国铁路养护的机械化程度并不是很高,工作人员往往要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开展工作,工作条件迟迟得不到改善,也使员工无法对工作投入更大的热情。同时,相关的人力资源制度的落后,也使员工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
1.2.专业工作队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作意识不足
铁路养护工作需要电务、线桥、供电等多个工作队的参与,我国铁路养护部门长期以来多为各专业工作队组成,工作队独立进行工作。随着铁路货运量的加大和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留给养护部门的工作时间也不断被压缩,对多工作队协同作业,进行综合养修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目前的人员配置与知识技能水平条件下,专业工作队之间的信息沟通能力远远达不到要求,相关人员的协作意识也没有形成,这已成为养护工作进度的严重阻碍。
1.3.没有形成以减少养护工作量为目标的全局意识
一些发达国家在设计建设铁路线路时就力求最大程度的减少线路投入运营后的维修养护的费用,并减少施工对运输生产的干扰。而我国铁路的设计思想由于一直沿袭建国时的节约初期投资的观念,并注重工期,加上设计、施工、管理各单元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监控,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所以使得一些新线刚投入运营就开始需要维修,不仅导致后期成本的不必要增加,而且直接影响了线路的产出。
在具体的养护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经验资料的总结、分析与利用,在工作进行时无法进行预防控制,不仅没有减少之后的工作量,而且增加了再次维修的隐患。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线路大修后由于技术参数的变化对行车产生的影响,我国的铁路养护部门往往由于施工时间与现场监控水平的限制,施工后设备的技术指标己经与原有指标大相径庭,这必然对后续的养护工作造成影响,甚至对铁路行车造成影响。
2.铁路养护的主要任务是:
2.1预防设备发生不正常的永久变形以及各种病害,延缓设备各部件的老化,防止不正常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2.2消除超限的永久变形和各种病害,使设备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2.3对线路和建筑物进行局部的或全部的周期性修理加固或更新,并根据运输发展或其他客观上需要进行改建和改造。
3.铁路养护的工作划分
铁路养护一般贯彻计划预防的原则,将养护工作划分为大修、中修和维修三个修程。每个修程都制定有一定的工作范围、内容、技术条件和检查验收标准等。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铁路对设备还制定一套严密的监视、巡守和检查制度。目前,养护作业手段已由手工操作逐步发展到机械化,由单项作业机械发展到多功能综合作业机械,由人工操纵发展到半自动或自动控制。在设备检测方面,也由使用简单的手工具发展到使用机械、电子设备,如使用超声波或电磁钢轨探伤仪、钢轨探伤车、轨道检查车等进行铁路设备检测。
随着铁路行车速度的提高和列车密度的增大,各国铁路除积极改进和加强养护工作外,都致力于加强轨道及建筑物的结构,如采用重型钢轨,修建无缝线路,铺设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宽轨枕,修筑整体道床和沥青道床等。
4. 完善铁路机械养护管理的几点对策
随着铁路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高等级铁路里程的不断增加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铁路养护队伍向机械化、专业化发展局势日益加快。为了适应高等级铁路养护的需要,增强铁路养护市场的竞争力,尽快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解决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势在必行。
4.1 筹措资金,保证重点。
首先,必须打破机械设备投资单一化的传统格局,多渠道筹措资金,尽快解决目前养护中急需的机械设备。突出及时性养护设备这个重点,优先保障国道、省道干线路段设备的配置。其次要科学合理的加大现有机械设备的折旧提成,积极积累资金,加快机械设备的更新周期,使之与铁路养护方式的改变相适应。特别是要加快机械固定资产变现,更新那些过时且不能用的机械设备,解决机械设备资金周转困难的局面。
4.2 科学规划,合理配置?
首先,要一改过去不管养护单位急需什么机械,上级单位都统购统配的做法,建立“谁投资、谁管理、谁使用、谁受益”的管理新模式。把设备购置费在下达养护经费时单列下达到市一级铁路处。铁路处按养护工作的需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后,提出科学的或短期或中长期的配置规划,通过少量购置试用后招标采购,按养护里程、养护等级配置到各铁路段或养护公司。
其次,在机械选型时要有前瞻性,力求克服盲目性,同时也要注重机械设备的实用性,避免只求“高、新、全”的作法。过去购置的部分设备技术含量太高,功能全面,功率过大,荷载过高,使用起来成本太高,却不实用。象有些山区和特殊的地区更适合一些小型的养护设备,如:小型振动压路机,小型拖式保温沥青撒布车,小型农用自卸运输车,沥青路面铣刨机和沥青路面养护车等。
4.3 转变观念,强化管理。
俗话说的好,“管理出效益”,越是资金紧张越要加强设备管理。通过转变观念,强化管理,树立新的管理理念,一改过去“大锅饭”的管理模式。首先要加强机械设备的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科学完善、操作易行、行之有效的机械管理办法。不管是单位自有资金购置的,上级下达机具购置费购置的,还是职工集资入股购置的机械设备都要纳入统一的机械管理之中。铁路局、站段、车间三级管理的机械设备都要列入统一的机械管理之中。
不仅要建立固定资产账,还应建立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包括原始机械技术文件,交接登记表,运转记录,维修记录,技术改造资料。其次是加强机械设备的单机考核与效益核算。如油料使用,维修换件,月完好率,日工作量,台班成本与利润的核算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现有机械更好的发挥经济效益,以达到降低养护工劳动强度,降低机械使用成本,提高机械使用效率,提高铁路养护质量的目的。
4.4 提高机械管理人员素质,加强机械操作人员培训
机械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机械操作人员的技能直接影响着铁路养护行业的劳动生产力水平。随着养护机械的不断发展,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日新月异,日趋繁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只有加强继续教育、业务培训,才能适应新设备的要求,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
5.结语
铁路是一个高效运转系统。铁路养护部门最重要的任务是保障运输任务的安全完成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刘国强,颜颖.国内外高速铁路线路养护维修分析[J].中国铁路,2006,(10) .
[2]冯晓芳.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与展望[J].科技资讯,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