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03月15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要破解“工匠之师”量和质的难题,关键要完善校企双主体培养的机制,做好存量和增量两篇文章,建设一支“教练型”企业师傅兼职教师队伍和结构优化、创新力强的“双师型”学校专职教师队伍,并建立二者的协调工作机制。
做好存量就是提升现有在职教师的执教能力。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校本”培养应该起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的专业实习实训场地,组织相关的专业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定期参加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产教结合,以干代培。学校应该制订具体计划,明确参加生产实习的任务、内容、目标和要求,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机制,让专业教师切实把握现代企业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更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做好增量就是引进“能工巧匠”。政府层面首先要完善兼职教师聘用立法工作,出台鼓励企业选派兼职教师的政策,制定全面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地方政府应推动相关职业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兼职教师进修学院,选拔具有社会责任心和技术特长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学习教育教学技能,他们经考核合格后取得兼职教师(培训师)资格。
职业院校要构建以兼职教师教学管理支持服务和兼职教师技术服务平台为主体的兼职教师支持服务系统,明确兼职教师的职位职责与遴选标准,建立可供选择的兼职教师储备资源库,规范兼职教师聘用管理,从源头上保证兼职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素质,强化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监控,实行优胜劣汰。
改革职校专业教师招考录取办法。目前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师招考录取主要面向应届大学生,导致职业院校教师整体上缺乏专业技能、脱离企业生产实际。建议优先或者加分招录有真才实学和企业生产实践经历的应聘者。“工匠之师”量和质的难题,量的缺乏来自于事业单位招录政策的制约,质的下降则是职业教育自身建设累积的问题。
针对现有师资配备,一方面练内功强内涵,一方面促转型拓外联,无疑是在职校层面破解这个问题的有效举措。目前职校师资结构上的不平衡总体表现在文化课教师总数偏多,专业教师偏少,尤其是高精尖专业教师紧缺。学校通过合理调配、科学疏导,将余量较多的文化科目教师,结合他们的原始专业、兴趣特长,通过进入专业名师团队有机融合、外送企业或高校脱产培训,以充实专业教学队伍。
如数学教师任教机械基础,物理教师担任电工基础教学,语文教师介入旅游或商务专业的教学工作,是学校基于“供给侧”角度的可为之举。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于专业性,专业发展的核心力在于拥有一支研究力强、有责任心的教师队伍。针对教师专业技能的优缺点,结合区域行业企业技术要求,从专业教师需要的角度来设计培训内容,制订培训方案,委托企业、高校安排订单式培训,即训即用,强化专业与产业的吻合度,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职校教师要对行业、技术的动态发展时时保有敏感性,这就需要学校建立与企业即时互动的紧密融合关系。一方面教师通过进企业走访见习、短期培训、技术研发等形式,多角度介入企业的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收集数据、整理要素、编写教程,从而修订教学计划,完善教材教法。
另一方面企业委派技术骨干参与学校教学,定期系统化指导技能教法,既弥补了职教师资数量上的不足,又以其适用与实用带来教学水准质的提高。学校通过制度保障、条件约束,以菜单式、个性化的方式,确保每一位专业教师都有足够时间走进生产企业,边实践锻炼,边培训学习。
相关教育论文范文:剖析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是高校师资队伍完善中的重点,但是目前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审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评审标准不科学,评审过程程序有失公平,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学术浮躁及学术腐败等弊端,想要有效的解决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中的这些问题,必须完善相应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机制,激励教师努力做好教学与科研工作,让高等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