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年08月09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中国国有企业目前融资方式仍以债权融资为主,其他融资方式涉及较少,结果导致带息负债比率较高,融资成本负担相对也较重,这样用于国企积极健康发展的资金流比较少;同时,中国国有企业在漫长的改革发展中,逐渐积累了大批流动性不足但是却能够产生长期而且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及相关业务。
应运而生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很好的将国有企业的上述两个优点和缺点链接起来,通过对国有企业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两要素进行有效剥离和再结合,以其中高质量资产作为融资担保,由专门成立的机构作为载体公开发行证券,在资本市场中出售证券用以套现,能帮助国企打破传统融资方式限制,快速低成本解决资金需求,推动国企进一步良性发展。文章旨在分析我国国企资产证券化的当前现状,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企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融资方式
从中长期而言,国企去杠杆、降低企业负债率将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中国国企因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大规模的应收账款、投资性房地、收费型公共设施、其他多样化辅助产业等可以组成资产证券化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资产,使资产证券化在极大程度上契合国企改革之路。
一、国企资产证券化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速,国企很难通过扩大规模来获得增长,而必须寻求提高效率来获得增长。我国国有企业内部积累少,大多数国企长期以来尤为依赖贷款和发债等外源融资,资产负债率过高,加剧了整个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国企推广资产证券化金融工具对于我国国企进一步改革、创新融资方式、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降低金融风险几率,保证企业稳定发展等多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负债结构
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虽需支付账户托管费等各种费用,但最终整体费用还是较传统融资方式成本低。同时,以企业资产证券化替换部分银行贷款;或者银行以信贷资产证券化方式将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债务进行转换,对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比率有巨大作用,同时还能改变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单一现状,多样化、多层次化国有企业资本。
另外,国企资产证券化深层次意义更是对国有企业资产和银行业信贷业务的证券化,结合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国企资产证券化程度高、规模大,各级政府及各银行的资产负债比率就会降低,债务比率下降反过来促进政府及银行支撑各级国有企业经营发展的实力,使得各级政府能够极大加强和改善加杠杆能力,从而为国有企业制造需求、创造市场,降低国有企业去杠杆行为对社会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上述这样一增一减,国有企业减杠杆发展空间得到扩大。
(二)加强企业资产流动性
国有企业一方面可选择把流动性较差但现金流可预见且稳定的资产重组打包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池,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已积累的优质账面应收款项等作为基础资产。国有企业通过将上文各类基础资产进行出售从而获得现金等价物,完成非流动资产到流动资金的转化过程,增强其长期资产流动性,扩大其可融资范围,为自身发展和投资提供长期流动资金。
(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在我国,各省市国有资产质量水平良莠不齐,差异较大,其中部分资产因为机制不够灵活而导致长时间闲置,经营效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国有资产证券化将上述相关资产盘活,激发部分暂时休眠的“僵尸企业”,所带来的收入、融资和效率提高,有助于“去杠杆”,不仅为地方政府筹措资金,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也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将在地方经济调控和推动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国企资产证券化为社会资金提供优质和高回报金融产品,吸收过剩流动性通过资产证券化进入实体经济,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形成国企长期发展动力机制。
二、国企资产证券化目前现状
2018年全年度发行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共计705单,其中发行主体为国企或央企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有170单,国企央企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发行规模共计3269.35亿元。从发行利率来看,2018年国企央企资产证券化项目的优先级证券平均发行利率为5.27%,次优级证券平均发行利率为5.31%。
从发展格局看,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主要产品还是集中在信贷ABS和企业ABS尤其是后者,一方面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自身需要以及大量民营企业对融资的渴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信贷ABS门槛高且监管政策比较严格,这可以让各金融机构在实际业务中根据自身综合实力发展特定市场。在我国资产证券化总体还是新生事物,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总体如下:
(一)盈利能力低下
2019年1月财政部公布2018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国企净资产收益率为3.9%,同比增长0.1%,经济运行情况虽有所好转,但煤炭、钢铁和有色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盈利堪忧。社会责任和企业效益存在历史性矛盾,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进程虽然不断深化,但因实体经济支撑不足,更有一些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需要企业前期投资成本大,且回收时期过长,这对投资者都无法形成足够吸引力,预期融资成果难以实现。
(二)机制完善滞后
历经十数年,我国国企资产证券化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矛盾,例如资产资本化过程中,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率难以兼顾,如何妥善处理资产重组、风险剥离及员工安排等之间问题,经济补偿的同时相关社会保障体制、国有资产监督体制、员工管理体制等都须及时跟进。
另外,证券化相关制度规定基本来自交易所,在国家层面上仍需专业指导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上位法,如何解决资产证券化中相关操作与我国其它诸如合同法、物权法等法条存在的冲突也急需建立相关机制。
(三)市场活跃度不高
一方面,目前国企资产证券化应用资产主要针对国企长期资产,而对住房、企业、信用贷款等还很有限;另一方面,因为国内相关评级机制和技术尚未能和中国特色经济实际发展情况相贴合,往往形式重于实质;最后,复杂的监管审批制度更是加大国企资产证券化难度,上述系列原因导致资产证券化融资和投资市场主体都十分有限,市场活跃度不高。
三、国企资产证券化相关建议
(一)加强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制机制
作为大陆法系国家,我国社会经济活动须构筑在法律体系基础上,但目前却一直未建立资产证券化上位,这也无法解决与其它领域上位法间的冲突。只有尽快建立上位法,才能使得各个操作环节中诸如对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纳税筹划,资产重组、出售等各个流程税负不增加,以及特定种类企业资产建立税收优惠政策等才有确立根基,地方监管体制也才能进一步完善,这样有利清晰界定各个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责任、明确风险、优化税负,良性推动国企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活跃市场。
(二)优化管理体系
国资委在国企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监管者也是国企股东,资产证券化主要特点就是跨界,这过程中国资管理行权方式会遭遇重大改变。因为国企资产证券化多个环节涉及多个监管部门,这需要进一步明确国资委定位,转变其行权方式,明确区分出资人和监管者的不同职能,精简操作流程,不断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逐步增加外部监管机制,并积极利用场外资深专业人员、中介咨询机构对国有资产实施强力外部监控督查。
从本源上建立符合现行市场体制的现代化国企管理制度体系,真正做到向管理要效益,在国有企业内部将所有可利用资源积极组合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激发自身发展潜力研究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形成市场体制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企业战略,化解整体上市后的法律风险。
(三)夯实信用评级,强化披露信息质量
一般情况,进行企业信用评级是为了向社会大众投资者在不了解企业实情情况下承担可规避的系统风险,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投资者在决策上做出更加理智和合理的选择,这对企业和投资者双方都很有帮助,鉴于以上描述,信用评级结果对企业和投资者来说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此,我国的证券交易平台及其交易系统应进一步完善和系统化,增加资产证券化产品相关信息的公布和披露,强化相关产品信息的透明度及服务质量,竭力打造一个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市场交易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
上文提到国内信用评级过于形式,缺乏实用技术模型支撑,同时由于国企资产证券化操作链条过于冗长,信息传递易出现不对称现象,导致投资者不明相关风险,甚至出现“烂资产死资产证券化”而不是现金流证券化,所以有必要加强评级机构管理,加大评级技术研发和投入,持续完善我国金融中介体系,丰富金融中介功能,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吸取其失败教训,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应我国特色的产品评级模型,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水平,保证信息准确披露和传递,保证投资者利益。
(四)加强融入资金管理
国企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是能够带来稳定现金流的优质资产,而国企资产证券化根本目的也在于促进高成长、益民生的产业发展、在于发展实体经济。所以融入的资金也应该运用到优质资产上,对资金运用的监管责任应由受托银行来承担,并由该银行对产品承销商融入资金管理的表现向相关监督管理机构递交评价报告,对银行、券商、事务所、律所、评级机构等各参与主体要形成制衡机制,避免因道德风险出现的配合。
(五)做大实体经济,重视国企基础资产能力
以往诸如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等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中之重,只有实体经济基础夯实,规模强大,才能真正产生效益。同时,金融行业如果发展过猛容易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过度膨胀后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过度虚化的金融经济会侵吞实体经济资源,导致实体经济衰退,所以必须研究虚实平衡,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做好国企基础资产,使得金融产品的发展规模和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保持一定比例同时进行,才能保证国企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
四、总结
目前,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作为国企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金融创新工具,能够很好的把流动性差、未来可预见现金流却稳定的国有资产整合起来帮助国有企业以未来现金流入为代价,来融入当前所需资金,缓解国有企业发展的资金压力。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增加,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资产证券化实际发展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后续资产证券化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各项特色因素,夯实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之路,这样才能使资产证券化的正面意义发挥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产业信息网.2015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2015(11).
[2]左涛.中美资产证券化对比研究[J].财政研究,2014(02).
[3]魏青琳.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思考及路径选择[J].财会学习,2019(05).
财政方向刊物推荐:财政研究坚持改革开放、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注重对财经实际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及时报道财经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的新成果、新动向、新经验和新知识,面向全国广大财经部门和企事业工作人员、财经理论研究工作者和财经院校师生,介绍中外财经理论研究的新观点,报道财税改革动态。对财经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进行理论探讨,交流财经理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