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新住院大楼设计

时间:2012年09月14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设计方案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入现代化医院的建设模式,采用高效节能的集中式建筑布局;新旧大楼之间通过分期建设以“医疗街”的形式连成一体形成诊疗区,新与旧完成融合

  摘要:设计方案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入现代化医院的建设模式,采用高效节能的集中式建筑布局;新旧大楼之间通过分期建设以“医疗街”的形式连成一体形成诊疗区,新与旧完成融合。

  关键词: 医疗街 分期建设 新旧建筑的共生

  Abstract: the design scheme follow the thought of "people-oriented", the introduction of modern hospital construction mode, the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of centralized architectural layout;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building through periodic construction with "medical street" into an organic whole repeatedly form the form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a, new with old complete fusion.

  Keywords: medical street construction in phases of new and old buildings coexistence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概况

  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位于南山区留仙大道以南,石鼓路以东,占地24000平方米,现有建筑包括门诊住院楼、行政医技楼、职工宿舍、职工食堂、供应室及动力间等。医院进行规划改扩建后,总规模将达500张床位,总建筑面积88702平方米。新住院大楼地上20层,建筑面积52150平方米,地下3层,建筑面积22350平方米。

  2 场地现状分析

  改扩建工程地形方正,南北进深约114米,东西宽约208米,基本平整,南面大部分用地现状为休闲绿化用地,西南侧临山体,距院内场地落差30米。现有建筑大多位于用地北面,其中门诊住院楼、行政医技楼和职工宿舍,临市政主干道留仙大道一字展开;供应室及动力间、职工食堂紧贴这些建筑的南面布置。

  按规划要求,门诊住院楼和职工宿舍必须保留;职工食堂可先行拆除;行政医技楼、供应室及动力间在保证医院于施工期间可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被拆除,或在新住院大楼建成后拆卸。

  3 总体规划布局

  3.1总平面设计

  根据建设用地位置、建筑现状、周边环境、交通组织、气候特征以及功能要求,采用高效节能的集中式医疗建筑布局。北面沿留仙大道设置主入口和急诊入口,主入口靠东布置,位于现有门诊住院楼和职工宿舍之间,急诊入口靠西布置。车辆出口设在用地东北角,污物出口、车辆及物流入口设在西北角。各出入口互不干扰。用地东、南、西面受山体或民宅的影响,不设出入口。

  现有门诊住院楼规划改造为集门急诊、行政办公为一体的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连成整体,形成完善的医疗区。新住院大楼和职工宿舍间留出较为开阔的中心地带,和主入口一起作为主入口广场。考虑到建筑消防距离、日照间距、功能布置、分期建设等因素,新住院大楼的塔楼靠主入口广场布置。新住院楼西面的地面停车场可用作未来预留发展用地,高压氧仓布置在用地西南角自成一体。

  根据医疗建筑功能特征,门诊行政楼和新住院大楼的裙房之间以“医疗街”的形式设置连廊和绿化中庭,新旧建筑连成一体形成诊疗区。门诊阳光大厅以一定角度面向主入口广场设置,延续“医疗街”的空间枢纽职能,门急诊、医技、住院等功能都可以围绕核心空间开展,从而使相互之间的联系更加快捷、清晰、高效。“医疗街”具有良好的空间指示性,患者在此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各医疗功能区的位置。

  3.2交通流线规划

  室外交通实行人车分流:用地四周设置环形车道,北面道路为医院主干道,是组织地面交通的主要枢纽:北干道和主入口广场南侧设有各种重要出入口,其中急诊抢救、儿科、门诊、住院和体检入口车辆均可直接停靠。除了主干道及通往地下停车库和地面停车场的车道外,院内部其他车道平时用作步行系统,必要时可作为消防车通道。步行人员则分别经过急诊入口和主入口广场进入各功能区。

  北干道用地西侧设有地面停车场,停车后可直接进入“医疗街”。

  地下车库设两个出入口,分别在用地的东北角和西北面,车辆进入院内可通过地下室出入口分流进入地下停车库。两个地下室出入口可以实现进出有别,互不干扰。

  场地西北角设置污物、尸体、物流出入口。诊疗区各处的污物通过垂直污物梯,先进入地下室,经过汇集后通过专用污物通道运出医院,日常物品则通过地下室的洁梯运至各层。在诊疗区内部,各建筑物之间通过门急诊大厅、出入院大厅和“医疗街”组织人流集散。

  3.3分期建设:

  供应室及动力间所在的位置是医院用地中心,对整个用地规划影响甚大,是本次项目的最大障碍。本方案巧妙地通过地下室的分期建设来解决这个难题。地下室首期建设部分主要以动力机房为主要功能,并在地下室设置临时供应室。待新的动力机房和临时供应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现有供应室及动力间即可拆除,地下室二期部分及地面以上的建筑部分随后进行建设。医技行政楼则可待新建筑完全建成后拆除。

  4 建筑设计

  4.1新旧建筑的共生

  如何使新旧建筑融合形成完善的医疗体系,达到与现状和谐共生,新旧建筑之间空间及层高的设计是关键。门诊行政楼的各层层高如下:首层3.6米,二至六层3.2米,七层4米。考虑到新旧建筑相连后更方便使用,新住院大楼各层层高分别设计为:首层5.5米,二至三层4.5米,四层5.1米,五层4.3米,使新建筑的一、三、五层可分别与原有建筑的一、四、七层在同一标高上,方便病人和医护人员到达个医疗科室。其余各层也可通过在新旧建筑之间连廊上的步级来消化高差,或利用原有建筑的楼梯半层平台来相接。

  4.2功能布局

  门诊阳光大厅与“医疗街”、住院大厅连通,主要设置咨询挂号、导医服务、信息查询等公众服务设施,病人可咨询就医科室的位置及候诊情况,获取明确的指引。

  门诊主要科室设置于门诊行政楼的首层至五层,“医疗街”为门诊行政楼引入自然光的同时能为就诊病人提供舒适的庭院景观。急诊科设置于门诊行政楼首层西翼,并向留仙大道设有独立出入口。急诊科靠近新住院楼内的影像中心,并可通过影像中心外的电梯直通急诊ICU及门诊手术室。急诊部同样面对医疗街连廊设置绿化庭院,为就诊病人提供舒适的庭院景观,有效舒缓病人的紧张心情。

  裙楼每层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能有效进行人流分散,防止等候时间过长。医技科室紧邻急诊科和住院病房塔楼,方便门急诊科和住院楼的病人到医技楼进行检查。

  门诊行政楼的六—七层改造为办公室,和新住院大楼五层的会议中心、病案中心、图书馆等一起形成行政办公区。

  六层以上塔楼为各科住院病房,共14层。住院大厅位于裙楼首层,正对入口广场,设置独立的住院部电梯间,交通联系十分便利。

  住院区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公共垂直交通设置在护理单元中间,正对护士站,方便医护人员管理病区。污物梯设置在护理单元西端,洁净梯设置在东端,医护人员有独立电梯厅和医护走廊,能有效实行医患分流。北面医护区域每两层设置空中花园,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休息、交流环境。病房均为南

  向且面对景观最好的生态绿化山体,具有最好的通风、采光效果,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康复环境。

  4.3环境与造型设计

  本方案对各种环境空间采用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系统,包括建筑小品、绿化庭院、广场绿化、建筑周边绿地、道路绿化和屋顶花园等,形成立体交叉式的绿化景观,活跃空间气氛,为公众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平面布局和室内设计坚持园林生态化的理念,“医疗街”设置各种绿化、休息座椅等,绿色植物贯穿各层空间,营造出清新自然的室内环境。各医疗功能单元都围绕“医疗街”,每个候诊区都面向庭院,具有较好的景观和通风效果。

  外立面主要采用石材和白色铝板作为装饰材料,体现医院温馨、宁静的建筑风格,整体色调明快淡雅,形成较高现代品味。沿街立面通过大量水平线条及弧线营造动感的建筑形体,南立面通过水平向的出挑阳台、透澈的玻璃栏杆及丰富多变的遮阳百叶与优美的山地景观相互映衬,增强建筑的表现力,形成视觉亮点,模糊了传统医疗建筑严肃、死板的形象,有效缓解病患紧张心理。

  5 结束语

  作为深圳市卫生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本案利用“医疗街”为媒介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医疗街”和门诊阳光大厅之间相互穿插呼应,使各部门处于园林绿化和阳光围绕之中,不但具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效果,同时也获得很好的景观效果。现有建筑与新建筑都得到最佳的组合方案,新与旧完成融合。

  参考文献

  [1]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 49-198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罗运湖. 现代医院建筑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