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10月12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换层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整个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因此,控制转换层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转换层施工的重点对其中的模板及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转换层、施工技术、高层建筑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layer directly influence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Therefore, to control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conversion layers,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the convers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ey for one of the template and concret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conversion layers,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igh-rise buildings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高层建筑向多功能、多用途方向发展,由于建筑物各部分使用功能和要求不同,对建筑物结构形式、柱网布置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实现和适应这种结构型式的变化过渡,转换层应运而生。
一、转换层的常用结构形式
1、梁式转换层。梁式转换层是指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上布置单向托梁(横向或纵向)或双向托粱(横、纵向)及斜向托粱。以承托在本层落宅的上面各层的承重柱或剪力墙。该种转换形式一般用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当需要纵横向同时转换时,采用双向粱的布置。
2、板式转换层。当上下柱网、轴线有较大错位。不便用梁式转换层时,可以采用板式转换方式。扳的厚度一般很大,以形成厚板式承台转换层。它的下层柱网可以灵活布置。不必严格与上层结构对齐,但其缺点是板所需材料用量很多,造成其厚度及自重很大。
3、桁架转换层。在托柱形式的梁式转换层中,当转换梁跨度很大。且承托层数较多时,由转换梁承托上部框架柱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会很大,致使转换粱的截面尺寸过大。桁架转换的设计和施工较复杂,但是结构受力明确,传力途径清楚,开洞与设置管道方便,而且它们的位置与大小都有很大的灵活性,能充分利用该转换层的建筑空间。采用桁架转换层所需钢材和混凝土用量要比采用梁式转换层经济。
4、斜柱转换层。斜柱转换层是一种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广泛采用的转换结构形式。这种形式是桁架转换中最简单的一种,且能解决转换层不便使用的问题,将日前巨型梁转换层也能用作管道空间变为可更有效使用的面积空间,使转换层具有了更大的经济价值。
不管什么结构形式的转换层,都有其施工技术要点,如何控制转换层的施工质量,就必须控制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要点。下面就对转换层的施工、模板及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单的阐述。
二、转换层结构的整体施工特点与控制要点
1、施工特点
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往往非常大,应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并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后,转换结构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与使用阶段是不同的,应对转换粱及其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的验算。对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时应考虑采取减小混凝土水化热的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的温度裂缝。
转换层的跨度和承受的荷载都很大,其配筋较多,而且钢筋骨架的高度较高,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钢筋的布置。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已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或预应力平衡部分或全部施工荷载,极大改善支撑受力性能,这种措施适用于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工作的情况如上部采用的是小往网框架或开口剪力墙、壁式框架等结构形式。
2、施工控制要点
转换板的自重、施工荷载以及所承受的上部结构荷载往往非常大。转换板承受的荷载很大,其配筋较多,而且钢筋骨架的高度较高,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转换板,施工时应考虑采取减小混凝土温度差值、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应及时做好转换板施工期间板的变形、混凝土施工温度的监测,及时掌握各种对施工质量不利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纠正。
二、模板及支架的施工
1、斜撑的施工要点
所有斜撑按小于或等于450角设置。排距沿柱面竖向为lm,梁底斜撑杆同梁底模板的外钢楞相协调,间距为400mm,其上端伸至模板底并与梁度模外钢楞相扣接,并作双扣件抗滑移保险,斜撑杆的下支点主柱面预留的内没定位短筋的凹槽,最下排斜撑杆的下支点为所在楼层的柱根部。粱低斜撑支架尽量与粱下排架同时搭设,如跟不上,也必须保证在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前搭设完毕,以确保斜撑支架与梁下排架同步受力。所有斜撑杆要尽量与梁下排架的立杆、横杆相扣接(用转向扣件),同时与楼层满堂架连体,以增强斜撵支架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2、立杆和扫地杆的施工要点
立杆的上端直接与梁底的内楞、外楞分别相扣接(外楞紧贴在内楞下面),从而形成双扣件抗滑移保险。立杆的下端支撑在楼面上铺没的通长木板上设置的钢垫块上。梁下排架下设扫地杆,中间设两道大小横杆,粱底排架两侧,横向设置斜撑,纵向设置双肢剪刀撑,同时将粱下排架与楼层满堂架连为—体。以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
3、钢管支撑的施工要点
支撑体系中,一定要注意检查木楔是甭顶紧、钉钉子、防滑动,这是避免钢管直接作用于楼板形成集中荷载的关键。用48x35碗扣式脚手钢管搭设排架作为转换结构模板支架,可调支托安放于钢管支撑顶端,再把小中48x35钢管安放在可调支托上,碗扣式钢管立柱承受的是轴向力。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荷载特别大,用钢管碗扣脚手架做支撑最关键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出现模板支撑倒塌事故,否则损失和影响极大,因此,即使在排架三维间距均满足设计要求条件下,仍须采取必要的附加保证措施。利用转换结构区域的边缘构件如框架柱、剪力墙卸失一部分荷载。中间部分用钢管与柱子锁紧。对进场的构配件进行检查验收,扣件及底托等要有出厂合格证,碗扣脚手架要检查碗扣与杆件的焊接质量。杆件的变形情况。达到规定后方可使用。各级共同制定施工方案,并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参照公司的碗扣式脚手架施工工法及己施工的梁式转换架体支设的经验进行施工。执行《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和《建筑施工扣件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用经纬仪和钥尺在己浇筑混凝土的地坪上找出立杆的纵横位置。为分散荷载,立杆支托下垫50mm厚木板,下设扫地杆。碗扣要锁紧,扣件使用力矩扳手核准拧紧力的要求。斜撑找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设置。
三、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分析
1、原材料要求
水泥: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低热或中热的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发热量270-290Kj/kg),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骨料:粗骨料碎石和卵石均可,应采取连续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和控制增加水泥用量。骨料中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其含泥量应小于等于1%。细骨料自进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应小于等于3%。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其粗细率以2.6-2.8为宜。控制细砂以0.3二筛孔的通过率为15%-30%;0.15mm筛孔的通过率为50%-10%。粉煤灰为减少水泥用量。可掺入水泥用量10%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粉煤灰的烧失去量应小于15%,S03应小于3%,Si02应大于40%,并应对水泥无不良反应。外加剂为了满足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中掺人适量的缓凝型减水剂。
2、施工准备
大体积混凝士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除按—般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的物质准备、机具准备、技术准备和现场准备外。应根据其施工的特殊性,做好附属材料和辅助设备的准备工作,如冰、冰水箱(池)、真空吸水设备、水泵、测温设备等。尤其要做好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施工方案编制的重点。应该是:①根据减少约束的要求,确定分层分块的尺寸及层间、块间的结合措施。②通过热工计算,确定混凝士八模温度以及对材料加热或降温的措施。③确定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的方案。④制定混凝土的保温方案。⑤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和消防措施的制订。
3、混凝土浇筑要点
转换梁混凝浇筑量大,浇筑速度快。总的浇筑时间长,又要考虑温度值力的影响,因此,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混凝土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并确保混凝土的输送不间断。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高度控制在300--500mm。每层间隔时间1.5-2h。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机器振捣为主,人工扦插为辅。插入振动器宜采用快插慢拔,振动时间以出现泛浆为准,同时插入点距离应在振动棒有半径1.25倍范围内。在梁柱节点处,若钢筋太密,振动不易插入,则采用钢扦插,在梁柱侧模处用橡皮锤敲打,用人工振捣来弥补。楼板混凝土浇筑,除在梁处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外,其余均采平板振动器沿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振捣。平板振动器依口成排进行,且排与排之问应有—定的搭接,确保混凝土不漏振,以达到其密实度。为保证楼板混凝土厚度,除在柱墙筋外注有标高标志外,还应加设用钢筋制作而成的移动式高度控制件,用于控制板厚,以保证板厚,满足设计要求。
结束语:
高层建筑结构的多样性势必带来转换层形式的多样性,应事先针对工程的
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精心组织转换层的施工,以达到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杜荣军,混凝土工程模板与支架技术,机械工出版社.2004.
[2}杨跃,高层建筑施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3}任峰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2010年.
[4}赵莉丽,赵志华,孙迪.《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应用》2007年.
[5}黄钊.张涛,黄龙.《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研究》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