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10月20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二十一世纪之初的当代中国,伫立在变革的十字路口,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的文化价值观与审美取向正随之发生剧烈的转变。这一时期,在建筑视觉艺术领域,在我们的城市里,不断涌现的新作品印证了这一转变:绝大多数现代城市标志性建筑无一例外将它们的风格转向了纯粹西化与工业化,转向了自上个世纪60年代伊始,以包豪斯风格为代表的现代建筑审美。面对西方建筑视觉艺术浪潮以及日渐式微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在营造现代建筑的过程中找回中国悠久的审美传统呢?
关键词:建筑设计, 审美传统, 建筑视觉
Abstract: Twenty-first centu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a, stand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ross,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national cultural values and aesthetic orientation is then happen dramatic change. This period, in building visual art field, in our city, the emerging new work to justify this transformation: most modern city landmark buildings without exception will their style to pure west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and turning to since the s began, with Bauhaus style as a representative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esthetics. In the face of western architectural visual art and fade out of the wav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we can't help but to ask, how to build the modern buildings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long aesthetic tradition back?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aesthetic tradition, building vision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要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得不提到梁思成先生《中国建筑史》代序中的一段话:“因为一切有传统的精神,欧美街心伟大石造的纪念性雕刻物是由希腊或罗马而文艺复兴延续下来的血统,魄力极为雄厚,造诣极高,不是我们一朝一夕所能望其项背的。我们的建筑师在这方面所需要的是参考我们自己艺术库藏中的遗宝。我们应该研究汉阙,南北朝的石刻,唐宋的经幢,明清的牌楼,以及零星碑亭,泮池,影壁,石桥,华表的部署及雕刻,加以聪明的应用”。这寥寥百字带来的启发将给出我个人对于上述问题的答案,并为本文展开搭建起骨架,进而为后文每件设计构思写下注脚。
一、 以江南园林石桥为灵感来源的设计构思
江南园林中的无栏小石桥,整体几何造型简单雅致,与现代建筑简洁的立面在表形逻辑方面是一致的。以此为灵感,我们可以设计出以曲折蜿蜒石桥为造型蓝本的现代建筑,并结合运用石桥元素本身营造现代与古典、东方与西方相互映衬的景观风格。其构思具体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仿石桥式样营造现代建筑。这个建筑在外观上可看作石桥同比放大的版本,其立面要体现强烈的现代风格,色彩上则要与营造石桥相互协调。其次是营造江南园林式无栏小石桥。石桥营造本身应严格遵循中国古典风格且尤为需要确保施工精度,以保证其外观简洁严谨,与现代建筑立面遥相呼应。
二、 以“山”为主题的现代建筑
首先有必要指出,这里所讲的“山”是指高度符合东方人审美标准的“山”,其中代表如中国的黄山、华山。
作为东方人,每当我们游览上述名山,观赏盎然生长于悬崖裸岩上寥寥数棵苍劲孤绝的古松时,感受到的美无疑是震撼而又经典的。这种充满禅意的自然美与现代建筑纯粹的视觉美在美学表达方式上存在共通之处——即均倾向于在视觉感受方面多做减法,突出主题。有此共性,这为我们将东方审美糅合到现代建筑中提供了表意层面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再稍稍突破一下常规性的思维,把一幢或几幢造型适当现代建筑的立面想象为大山的绝壁,由于前者立面简洁单一,与后者具备形态上的相通性,从而进一步在表形逻辑方面支持了我们的设计构思。
既然表形和表意方面都有了着力点,那么当数棵造型优美的古松被安排在现代建筑立面的适当位置生长出来时,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本身无疑已经被拟自然化了——楼即是“山”,“山”即是楼。
两者的组合会成就一张全新而又时尚、现代的东方面孔,而我们改变并创造它需要的只是几棵美妙绝伦的松树。当然,仅有上述构思还不能做到完美,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关注如下几个细节。
第一,选择造型适当的现代建筑主体是上述构思实现理想视觉表达的根本。
由于本方案设计思路依赖于东方审美和现代建筑风格在表意逻辑上的趋同,其想象空间具备很大的延展性,因此我们无需刻意营造状若山形的现代建筑,采用单一几何造型的建筑组合才是上佳的选择(如,建筑造型可采用多个错落的长方体,以园林叠石的手法形成组合,每个长方体叠石建筑物在其类似“悬崖绝壁”的立面适当位置种植古松,使得观赏者从建筑群不同角度都能感受到它的东方韵味;此外,由于我们在想象上楼体同于山体,且“叠石”手法将大体量建筑化整为零以解决适度比例的问题,因此设计对于建筑物体量限制相对第一项构思要小一些。当然,要利用“叠石”掌握好树与建筑形体在比例上的协调也并非轻而易举,需要设计者细致而严谨的推敲)。
第二,选用适当的现代建筑立面对上述设计视觉艺术风格表达非常重要。
这里我们所强调的建筑立面不仅指它的材质,也包括其色彩。由于松树呈现为自然的青黑色,为突出视觉效果,建筑立面主体色应选用浅色系的颜色,比如白色就对视觉反差的形成很有好处。确定立面主体色彩之后,我们在此基础上去考虑材质的运用、幕墙的设计就能取得最好的美学效果。
第三,运用新技术达成该设计方案的进一步完美。
为使本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我们可以对古松与建筑立面的关系进行优化。具体来说,由于松树种植占据了立面空间(为与建筑主体造型相协调,树所在立面势必需要留出正方形或矩形空洞并向建筑内部纵深),鉴于此,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出能将种植松树容器及基座进行平行位移的机械装置,实现其从可突出建筑外立面到完全进入建筑内部的形态变化。当树突出建筑外立面时,它可以一定程度上通过自然条件生长,进入室内以后,则可通过现代技术提供的光照与水继续生长。
三、 从日本古典建筑中得来的现代设计构思
日本茶室、禅院类建筑外在色彩表现常以黑、白为主,这种审美习惯的形成,一方面是传统上受建筑材料所限,而另一方面则基于其视觉营造是以达成朴素的禅意美为最高准则,有此前提,黑、白两色简洁搭配所表现出静与思的空间自然高度符合东方人内敛、含蓄的精神追求。无独有偶,现代设计在审美取向上亦对简约风格相当认同,黑、白经典搭配常常也是它们的最爱。由于上述古典与现代风格在运用色彩方面所表现出的一致性,使得创造一件巧妙融合东方美学的现代建筑作品成为可能。
在完成主体现代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为糅合不同的视觉感受,形成反差后的艺术效果,建造者可以在现代建筑周围适当位置营造一处精致的禅院式建筑,以其黑瓦白墙来反衬主体建筑的强烈现代风格。由于要纯化两种风格的对比,现代建筑和古典建筑周围应极少做绿化,只用适宜的石材铺就即可,即使绿化,也须采用风格一致的禅式园林。如果不营建园林,那么在现代建筑与古典建筑之间种植一、两株适当植物来丰富景观、缓冲风格上的强烈差异还是有必要的,为达到这一目的,可在两者间古典建筑一侧(可紧靠禅院式建筑种植,营造盆景式的禅意风格)种植一株高大的樱花树或日本枫。我们可以想象,每当初春或深秋来临,黑白相间的现代与古典建筑在绚烂樱花或火红枫叶的辉映下,必定会呈现出强烈而独特的美感。
最后,对于未来中国,经过当代社会思想观念剧烈转型的洗礼,其发展的天平必将逐步实现追求数量与关注质量的平衡,而在这一潮流推动下,作为可以影响并改变国人审美态度与价值取向的建筑师,一方面拥有着巨大的创作空间,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前沿的创新责任。以此作为前提,不断审度传统的精神、不断梳理历史的库藏,值得成为中国建筑师们永恒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