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年09月10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实践研究旨在解决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演示受限、学生参与度低、课堂效率低等问题,课中实施环节作为教学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部分,对确保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应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赛项要求,准确分析学情,全面梳理课堂教学实施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新兴技术,制定适当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确保物流课堂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关键词:高职物流教育;信息化教学;教学痛点;教学能力比赛
职业教育的信息化研究与实践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适应新时代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需要,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正式更名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从单纯考察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拓展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考察。从历届比赛的作品质量与大赛影响力角度,该比赛能够代表职业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最高水平,也被看作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确切反映[1]。
物流评职知识: 铁路物流方面论文发表期刊
2019年大赛形式进行改革升级后,考察内容从“教学设计”转变为“教学全过程”,包含“前期设计——中期实施——后期效果”三大阶段,“前期设计”强调对学情的准确分析与知识/技能重难点的定位,“中期实施”则强调找出教学实施中客观条件形成的真实困难,即“教学痛点”,并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手段(信息化技术)对痛点进行突破。“后期效果”旨在以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呈现教学效果。由此看出,“中期实施”成为整个教学过程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大赛形式转变提升的背景下,结合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事实基础,梳理高职课堂教学常见教学痛点与对应信息化解决方案显得十分必要。在这之前,首先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学情特征做简要分析。
1高职学生学情特征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主要有普招和单招两种,前者占比较多。普招学生绝大多数无社会工作经验,文化基础较为扎实。单招学生在中职学习过程中或社会工作中,已具有一定的行业认知和工作经验,但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经过一段时间的在校学习后,学生的认知、学习特点呈现以下情况:
1.1认知特点
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呈现三大特征:(1)抽象思维和脱离具体事物的理论知识,是学生的弱项;(2)实践能力较抽象,思考能力占优势;(3)熟悉各类信息化手段,适应信息化教学。
1.2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1)学习情绪化较强,对实践环节的兴趣高于理论课程的学习;(2)学习具有一定的职业定向性;(3)学生个性较强,团队合作意识不足。在开始新的教学任务前,对学生前置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查是十分有必要的,信息采集可通过前面的阶段测评、学生自评投票相结合获取。学生的生源特征、认知特点、学习特点、知识基础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实验实践的设备与场地条件、院校的信息化平台资源建设则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施。因此,上述条件均可造成“教学痛点”的出现。
2教学痛点及解决方法
高职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痛点可归纳成以下九类:
2.1演示限制
演示限制问题多数由于大班授课、设备尺寸等引起。以无线手持设备(RF)操作为例,在仓储的出库过程中,当教师演示RF操作时,由于该设备价格较高(单价在5000元左右),数量有限(具备1+X考证条件的校级实训场地无线手持设备也通常不超过10台),且该设备体积较小,屏幕较小(3英寸左右),因此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观察视野较差,学习受限。再比如,疫情期间网课的授课过程中,当教师提到教材某段内容,提醒学生进行勾画,此时学生长时间通过电脑/手机查看PPT听课,精力易分散。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问题,通常可以采用“高拍仪”等工具,通过“实时视频展台”功能,不仅实时捕捉操作图像,配合软件直接投影到屏幕,教师操作一目了然。同时该设备具备画笔工具功能,方便教师在笔记本电脑或电子白板一体机上直接截取图像画线标注。
2.2实训指导问题
课堂上学生在分组实训的过程中,教师观察会受到场地过大以及多组同时作业的影响,造成观察遗漏。实训结束,教师进行回顾分组纠错时,因各组分开作业彼此操作不熟悉,且语言回顾缺乏直观感受,各组组员只会在该组被点评时有意愿参与,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
解决方案:综上所述,对利用直播软件或监控工具对全过程进行记录是十分有必要的。以“仓储出库作业”为例,学生同样分组作业,该过程包括:(1)在电脑系统录入出库货物信息生成拣货单;(2)利用RF进行拣货;(3)利用地牛将货物托盘运至指定地点。因此,实训的全过程包含“电脑—RF—地牛”三个部分,对于活动区域较大,移动轨迹较长的实训活动来说,固定摄像头无法满足需求,此时利用移动端视频聊天软件/直播软件更适宜。需要指出的是:微信视频可以满足多人视频聊天,达到多组活动同屏的效果,但无法保留视频,无法回放;直播软件可通过直播连线同屏,结束后可以回放,但对直播账号等级有一定要求。
2.3学习兴趣问题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轻理论、重实践”的问题,这与其自身的认知特点是分不开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少抽象思维,畏惧脱离具体事务的理论知识。具体表现为,相较于听课学习或书本学习,更倾向于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知识。此外,学习热情会受情绪影响而波动。这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导致理论基础掌握不到位,影响实操效果。
解决方案:首先,利用丰富的线上开放信息化教学库(MOOC,可汗学院、智慧职教等)及开放/自建网络共享课程(打造国家级、省级精品课)、数字化教材等,丰富知识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打稳理论知识基础,从而提升实操效果。教师可利用微课工具(如来画视频、优芽、FOCUSKY、微软听听文档等)打造自己的微课以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也可选择与专业的公司合作统一制作。
其次,不断发掘新形式新技术的教学工具紧跟时代发展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当前教学APP多样化,各课程教师选择平台不统一,导致学生安装大量学习APP,易产生抵触情绪。微信小程序作为新兴的应用服务,因其无需安装程序、支持用户身份识别、依托微信、开发门槛低的特点[2],已经成为网络课程建设的新生平台。
2.4参与度问题
无论是合班课还是小组作业,学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混水摸鱼的现象。云班课、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移动端APP中的活动(课堂测验、头脑风暴、小组作业、讨论答疑等)打造了高效的课堂活动方式[3],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经过近年来的发展,上述类型的APP几乎成为高职课堂的标配,学生亦习惯移动端教学。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推进,各级开放式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海量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师选择资源穿插于课堂讲授中,丰富了教学形式与内容,提高了学生注意力。但目前的学习型移动端APP与纯视频资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手机APP的题目类型以文字为主,无法插入图片或视频,题目选项的格式受限。其次,教师课堂播放微课,存在学生观看途中走神的问题,以及不同学生的专注度、理解能力不同导致学习效果大相径庭的问题。
解决方法:基于自有资源以及线上开放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利用平台功能或H5技术将单一的微课视频进行改良,增强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例如,在已有课程平台(如智慧树等)建设在线课程时,利用平台功能在微课视频中加入弹题,通过互动问答,巩固前面知识点,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再以“订单拣货”为例,拣货员操作有大量的动作规范。课堂测试中,文字型描述在表述动作时不够直观,目前的学习型APP不支持选择题做视频选项,因此,可借助H5技术,自建具有视频选项的交互选择题(如不同选项展示不同的动作),丰富题目类型。
另外,对于找错型视频,学生的观察能力高低不一,教师播放一遍过后,学生找到错误的数量有多有少,且播放过程中学生走神情况与答题阶段混水摸鱼的现象难以控制。简而言之,难以统一把控学生学习的进度。对此,将单一的找错型视频利用H5技术加入交互功能,生成网页,学生可扫描二维码通过手机端自行观看,并在观看过程中进行点击找错,最后给出得分,并可根据得分自行选择反复观看,基础薄弱的同学也可通过多次练习达到满意效果,从而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2.5课堂效率问题
课堂测试活动中,教师利用平台或程序自动收集学生成绩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目前广泛应用的学习型APP如超星、云班课等,能进行文字型的头脑风暴、课堂讨论、习题测试以及多形式的小组作业提交。但该类APP针对FLASH程序或H5交互动画等教学资源,无法进行资源发布与成绩收集,影响教学全过程的数据自动采集,拉低课堂效率。解决方案:一种方式为自建平台,为每位师生配备独立账号,开通后台权限,以此采集信息,该情况多适用于机房。
另一种方式为微信小程序中申请账号建立课程,先将小程序嵌入H5,再利用微信小程序开发工具web-view组件将开发的H5网站移植到微信小程序,学生利用微信身份直接登录,小程序获取用户信息及唯一ID,从而达到快速收集测试成绩的目的。
2.6不同层次学习困难
高职院校生源渠道主要分为普招生和单招生两种,学习基础差异较大,普招生理论强动手弱,单招生则相反,理论弱动手强,这就导致课堂上理论知识与实训操作技能接受呈现两极分化态势。课堂随机分组表现出小组水平不一,基础薄弱的同学易放弃的现象。解决方案:为各层次学生规划成长路径。
课上学生自由结组为主,教师干预为辅(主要调整一些基础薄弱且不愿与人交往的同学进组),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力求达到优势互补,协同作业的目的。通过实践得知,学生线下自由结组,普遍可分为三大类:彼此欣赏的强强联合,抱团取暖的弱弱组合,以及友情关照的强弱组合。教师根据学生水平对分组结果适当干预调整后,分层次制定学习目标。对强强组合,以深化知识应用与创新为目标;对弱弱组合,以完成基础技能要求为目标;对强弱组合,以模仿应用为目标。
2.7畏难心理
在教学能力比赛的学情分析中,数学能力无法作为高职学生普遍的教学痛点出现,因为相较于中职学校的生源,高职生源明显接受了相对高层次的教育。但对于财经商贸类的院校来说,对于涉及线性代数或统计学知识的专业课内容,显然可以通过各类教学/工具软件(以EXCEL为代表)弱化繁琐的手动计算导致的学生的畏难心理。在当下计算机、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时刻,以软件替代手动计算使教学内容贴合企业实际。
以物流1+X职业等级考试教材中“运输管理之表上作业法”知识点为例,采用表上作业法优化运输线路需建立调运方案,运用闭回路法进行多次调整检验,以求得最优(即总费用最小)方案。该方法涉及的计算原理相对简单,但步骤过于繁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丧失兴趣。解决方案:在EXCEL中建立产销平衡与运价模型表,设置最优调运方案单元格区域和约束条件,利用EXCEL函数(SUMPRODUCT)设置目标函数,规划求解。
EXCEL软件用户众多,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利用EXCEL中公式、函数、数据管理和“规划求解”、“数据分析”等,能有效解决各专业常用的普通数学、数学分析、概率、统计计算与财务管理计算等问题。利用EXCEL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处理,目前我国已有一系列相关文献书籍,在此不作赘述。再以AHP、Fuzzy分析法为例,这两种方法亦可在EXCEL中建表实现,但建模过程相对复杂,计算步骤多,难以达到“表上作业法”一键求解的效果。解决方案:以“迈实”软件为代表的工具软件可解决相应问题。
软件采取简化式流程,输入题目信息,选择条件后,即可自动计算出现结果。只要学生了解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能够读懂结果数据,掌握软件的使用,即能达到“应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迈实软件目前包含AHP、FUZZY以及ANN三类,免费版能够满足教学需要,拓展功能需收费,在此不做赘述。
2.8职业认同感偏差
学生对行业岗位认知存在一定偏差,部分学生盲目乐观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部分学生则过度悲观导致学习动力不足,职业操守淡薄,操作不规范,作业效率低下等问题。解决方案:校企合作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深挖教学内容,糅合课程思政,将思政案例(工匠精神、行业楷模、职业素养、行业事故等)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实训采用双导师教学(专业导师与企业导师),引入企业作业管理标准,企业导师现场实训指导,给予学生正确的职业认知,提高职业认同感。对设计类专业引进生产性项目,工学结合,以商用标准管控学生实训作品质量,营造职场氛围,增强学生成就感。
2.9场地条件限制
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部分高成本、高消耗、高危险、高污染的实践环节,传统实验实践教学一方面存在时间、空间以及实验台套数的限制,另一方面还存在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等不可视等限制[4]。以“冷链物流”为例,受经费与场地条件限制,冷库的操作环境是学校无法模拟的,受企业正常经营活动限制,以及库内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低温,易缺氧),学生对冷库的了解仅限于走马观花的参观。而在“冷链物流3D虚拟仿真”系统中,学生可体验冷链物流从入库到末端配送的全过程。
另外,目前各大院校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建设专业文化展示区或专业文化展馆,以满足校园专业文化氛围建设需求,然而受经费与场地制约,绝大多数院校专业展馆或文化展示区内容单一,展现方式死板。解决方案:网络3D博物馆让学生“足不出户”进行参观,能够进行对应的专业教育与爱国思政课教育。科技公司开发的付费资源如“3D专业文化馆”同样适用于在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校园文化氛围。虚拟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相结合,突破实验教学对客观条件的依赖性,虚实结合,解决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学生在高仿真环境下,高效、安全的开展教学与练习,节约时间与经费投入。另一方面,避免实操中可能的危险,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上为高职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痛点与解决方案的梳理总结。需要指出的是,针对特定教学章节或特定知识点的教学分析,痛点的撰写切忌太过含糊、笼统,应细化到授课过程中具体存在的困难以及带来的问题,从而突出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手段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陈波,刘锐.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现状分析——基于2018年A省教学能力大赛推荐国赛作品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1):40-43.
[2]王勋.“微信小程序开发”课程构建与教学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8(3):46-49.
[3]李桂贞.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J].教育与职业,2019(19):89-94.
[4]李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机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7):151-153.
作者:李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