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人文精神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时间:2012年11月30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语文的工具性,《标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人文性”既包括人的文化性,又包括文化的人性,它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语文的工具性,《标准》明确指出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具体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价值观2、文化观。3、生命观。

  那么,如何让人文精神渗透在课堂中呢?可以分两部分着手:一是对课文中体现的人文精神的理解,二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充满人文精神,三是营造人文精神的学习环境。

  一、 正确体会教材的“人文性”。如《文心雕龙》中所述:“情动而辞发”。作者在写文章时,必定是先倾注了情感,才来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人文性。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得自己去领会课文字里行间蕴涵的深刻的人文性,才能以此去影响并感染小学生。例如,有的老师在执教《夏明翰英勇就义》一课时,将夏明翰简单地理解成不怕死的英雄,可在课堂的互动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英雄理解为不把生命当回事的人。笔者大惊,于是再次深究文本带给我们的人文信息。为什么他们会不怕死?那是他们热爱生命的表现,牺牲小我、顾全大我,那是为了能珍惜更多人的生命,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真正的热爱啊!经过调查,95%的学生转变了对生命的看法,心目中真正树立起夏明翰的英雄形象。求真永远是求新的基础,尊重学生的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只有建立在合情合理领会人文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帮助他们理解高尚的人文精神,真正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二、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体现人文性,就得变“教师强加体验”为“学生亲历体验”(如《画家和牧童》分角色表演),变“讲授式教学”为“研究性教学”(如《赠汪伦》问题研究),变“课堂权威”、“话语霸权”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如《匆匆》的文本对话)。总之,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在语文课程中就应该受到人文关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他们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就应该受到尊重,很多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连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哪怕有一个学生没读完,老师也会耐心地等待他读完,甚至把话筒对着他,把他(她)的朗读声扩出来予以鼓励。这真正是在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真正凸显了教师的人文关怀。

  让每一位小学生感受到真正的人文关怀,使无穷无尽的知识从学生记忆的负担变成滋养他们幼小心灵、脆弱生命和美好人性的“营养”。例如,在教《穷人》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后提问:你认为桑娜一家穷吗?针对这一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稍微思考后回答。在认认真真的自读之后,学生的意见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他们一家很穷,并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穷”的内容;还有的学生说,妈妈说倪伯伯是我们村最穷的人了,他都比桑娜住得好,那桑娜当然穷了。有的学生认为他们不穷。有的学生认为说他们穷也行、不穷也行。但是这两类学生似乎找不到充足的理由。于是,教师掀起了教学高潮,让学生自由搭配讨论。笔者发现享受过思考快乐的学生迅速投入这场争论,气氛异常激烈。在学生的情绪慢慢平稳之后,学生之间开始交流。有的学生说,“他们在生活上吃不饱,穿不暖,确实是穷人,但他们敢于面对艰难生活的坚强,关心别人的那份善良,却是金钱买不到的财富,他们是精神上的富翁”;“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品质,他们这么善良,这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对,他们精神上是幸福的”……而刚才说他们穷的学生都纷纷表示自己考虑得太片面了。

  曾记得在本地听一堂公开课《司马光》的课堂上,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如果掉进缸里去的是司马光,旁边又没有司马光砸缸,那该怎么办?”突然冒出这么一个问题,完全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一下子懵了,根本没去细想,就回了一句:“掉进缸里去的是司马光,旁边当然没有司马光砸缸哟!”课上完后,细想:那个学生所问的意思是,如果司马光是溺水者,旁边又没有能想出砸缸办法来救人的另一个“司马光”,该怎么办?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多好的一个施行“自救教育”的问题呀,却被老师三言两语打发了,说到底,这就是语文的人文性被忽略了。

  学生,好的差的都一视同仁,让他们都在课堂上有畅所欲言的机会,但老师也应关注细节,照顾周全。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民主、和谐、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

  三、积极营造环境的“人文性”

  (一)关注差异,促进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只有从学生的差异上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人文性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笔者在阅读课上指导朗读时,让学生自由选一个同学作为竞争对手练习,然后上台比赛。 对于平时读书不流利的学生,只要他敢于挑战优秀的学生,就给予肯定。在课堂上,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积极举手发言的就要进行肯定。差生的努力尤其要及时给予鼓励,不要因为答案不标准或错误就冷落他,应告诉他,只要努力,你就会和成功越来越近。当每个小学生看到自己经过努力所得到的成绩都能得到肯定时,他们会为之骄傲,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从而产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倡导合作互动学习,要避免形式主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看似体现学生自主发展、进行人文关怀实则搞形式的局面。所以,要想合作学习,首先要学会自主学习,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给学生渗透合作理念,让他们既能“单兵作战”又能“合作突围”。

  总之,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不是靠外加和灌输,而是靠感染和体验的,靠潜移默化的渗透生成和逐步积淀形成的。“语文的课堂就不仅仅是生成知识,更是一个生成智慧、点化生命的课堂。”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有心而无痕,所以这样的课堂是最美的,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