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年12月01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 在儿童的成长中,良好的秩序感是塑造人格素质的基础之一。为幼儿营造适宜的环境是培养幼儿秩序感的先决条件,因此,抓住幼儿敏感期及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利用环境因素,采用多种手段,同时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幼儿逐步的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关键词] 幼儿;秩序感;环境;培养
[Abstract] In children growing up, good sense of order is shaping personality of one of the foundation. As a child of the environment is build appropriate foster kids the precondition of the sense of order, therefore, to seize the sensitive period in the life of the child and each link, 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USES the many kinds of means, and play the role of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gradually formed a good sense of order.
[Key Words] Children; Sense of order; Environm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 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问题的提出
在儿童的成长中,良好的秩序感是塑造人格素质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习惯养的好,终生受益;习惯养的不好,终生受累。”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事有序,对人的一生都起着决定作用。秩序感是我们四周事物形态体现出的均衡、比例、对称、节奏等因素,能带给我们愉快、兴奋、舒适的感觉。其实幼儿对秩序感的渴望源于幼儿出生时就具有了,到了幼儿2至4岁的时侯达到高潮,此时期称为秩序感的敏感期,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当他们长得更大一点时这种敏感性就会逐渐消失。因此,我们在儿童秩序感最为敏感的时期,利用幼儿生活的各个环节,利用环境因素,采用多种手段,同时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幼儿逐步的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二、影响幼儿秩序感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个是人的环境,一个是物的环境,两方面的因素对幼儿秩序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1.教师环境
传统意义上讲,教师总是以传授为主,幼儿总是很被动的接受,由于这种教育态度与教育行为极大的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了教师正确的认识幼儿。《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教师应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教师还要成为这个环境的预备者和维护者,因此,教师要从自身找到缺陷,改变固有的陈旧思想,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幼儿,充分尊重、理解幼儿。
首先,教师要注意很细致地使自己的仪表仪容保持整洁、平安、高雅,要为了孩子而修饰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动作优雅、怡人。其次,教师用过的物品一定要及时归位,摆放整齐、有序,切忌乱放无秩序。秩序感的养成是要通过一个持续,长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观察、引导、支持,教师之间的配合、统一、一致都是形成幼儿秩序感的有利条件。在幼儿园生活中,利于随时随地的观察和引导,进行随机教育,关键在于抓住秩序感培养的好时机,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有针对性的进行因势利导,采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幼儿秩序感的培养。教师之间的合作很重要,幼儿以教师为榜样,在教师们和睦友好的环境中,幼儿会感觉轻松、愉快。教师的思想、行为的统一,使幼儿能够无论在与哪位教师的交流互动中都能得到统一的教育。
2.物质环境
儿童的发展是外部环境通过儿童内在心理变化而起作用的,外部环境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任何活动场所都应该是干净、整洁而有序的。在幼儿园,教师要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用心经营,这是一个间接却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所有教具和物品以及作品的呈现要很有秩序,并且要保持美观,擦得干净,按内容、按分类有序的摆放。幼儿进行活动的各个区角内应有相应的规则以及要求,当幼儿进行活动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些规则及要求就发挥着作用,随时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图书区内使用一些图示、照片,摆放好桌椅以及温和的色调和简洁的装饰,这些都用来提示幼儿安静的看书,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爱惜图书等。再如:区角的创设与摆放要注意空间的合理利用,区角之间要有宽敞的通道便于幼儿通行,避免互相干扰;区角内投放的供幼儿操作的材料也要考虑到分类,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空隙以及摆放的位置要便于幼儿取放。让环境告诉幼儿该怎么做。如果环境没有维护好,对幼儿无论是在生理、心理与精神方面都不可能收到什么良好的效果。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一)从幼儿的一日生活入手抓住关键,促进秩序感的养成
1.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言行指导着幼儿。教师之间在进行交流时,使用礼貌语很重要,如:“请您帮帮我”、“噢!非常感谢”,早晨来园时要主动的问声“XXX您好!早上好!”。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可以多用商量的口吻,如:教师想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时会说“我能与你们一起玩吗?” “你需要帮助吗?”,教师还要敢于向幼儿说“对不起”让幼儿觉得教师是与他们平等的,能和孩子们拉近距离产生亲和感,这样的榜样作用会更能影响幼儿。在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很多孩子会自然而然的在游戏中、在交谈中,在家里说话时都带上礼貌用语。在一次观摩教学活动中,有许多教师来听课,其中有一位教师不小心妨碍了一个孩子的活动,结果孩子主动大方的对那位教师说“老师,请您让一下好吗?”那位教师听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语句,真是令人欣喜。
除此之外,采用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讨的方式,将一些良好行为制定成班级公约,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与幼儿共同遵守,才能影响幼儿逐步的养成良好的秩序。
2.建立规则
任何活动都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之上,有规则就会有秩序,有规则就会使所有的活动在公平、顺利中有序的进行。
我们经常能看到有组织的活动能带给幼儿真正的快乐,能使幼儿通过活动增强技能,促进幼儿发展。什么是有组织呢?就是有规则。如:在美术、科学探索等教学中,教师会在幼儿进行动手操作前向幼儿交代清楚活动的要求以及注意的事项,便于幼儿在相对有序的情况下有效的活动。在幼儿进行区角活动中,每个区角都有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一个区域进几名幼儿适宜;表演、讲述区需要分配角色;图书区有对幼儿安静的要求、爱惜图书的要求、有正确阅读的要求等等,有了规则的建立能使幼儿自觉地按照规则进行活动,同时在活动中规则为幼儿提供了协商、合作、解决矛盾的机会,使幼儿学会与同伴相处的方法,逐渐的幼儿能通过有规则的活动,形成自觉性,使秩序感教育的效果凸显。
3.学会学习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幼儿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已不在局限于幼儿园中,教师的工作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授知识,而更多的是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如,倾听的能力,阅读的能力,观察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能使幼儿自己获得知识,自己主动学习。在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欣赏,语言交流中引导幼儿学会倾听,不随意的插话,等待别人说完后自己在说;在看图书,欣赏文学作品时,引导幼儿学会安静,轻翻书页,按顺序翻书,不打扰别人的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是极强的,合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引导幼儿观察事物时学会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细致观察;在说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大方、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说出不同的意见。这些能力蕴含了很多的秩序性,幼儿在获得这些能力的同时也养成了秩序感,幼儿将受益于终身。
(二)从幼儿家庭入手,发挥家长作用促进秩序感的养成
幼儿离开幼儿园更多的时间是与家长在一起,要使幼儿秩序感的养成有一个连续性,一贯性,就需要与家长合作。家庭环境氛围应该是宁静、舒适、整洁有序的,幼儿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将物品摆放整齐,就像我们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总会注意不乱扔垃圾一样。家长的秩序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作为家长自己首先要对自己有一定的约束,才能对孩子进行引导、提醒,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秩序行为。家长可以经常的与孩子交流、探讨一些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家长还可以将自己的一些好的做法告诉孩子,并鼓励孩子自己做做看。培养幼儿秩序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作为家长要认识到这一点,给孩子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不能急于求成,当然,有时也需要一些硬性的要求,让幼儿认识到有些事情是必须这样做的。
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感,可以说这是一项向长城一样的工程。在艰辛与不厌其烦之后收获的将是一个孩子或者是许许多多个孩子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为了孩子的美好的明天让我们继续坚守这份辛劳吧!
参考资料:
[1](意)玛丽亚•蒙台梭利著. 单中惠译《童年的秘密》. 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年6月
[2]蒙台梭利 著. 付地红、张冬梅 编译. 《三岁决定一生》. 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3]梁志燊 主编. 《家庭中的蒙台梭利教育》系列.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