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高中思想政治情景导入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

时间:2012年12月03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高中思想政治情景导入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围绕教学任务,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形成一定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而把被动的学习过程,变为主动的趋向过程。并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得到情感升华和身心的愉悦。能够主动

  【内容摘要】

  高中思想政治情景导入与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围绕教学任务,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形成一定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而把被动的学习过程,变为主动的趋向过程。并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得到情感升华和身心的愉悦。能够主动的探究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教学情景 探究 问题 合作

  【 Abstract 】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cene introduction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model is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theory, in the teaching around teaching tasks, and create some teaching situation, formed certain problems in teaching. Guide students to explore cooperation, thus the passive learning process, into the trend of the initiative process. And make the students to explore emotional problems get sublimation and the pleasure of body and mind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ctive explore ways and means.

  【 Key Words 】

  teaching situation, exploration, problems,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情景导析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是在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前提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通过创设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启发和鼓励学生通过自我讨论和交流讨论,发现并提出存在的有关科学的问题,继而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去寻求合理的解释。形成最终结论。然后由教师引导,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达到启智、激能、升华情感的教学目标。在整个过程学中,学生须运用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过程的技巧,从中获得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因此在“情景导析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既重视知识的获得,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及过程中科学方法的学习和体验。

  内在关系:情景导析、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是基于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引发问题——合作探究——应用与升华模式展开的。教学任务是依据,应用与升华是目的,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情景——问题——探究”阶段操作过程。该模式实施中,教师的情景创设是基础,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关键,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活动是重心。情景包含问题,而其内在独特的、积极的不确定性,使探究存在,并激励和指导着探究。探究基于情景,始于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着眼于新问题的产生。打个比方,我们把“情景导析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看作是一棵的大树。情景是树干,起支撑作用,贯穿始终。问题是树枝,有其各自的形态,又生成于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空间,起到联系作用。探究则是丰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的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探究活动。基于同一情景的不同学习共同体及学生个体的探究活动有其共性,但更体现它的个性,显示着各自丰富生产力和创造力,作用于最终形成的“果实”及“果实”的生命力。

  情景导析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基本程序

  (一)展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依据和标准,只有很好的利用和把握好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应该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以及前后知识联系目标进行操作。对知识目标的把握应该从: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操作,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上课教学无梯度。应该做到难易得当。对能力目标的培养主要放在学生做题能力和日常行为能力的培养上。情感目标应贯穿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载体,适时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创设教学情景

  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可是学生如果脱离开基本知识的掌握,何来能力的提升。所以素质教育并不是让我们放弃高难度知识的教学,而是让我们不断的提高学生对高难度知识的把握。这样,不是和给学生肩负背道而驰了吗,其实不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高难的知识,如何给学生简单化和直观化的呈现出来,也就是把复杂知识简单化,让学生能够理解,愿意主动的学习,并且学了以后能够运用。而这一切必须依赖一个必然的前提,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搭建一个平等、和谐交流的平台。

  该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情景创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引发作铺垫,目的不仅是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氛围,更在于激活思维,诱发问题意识。首先创设的情景应考虑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能否觉察到问题的存在;其次,情景的创设必须与学习的内容或主题紧密联系;第三,创设的情景应考虑能否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需要和期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教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方向性原则:要求教师创设的情景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特别是通过情景把问题问到“点子上”,所创情景和所提问题要能反映“干什么”。从而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意图清楚,学生成竹在胸。整个课堂有的放矢。第二、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创设情景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关节眼”,要充分暴露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框架结构。依据教学情景探讨的问题必须科学、正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第三、层次性原则:情景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情景、小问题;同时不同的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情景设计时,应该随学生的思维水平而有所区别。同时针对学生实际,学生基础差一些的,可以多辅垫一些,情景创设简单些,采用“小步走”的方式。从而使情景的提出以及情景的解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第四、“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从情景的创设到问题的提出,再到问题的解决,始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归纳,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是这场戏的导演,学生是演员,切忌将知识奉送给学生。

  (三)、强化问题引导

  该教学模式中,情景和探究之间的问题环节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科学探究的角度来说,问题是开启探究大门的钥匙,学生只要清楚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便能主动参与探究。其一,问题存在的本身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问题对探究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动是非常有利的。其二,问题是教学的主线。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吸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即教学活动始终是围绕着包含问题情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开展的。其三,问题是教学的归宿。教学最终结果不应是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而应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学习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问题阶段包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问题”三个环节。

  第一:发现问题:

  呈现的情景只是提供了一个问题的载体,它具激发兴趣,创设氛围的作用。要使情景能激活思维,诱发问题意识,还需要教师在情景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或体验情景及情景中的内容,激发学生应用原有知识,引发思考,使学生先在头脑中有疑问产生。

  第二: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让学生积极、有效的提出问题,首先教师要交还给学生提问的权利,提出问题的机会。其次教师要创建起师生间“对话”、“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

  第三:确定问题:

  问题阶段的关键是要形成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往往会从不同方面提出不同的问题,有些简单问题可用原有知识先予以解决。留下的与当前学习主题有关的问题则是课堂探究的开端。当然,如果其中有些问题目标不是很明确、很具体的,师生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把它转化成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后再开展探究活动。在此阶段中,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确定过程,也是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评价和选择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四)、探究阶段

  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活动是该教学模式中实施中的重心。在“确定问题”进入探究阶段,学生将学习到一些科学方法、科学技能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的、自主的探究氛围,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小组合作的空间,以便于学生能够探究;同时还应提供指导,使学生学会探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探究阶段的主要环节:

  1、自我汲取回味知识阶段

  学生根据教学情景和问题,快速的阅读教材,汲取教材中的重点和目标知识,通过对知识的简单加工,来思考和解决教学问题。

  2、小组内自主交流合作阶段

  学生在形成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问题的认识与周围同学或者本组同学交流经验,发现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困惑,通过组内交流的方式,解决。然后以理论的方式呈现出来。

  3、小组间(整体)交流提升

  在小范围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可以小组或者分片,轮流发言,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多项活动,比如:辩论,反问、抢答,指正等方式。从而解决大范围,难易解决的问题。

  4、师生交流综合提升阶段

  教师依据学生讨论和自我解决的成果,发现学生的不足和对知识理解的缺陷。针对缺陷,重新设置问题。深化讲解,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结论。

  (五)知识引导运用

  教师在教学探究过程中形成的正确的结论,引导学生探究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把知识回归到应用阶段,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一过程,必须从一下几个方面强化:一是知识表述的准确度;二是材料的阅读和把握能力;三是分步解决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四是材料知识的提取与知识的整合能力;五是材料作答的规范性。六是适时情感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