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高校实施国防教育活动载体探索

时间:2012年12月06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国防工程的后备人才。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淡漠、国防观念淡薄等现状,高校应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以有效的教育活动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摘要:国防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国防工程的后备人才。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淡漠、国防观念淡薄等现状,高校应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以有效的教育活动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活动载体

  Abstract: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are back-up personnel for national defense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ims at the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ndifference and a sense of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i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effective carrier of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various forms, multi-channel for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cul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sense of urgency and patriotism.

  Key Words: colleg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ivities carrier

  中图分类号: F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活动。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全民的国防观念,增强社会的国防职能,进而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

  对高校而言,“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1],在高校中搞好国防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进行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以唤起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在和平年代,面对处于物质丰富、生活安逸的社会环境中的大学生以有效载体进行有效的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现状

  (一)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淡漠

  1.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影响了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的形成

  当代大学生,他们多为80、90后的独生子女,生活在知识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时代,享受着较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在父母、长辈和老师们的溺爱中成长,缺乏逆境中的磨练,和对战争的直观感受。他们正处于青年中期(18岁—24岁)走向成熟的关键期,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成熟,但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因此,他们虽然自信独立、心智发达、接受新事物能力也较强,但社会的复杂环境使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变得过分自我,又缺乏自控能力;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却又害怕吃苦,缺乏实干精神;有创新意识,但又好高骛远,内心浮躁。他们往往对社会和他人缺乏信任,“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信奉 “即时行乐”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社会责任感意识淡薄。

  2.现有社会环境制约了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发展

  特别是我国已经长期处在和平时期,二十多年无战事。这种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使一些人逐渐觉得战争已经远去,国防意识意识开始淡化。从中央到地方,从个人到社会,我国还未真正形成全民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机制和氛围。以高校军训为例,内容由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构成的学生军训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培养国防意识最主要渠道之一。当前,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每年对新生都要开展军训工作,但由于可能受到经费、教官人数、时间(与教学冲突)、场地、安全等因素的制约,许多高校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在质量上往往大打了折扣,以至训练内容单调、枯燥,学生兴趣不大,自然军训效果就不够理想,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水平可想而知。

  (二)大学生对世界局势的复杂性缺乏认识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展的两大主题,国际形势总体缓和,但局部威胁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1)文化上,西方敌对势力高喊“中国威胁论”,一直试图以渗透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影视娱乐文化,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来“西化”我们青少年,“分化”中国,妄图“和平演变”中国。(2)军事上,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后,就逐步在中国周边的国家进行“C形”战略布势,只要美国要对中国动武,就可利用C型包围线采取很多种手断、多种进攻方向,甚至同时从几个方向发动对中国的打击。(3)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和当前社会热点等制造动乱,妄图分裂中国。如09年的新疆事件,就是由西方敌对势力组织策划的。我们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面对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潜在的矛盾、冲突和摩擦,往往认识不足,容易被其所利用。

  (三)大学生对国防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深

  大学生生活在象牙塔里,“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军事,国事,天下事,关我啥事”等消极思想在高校中还具有一定的市场。许多大学生眼中保家卫国是军人的事,参加国防建设乃是军队的事,自己既不是军人,也不在部队,关己何事?甚至有些人认为,为国防事业奉献甚至流血牺牲都是在战争中才有的,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社会稳定,生活安逸,战争离得远着呢,何必现在要“杞人忧天”?!还有的大学生娇生惯养,怕晒怕苦怕累,视军训如洪水猛兽,更有的认为军训是学校“无聊”之举,是在为难学生,进而产生抵触、畏难的消极情绪。还有的大学生受社会上各种观念影响,认为国家现在的重心在经济建设,现在谈论“国防建设”是不应景的,只有学好专业知识,考到取更多的职业资格证书,就业找到好岗位才是首要任务,而学习军事理论课程和军训对找工作没有什么帮助,上军事理论课简直是浪费时间。某高校在一个调查结果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虽然认为国防建设重要,但这些都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特别是那些认为国防建设很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学生,也只是笼统说说,自己并没有准备要为国防建设做些什么,甚至表现为对国防建设的冷漠或抵制”。[2]

  由此看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代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国防意识严重缺失,国防知识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有效的教育活动载体探索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对公民进行国防教育不是单纯的军事教育,应当贯穿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军事等各个方面,成为对公民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全社会的教育活动。因此,高校国防教育应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和灵魂,从课内到课外,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式,采用渗透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有组织计划性地营造一个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国防教育氛围。

  围绕日常,对大学生进行国防忧患意识的渗透教育

  国防忧患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特别在远离战争的和平年

  代,这种忧患意识的养成,需要在生活中的各方面体现,在工作、生活、校园、社会、课堂、节假日、媒体、娱乐活动等中进行积极渗透。

  依托节日、纪念日激发爱国主义之精神

  200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对公民进行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各地党委和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群众团体要注意利用重要法定节日、各民族传统节日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组织节庆、纪念活动作为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工作。”[3]我国现可开展国防教育宣传的节日近30个,高校应紧紧抓住这些节日开展纪念活动,一方面宣传民族英雄业绩,一方面教育大学生不忘记历史,提醒人们居安思危。如:清明节——了解军事历史,缅怀烈士;“五卅”反对帝国主义运动纪念日、 “七·一”建党节日——回顾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八·一”建军节——学习国防知识,树立“拥军”意识;“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南方大屠杀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纪念日(胜利日)等纪念日——回顾历史、勿忘国耻;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纪念日——激发爱国热情,抵抗分裂主义;国庆节、春节——珍惜幸福生活,弘扬民族大团结意识……

  运用媒介普及国防知识之宣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报纸、

  等在内的现代传媒手段,因信息量大,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成为具有追求新奇、追求速度、追求实效等个性心理特征的青少年尤其在文化层次较高的大学生们最为青睐的媒介。要提高国防教育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手段,大力开展国防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例如,开设国防网络课程,把国防教育的各种知识、音像资料、信息建成数据库,吸引大学生上网自主学习和参加测试,接受军事理论教育;建立国防教育网上教育基地,可观看所有的军事战争影片、军事纪录片,分析国内国际形势,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严重威胁,开展国防知识竞赛、征文活动等;还可组织力量开发具有娱乐性,体现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尚武精神的游戏软件……总而言之,要运用现代传媒的各种手段,构建立体出宣传的网络,做到“广播上有国防声音、电视上有国防影像、报纸上有国防栏目、网络上有国防网页”,使国防知识之宣传深入人心。

  3.多彩活动牵引热爱国防之志向

  当代大学生具有心智发达,活泼好动,个性张扬,有竞争意识,喜欢接受新

  事物,有冒险精神的身心特点。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的形式上应充分考虑并设计出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载体。如演讲比赛、举办军歌拉练活动、军民联欢活动、军民体育竞技活动、国防知识现场竞赛活动、“爱我中华”小抄报设计大赛、军训剪影摄影比赛(展)、军营一日游活动、与老红军结对、慰问军人家属、军事战争影片赏析等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参与热情也随之高涨,激发了学生们的国防热爱之情。

  军民共建培育拥军爱军之深情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在学校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下,依托专业特长,从“科技”、“文化”、“智力”三方面为部队开展力所能及的拥军活动。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与当地驻军2个部队开展了军民共建工作,学校的二级分院、专业(系)又分别与部队的支队、中队结成共建对子,多年来为部队建立了流动图书站,定期到部队更换图书资料;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经常送“文艺”到军营,为老兵复退演出;经常送“知识”到军营,为部队官兵免费培训计算机技能、“养猪”、“种菜”农业技能、文体技能、就业技能等等。部队为学校在军事训练、军事理论教学方面提供了人员和技术的支持,与学校开展了“校外辅导员”活动,为大学生开展“军营一日”活动提供了保障。

  通过军民共建活动,一方面为部队培育军地两用人才,促进了军队的全面建设;另一方面密切了大学生和人民军队的联系,使大学生在与部队的交往中更加熟悉、了解了军队,了解国防知识、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学到部队优良传统,从而使拥军爱军的国防观念融入大学生心中。

  抓好2个任务,对大学生进行爱军尚武意识的实践培养

  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

  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厉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只有24.2%的农村孩子和15%的城市孩子渴望长大后成为军人;与此同时,在青少年中文体明星的崇拜者大幅上升。青少年心中好动尚武的天性被抑制,刚健勇武之气渐弱,斯文柔弱之气增加[4]。大部分的学生受应试教育、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并不爱好体育,缺乏拼搏精神。

  1.抓好军事训练,磨练大学生的坚强意志

  开展学生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增强爱军尚武意识的重要途径。开展军事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强健体魄,培养优良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意识,练就艰苦奋斗作风和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使其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并为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抓好学生军训应注意几点:①重视军训,精心组织,落实实施。不局限地认为军训就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不为(完成)“军训”(任务)而军训。②严格执行国家对高校学生军训的内容和军训时间上的要求,不因可能出现的经费、教学冲突等原因缩短军训时间,简化军训内容,降低军训质量。③严格管理,强化教育,对个别“骄、娇”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在执行预定的军训内容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学生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④军训形式、教学手段多元化,多开展与军事技能训练相关的军事实践活动,比如针对当今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进行一些模拟“战争”(如简易的电子对抗、指挥自动化、心理战等),使大学生在“实战”条件下感受战争的残酷,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意识。⑤开展一些军事技能比赛,营造和培养一种敢于奋永争先、赶超先进的氛围。如分列式检阅、队列训练比赛、叠被子比赛、体能竞赛、军歌合唱比赛等,都对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和自豪感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2.抓好征兵宣传,鼓励大学生们投身国防建设

  为鼓励广大适龄青年积极履行服兵役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兵员征集质量,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征兵优惠政策,鼓励在校大学生、高校应届毕业生积极参军,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增添新鲜血液。这些政策在广大高校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极大地激发了在校大学生的爱国报国热情,报名征兵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作为高校,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征兵宣传工作,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加强爱军尚武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们将国防意识实践于军营,勇敢投身国防建设,献身国防事业。

  有效开展的形式有:①举办大学生预征(征兵)工作政策解读暨政策咨询宣传”会,现场答疑解惑;②可每年举办“现役高校毕业生士兵典型专场报告会”,让学生感受军营的魅力,个人的成长,榜样的力量;③要求每班召开一次以“国防士兵”为主题的党团活动,学习国防知识,探讨国防建设的意义和内涵;④每个院系开展一次征兵政策的宣讲活动,使每一名大学生都了解到服兵役的重要意义、优惠政策和征兵时间安排等内容的宣传活动;⑤加强与各级主流新闻媒体的联系和合作,利用学校电台、网络、QQ群、校内的宣传板报、校报校刊、电子屏等途径,开展广覆盖、多角度、高密谋的宣传动员,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等。

  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军营一日”活动,组织大学生参观军事院校、国防设施和部队军事演练,甚至可以选取训练优秀的、兴趣广泛的大学生直接参与到部队实战演练中去,使他们切身体验部队生活的与众不同,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崇高与伟大,激发他们的奋斗精神。

  实践证明,越是在和平时期,越要重视大学生们国防意识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励,要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坚持不懈地加强国防教育,激发他们为我国国防建设而努力奋斗、刻苦拼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十三条

  [2] 孙红军. 当前我国国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6(11).

  [3] 王传中, 黄建军.国防精神: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4]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调查报告.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