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07月16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的农机推广工作,为农机推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状况、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分析讨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进行农机推广工作存在农机购置补贴程序繁琐、农机售后服务水平低、新购农机培训不足、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结论】为解决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加大补贴力度、缩减补贴程序、推动补贴公开高效落实、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售后服务质量、加强培训、提升农机操作人员专业技能以及合理配置农机装备的结构等方面,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理论性建议。
关键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推广
前言
国家的经济实力是由社会人才、经济发展与原料及粮食储备量等决定的。农业作为我国最基本的产业之一,在国家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生产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推进,国家为我国农民出台了农业机械购置的补贴政策。此政策的出台,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提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升,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1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概述
当前,我国农业的产业形式随着现代化发展而逐渐提升。2020年召开的农业机械化说明分析会上对我国农业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以绿色环保、智能高效为主题,大力推广新型现代化农业机械;中央财政全面支持我国农业发展,其中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体现在多方面,如对农户购置高科技农具与农耕器械进行财政补贴[1],贷款购买农具实行利息酌减,对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农户实行金额补贴等。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对农业机械购置进行大力补贴,使先进的农业机械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以提高种植业农民的经济收益,将年轻人留在农村,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补贴的发放与管制,确定资金的流向,以此来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并加固国内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2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状况
2.1 补贴资金总量不断加大
我国的经济与科技都在不断地发展中,早在2014年,我国就开始推行由发展农业机械来促进农业发展的方式。之后我国推出了农业机械的补贴政策,为鼓励农户使用科技含量高的农具进行农业生产,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为国内农民进行补贴款的发放。随着时间的推进,从2018年开始,我国中央政府对农机的补贴逐年稳步上升,使许多农户通过购买高科技农具获得更高的农作物产量,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2 补贴对象日益明确
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实行的初期[2],将农业补贴的对象确定为合作社等经济组织,随着国家的政策改革不断深化,逐渐将补贴对象划分的更加细致,由合作社组织变成了农工,后来慢慢将补贴对象进行更大的覆盖,到如今,农场、农林以及养殖类都已纳入补贴对象范围内。由此可以看出,农业的补贴已经从对集体的补贴变成了对个体的补贴,使资金分配变得更为精准,且能更好的保障资金的流向。更改传统的农户补贴选取原则,进行公开、公正、透明的有针对性的选取原则,进一步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
2.3 补贴范围逐渐全面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不仅仅是明确了补贴的对象,农业机械的补贴范围也更加广泛,从耕种、养殖、畜牧以及水产等多个领域的多种农具进行补贴。我国实行农业机械的补贴政策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使我国的农业发展更均衡、更全面。将农业补贴延伸到各种农业生产领域中,尽量实现国内刚需的农业生产种类全覆盖,促进农产品从生产到产出、再到加工的全流程的推进[3],使国内的农业生产发展更加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2.4 补贴方式日趋合理
国家实行农机补贴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产力。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有一定生产上限,半自动化甚至人工进行农业生产,远不如进行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优秀。因此,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的补贴,一是为了促进农民进行农具的更新,从而提升生产力;二是生产力的提升会为农户带来更可观的收入,使农业生产进入一个良好的循环。改变补贴发放的方式与明确的补贴对象选拔也是补贴方式合理改进的一项举措。进行全方面的补助资金管理,使农民可以得到更大的实惠和便利。
3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效果
3.1 农业水平上升,农机装备优化
我国国土资源雄厚[4],农业与畜牧业等占地面积广阔。为保证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粮食产量,国家推行了农业机械的补贴政策,以此来大幅度的提升农户的农作业水平。自从农户得到相应的补贴后,许多农户以自身发展为基础,购置了新的农业机械设备。对农户实行农具补贴措施使中小型农户进入了新的农业耕种时期,由传统的人工到半自动,再向全自动的方向进行更新与升级。农业设备的优化促进了农民的农作业主动性与生产积极性,使曾经困扰农户的资金压力逐渐得到缓解。农机装备上也进行了创新,致力于更智能化与优质性,全面提升我国的农业机械结构水平,使农户的生产与经济条件实现了全方位的提升。
3.2 劳动强度下降,农户经济收入提高
农业设备顾名思义就是为提高生产力向农户提供的农业工具。农具的消费群体是中小型农户及合作社等。在国家对农机的购置采取补贴政策后,平时因价格昂贵而购置困难的问题得到缓解。农民在使用新购置的农机进行作业时,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作业效率,降低了农户农忙与农作物收获时期的劳动强度,更节省了大部分的时间与劳动量。工作强度降低,农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除农业外的其他副业生产,对提升农户收入以及农村城镇化的实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作物产量提升
在我国对农业机械进行普及与政策补贴的过程中,农业机械的推广程度大大加深。农户进行新式农机进行耕作和生产时,自然而然的改变了整体的农业结构,从传统农业生产结构向现代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令农业的生产方向更加集中。机械化的农业水平加深,不仅能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从土地资源的可循环发展上看,科技含量更高的农具也可以避免土地资源与种子等的更多消耗,最大限度的发挥农业耕地面积的优势,使每一粒种子和每一寸土地都可向农户回报更多[5],这样一来也降低了农户的耕种成本。通常,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产量不稳定。然而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的科技水平与自动化程度提高,使农作物能够不断地高产、稳产。现阶段,国家为鼓励农业的发展,通过发放农机补贴的办法来提高高科技农业机械的普及率,大力促进农具的更新,合理配置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设施,使高科技的农业机械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生产链条,促进农作物产量稳定提升。
4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进行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4.1 农机购置补贴程序繁琐
虽然中央政府为农户制定了相关的资金补助政策,加之国家制定了一定的法律规定,但由于补贴金发放系统中的细则与规定每年都有一些变动,为实现公平公正的补贴补助发放,加入了更多的步骤和管理程序。层层的分配以及金额的调度,加上申请材料与注册、授权等的审核工序阻碍了补贴金的迅速发放,导致补贴金发放延误。甚至会出现农耕时期已经过去,补贴金还未到账等情况。因农机的补贴金发放覆盖面积在逐年上升,对于制度与管理的不足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国家中央政府在实施补贴政策的发放方案上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传统的合作社拨款采用直接发放的形式,缺乏了一定的公平性。如今为确保公平性,增加了具体核实要求,并随机对该地区的受益农户进行核实。但也因此补助金的发放流程变长,导致了过程繁琐,效率不高。
4.2 农机售后服务水平低
在农户使用中央政府下发的补贴进行农业机械的购置时,会出现购置的农业机械质量不均等情况。究其原因大都是,政府对农机的补贴款项中,对同种类与相同档位的农业机械的津贴标准一致,这就可能导致不良厂商以低质、价廉、售后服务低劣的产品抢占市场。对于一些私营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生产企业来说,产品收益仍旧是第一位的。他们通过对农业机械的内部结构进行“缩水”,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农户,以此不合法的手段来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农户对农业机械的了解并不多,只能从农具的销售渠道来进行农具的性能了解。又因大部分农民经济状况一般,价格更低的农业机械对农户更有吸引力。这就出现了大部分农户选择了一些没有长时间售后保障的小生产厂家生产的农具,放弃了价格比其高出2成以上的一线品牌农机。往往因为这种错误的选择方式,在后续的使用中故障频出,维修中投入的时间与金钱成本反而更高。农民在购买农机后,会因为农耕机械的本身质量问题、农户使用不当或遭遇恶劣天气等原因使农机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农村应该设立农机维修的专业维修团队,确保农机的售后服务。另外,有些村镇修理场地的设置比较偏僻,大、中型农机设备在出现问题时,很难直接进行修理;或有些农具的小问题较多,不便于维修人员修理,虽然这些农具出现的是小问题,但也是十分影响生产的。
4.3 新购农机培训不足
一方面,随着国家的发展,科技水平逐步上升,农业生产的发展已经趋于规模化、集约化。另一方面,城市化的发展,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农村的年轻人以及强壮劳动力大量流失,使中小型散户生产力低下,收入降低。在农村的中小型散户中,只剩下一部分中老年和病弱的劳动力,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对价格高昂的农机购买积极性不高,加之因农业机械市场规范性不高,使他们购买质量较差的农具,从而导致农业机械不能正常使用,甚至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农户购置科技化农机的积极性就更低。政府对农业机械的补贴并不是为农民进行全款的补贴,而是补贴一部分或在农户进行贷款购置农具时,减免一定的利息等。对于昂贵的农具,农户一般望而却步。受农村剩下的劳动力,大都集中在中老年的年龄段,由于文化水平的制约,即使他们拥有较为先进的农业机械,其对机械的使用也仅停留在完成基本操作的水平上,并不能充分发挥高科技机械的能力。因此对购置农业机械的用户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他们正常使用机械和对机械保养的水平,才能发挥先进农业机械的作用,提升生产力。
4.4 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
由于对农业机械推广和宣传不充分、不完善造成当前很多农业机械的装备与机具的配置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一些新型农耕机具有一机多功能的效能,一次作业可以完成多项功能,而且还绿色、环保,但此类机械设备价格较为昂贵,因此普及率十分低。大多数农民认为传统的农耕器具在使用中没有大问题,只是需要多套设备、多几次作业,不愿意更换传统的机具,这就造成机具结构配置不合理。另外,在进行实际农业作业过程中,大部分农户并没有根据不同的作业环节选择适当的农机具,造成装备结构应用不合理,导致生产效率欠佳。有些中小型的农机具生产企业对农机进行生产时,以好卖为主。农具可开发项目虽多,但并没有被实施。农机装备的配置结构不合理,导致各种配套农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农民带来新农机与传统农机使用感觉差不多的错觉,降低了农民更新农机的积极性。
5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做好农机推广工作的对策
5.1 缩减补贴程序,推动补贴公开高效落实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稳定、农机的购置补贴金额发放稳定的今天[6],现在需要政府通过进一步改革来缩减过去繁琐的补贴程序,推进补贴金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发放。信息化社会中,大数据的出现使国家连成一个整体。为深化改革目标,政府也应当带动农村的信息化进程与发展,将农户的信息进行调查与整理,向农户讲解农机购置补贴金的惠民、利民作用,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对于较为繁杂的补贴程序来讲,应当适当的对补贴金发放流程进行缩减。政府在进行核实与审批时,将科技化的大数据信息与农户的信息进行融合,加快审批速度。鼓励农户进行网上申请,完善补贴的审核流程,使补贴金的发放更高效。
5.2 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售后服务质量农业机械在进行作业时,如果机械自身质量不合格,不仅会影响农作业的生产进度,严重的甚至会危害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了保障农机的质量,就要对农机的生产企业制定相应的生产质量规范,特别要从中小型的农机生产企业抓起,严格打击生产农机的三无厂家。全面升级农机的售后与维修服务项目。在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点基础上,成立专业的现场修理团队。如大中型农具在生产中出现问题时,可派出专业的修理人员到现场进行上门服务。
5.3 加强培训,提升农机操作人员专业技能对于购置新型农机的农户来讲[7],许多新型的设备较为复杂,使用时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如操作不熟练,可能会妨碍新型农机发挥应有的作用;若使用不当,可能会产生故障,不能工作;或者会造成农机内部元件过早磨损,从而直接影响农机的使用年限。近年来,因内部零件问题而导致的误伤时有发生,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农机的用户进行指导与培训。为规范农户的使用,在进行农机售卖时,生产厂商要为农户进行详细的讲解;必要时生产厂商要举办用户培训班,使用户完全了解新型农机的使用与维护,避免因操作失误而损伤农机,或误伤操作者自身等问题的发生。政府严格按照法规要求农机厂商为农户进行详细的讲解,直至农户对农机操作熟练度上升。也可以选择优秀的先进农户进行学习,提升农户的专业知识水平。
5.4 加大补贴力度,提升农机装备结构合理性在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的产量是最值得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国家对农产品的需求量上升,对必要的农业产品如水稻、甘蔗等有了更多的需求。为提升农户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大补贴力度,鼓励农户使用有科技含量的设备进行生产。对于大型、复杂的农业机械,为解决某些农户购买资金短缺的问题,也可以鼓励几户中小型农户同时购置一台机器,进行联合作业,共同提升生产效率,也促进了多户经营与发展。
6 结论
国家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基础行业的稳定建设和发展,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家繁荣的大前提。为促进农业的发展,就要与当今的现代化相结合,因此,新型农机也成为了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以新型农机为农业的硬件基础,农民就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创造出更大的农业财富和社会价值。国家采取的农业扶植政策与农机购置补贴的具体措施,鼓励农民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改革,使新型现代化的农业设备在农村得到大力推广,这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必要措施。农机的价值不仅是为农民带来利益,更是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与储备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文利.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做好农机推广工作探讨[J].河北农机,2020(11):29-30.
[2]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就2021—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工作答记者问[J].农民文摘,2021(5):19-22.
[3] 潘顺峰.河池市金城江区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践与思考[J].广西农业机械化,2021(1):23-25.
[4] 杨灿贞.新形势下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措施与分析[J].时代农机,2020,47(1):4-5.
[5] 张团枝.做好当前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几点建议[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8):55
选自期刊《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第4期
作者信息:黄晓娜(广西藤县天平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广西梧州 54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