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浅析低碳理念对园林设计的重要影响

时间:2012年12月27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低碳理念与中国天人感应、以人为本的传统思想不谋而和,因而在中国园林设计的“低碳化”的道路上,因地制宜、自然和谐、天人感应,以及以人为本是其根本意义所在。“低碳”园林的提出不仅是对“低碳”理念的呼应,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与继承。

  【摘要】:低碳理念与中国天人感应、以人为本的传统思想不谋而和,因而在中国园林设计的“低碳化”的道路上,因地制宜、自然和谐、天人感应,以及以人为本是其根本意义所在。“低碳”园林的提出不仅是对“低碳”理念的呼应,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与继承。

  【关键词】:低碳;园林设计;城市环境

  Abstract: Low carbon idea naturally fits Chinese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traditional ideas don't strive for but and, thus in the Chinese garden design "the low carbon on the roa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natural harmony, telepath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and it is with the person this is its basic meaning. "Low carbon" garden of not only t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low carbon" echo, also is the retur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heritage.

  Key Words: low carbon, garden design, urban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试图为人类提出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自此之后,“减排”“低碳”便成为了一种流行全球的时尚。哥本哈根会议的召开对沉迷于经济荣耀之下的人类来说,无疑是一次当头棒喝。虽然会议中各国就减排问题仍然各有保留,然而会议所引起的人类对当今生活状况的普遍担忧和反思,以及对“低碳”“减排”理念的高度认同,却是十分令人欣慰的。由此,此次会议也被称为是“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根本哈根会议是一次了不起的开幕,由此兴起的“低碳生活”热潮为人类面对由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污染、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增多等环境问题,以及生活健康和幸福指数下降等社会问题,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在随之召开的各大环境会议上,“低碳”“减排”便成了核心探讨的问题。

  1、 低碳理念在中国的发展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中国十分积极地响应节能减排的世界号召,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就做了题为《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国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更上一层楼,而“低碳生活”也成为了国人的普遍共识。在2010年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世界大会上,“人与天调,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会议主题,将“低碳”理念进一步深入城市建设与市民生活之中,并推动了新一轮以“低碳”园林建设为核心的城市竞赛。低碳的主题是抓住自然的核心,一方面减少人为生硬的干涉,另一方面尊重自然的意愿,统而言之便是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理念成为城市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这不仅是对国际环保呼吁的应和,更是对中国传统天人和谐观的回归,可以说“低碳化园林”的发展既是大势所趋,同时也是众望所归。

  2、低碳理念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低碳(low-carbon)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低碳的园林设计则是通过扩大绿化,从而增强城市对温室气体的消化能力,缓解城市大气污染、生态恶化、热岛效应等环境问题,同时也可以缓解市民的紧张焦虑,增强幸福感。总的说来,中国园林设计已经走在了“低碳化”的道路上,而其低能耗、低污染的和谐观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就近取材 因地制宜

  “低碳”化园林的特点就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绿色植物、阳光、空气和水分等自然条件,营造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因此所谓因地制宜,重点就在于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有生态的完整性。在园林建设中,在充分尊重自然环境的原则下,“因势利导”地将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进行有机整合,往往能够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我国苏州园林的设计,往往就是在自然生成的前提下,加上一些简单的人为点缀或者修缮,结果却能够在有限地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遐思和愿景,使得“园林”作为一种建筑群能够生出一种自然的灵性和生命力,从而也将人们对它的观赏和体验提升到了一种“境界”的高度。换句话说,因地制宜的根本目的便是达到人为景观能够与当地原有景观保持相对的完整性,从而促使生态的和谐与人们情感体验的升华。

  2.2 环保低碳 生态和谐

  “低碳型”园林的建设,其核心在于各种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的合理、循环利用。循环,正如上文所言,其既然强调的是物尽其用,那么自然能够大大降低园林建设中的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废弃物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另外,“循环”即“再生”,通过各种富有创意的想法,将景物的生命力源源不断地挖掘并展现出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如今许多园林设计师都喜欢通过对废弃物的再次表达,体现出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从而形成了一些造型奇特、趣味知足的园林小品,进而成为整个园林艺术中的一大亮点。例如以易拉罐堆砌而成的十二生肖,以建筑剩余的砖石自然镶砌而成的园林路面,以及利用死树构造出的“枯木逢春”园林景观等等,都为园林带来了一份别样的情趣。另外,“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再生理念,即以植物的死干、枯枝、落叶、树皮等作为园林的生物化肥、建筑材料等,往往能给市民带来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

  2.3 以人为本 天人感应

  坚持“低碳”的园林设计原则,即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化石能源日益匮乏的世界大背景下,我们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同时又是我们对中国传统天人观和建筑观的继承于发展,因此“人与天调,和谐共荣”则可以说是低碳型园林建设的八字箴言。它意味着低碳型园林不仅是现代的,也是历史的,不仅是时尚的,更是底蕴深厚的。“人与天调,和谐共荣”是低碳型园林的追求和目的,而“以人为本,天人感应”则是低碳型园林的本质所在。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有了毋庸置疑的显著提高,然而据统计,人们的幸福指数非但没有相应的提高,反而有了明显的下降,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事实证明,人们的幸福指数与物质发展水平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高压的生活环境却日益加重了人们的焦虑情绪。因此,低碳化园林景观不仅是一种环境的过滤,更是一种心情的过滤。低碳型园林讲究天人感应,也就是遵循一种与自然的高度契合,从而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成为一种焦虑情绪的净化器。

  结语

  城市生活的低碳化是国人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要求,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同时也是中国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的表现,因为它体现了中国人作为地球公民的责任感。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园林设计曾经过多的依赖于人为景观的构造,一味地追求奢华与现代化而忽略了生态和谐。因此,低碳理念对园林设计最大的影响,便是重拾园林设计中对自然景观和原始生态的重视,以追求自然与人为的和谐。

  参考资料:

  [1] 胡维佳 杨柳青. 浅析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J]. 北方园艺. 2011

  [2] 李丹.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城市规划政策与管理[D].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4

  [3] 陈群元 喻定权. 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构想[J]. 现代城市研究. 2009

  [4] 顾朝林. 低碳城市规划发展模式[J]. 城乡建建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