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年02月05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摘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理,利用自然的力量并辅以人工措施,使已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本文通过对姚安县8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践与成效,以及对生态修复工程监测成果的分析,说明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对轻度水土流失区防治水土流失,恢复植被群落,改善生态环境,是完全可行的;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值得推广实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实践 成效
Abstra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s based on the human and the natur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rinciple, use the powers of nature and complementary with artificial measures, make the damage of ecological system can be recovered, soil and water loss under control.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YaoAnXian 8 year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project practice and effect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jec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monitoring results, keep that soi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soil and water for mild local preventing soil and water loss, restore vegetation communities,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is completely feasible; Keep the soi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ee province is the effect of soil and water loss macro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s worthy to be popularized implementation.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actice results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姚安县是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县,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全县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经济建设造成多种危害,制约着姚安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自1989年开展长江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作以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由于治理面积广、难度大、资金缺乏,致使治理程度不高,强度、中度流失面积减少,部分转为轻度流失,轻度流失面积仍然很大。因此,需要转变传统的治理思路,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工程,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姚安县2002年被长江水利委员会列为长江流域十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根据水利部、长江委对搞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姚安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探索和实践。
1生态修复工程概况
1.1工程区基本情况
姚安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区位于姚安县东南部的大龙口镇和前场镇,总面积为292.90km2,工程区涉及2个乡镇,16个村民委员会,91个自然村,8178户农户,总人口36802人。土地利用现状是:耕地24.94km2,有林地105.28km2,疏幼林134.73km2,经济果木林14.95km2,荒山荒坡2.14km2,水域1.34km2,非生产用地4.06km2,难利用地5.46km2。
1.2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
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是:流失面积138.11km2(轻度流失面积为134.73 km2,占流失总面积的97.6%;中度流失面积为2.15 km2,占流失面积的1.6%;强度流失面积为1.23 km2, 占流失面积的0.9%)。全年土壤侵蚀量为16.40万吨,土壤侵蚀模数为1204吨/km2.年。
工程区水土流失特点是:工程区实施过"长治"工程第一期和第三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严重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强度、中度流失面积减少,部分转为轻度流失,轻度流失面积增大。以疏林地、幼林地为主要流失地块的轻度流失面积较大,轻度流失面积为134.73 km2,占流失总面积的97.6%。
2生态修复工程措施
根据工程区土地利用现状和水土流失现状、特点,适合用生态修复的方法,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植被恢复,来达到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姚安县编制了《姚安县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封禁治理134.73km2为主,退耕还林1.23km2、补植补造2.14km2,辅助措施建沼气池650口、节柴灶2500眼等生态修复措施,建监测点三个。项目总投资269.6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90万元,地方配套30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投劳折资139.61万元。
2.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姚安县成立了"姚安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修复工程建设中的日常事务;为使生态修复工程有章可循,制定实施了《姚安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管理规定》,以文件形式下发到生态修复区乡(镇),明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工程区乡(镇)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实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目标责任制,认真组织实施。
2.2加强监督、行政执法力度
姚安县在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中,对开发建设项目加强监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域内进行的开发建设类等项目,必须由中介机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在编制完成后报送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根据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完善后,由开发单位业主提出书面申请,报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审批。二是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按照各自的职能,严格把关,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域内的"三同时"工作,切实把水土保持方案列为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从源头上把好关,开发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审批的水土保持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落实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2.3实施封禁治理
对疏林地、幼林地为主要流失地块的轻度流失区通过封育保护,尽快遏制水土流失,大面积地进行生态修复,加快治理进度。1是制定了《姚安县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管理规定》,严禁采伐林木,严禁放牧,严禁毁林开地,严禁采药、采树脂、掘根、剥树皮等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并明确了违反规定的处罚办法;2是建立工程区县、乡、村、组四级管护责任制和管护网络,落实封育管护人员等措施,加强工程区疏幼林地的封育管护工作;3是建立生态修复工程封禁碑、设立封禁桩等封禁标志,明确封禁内容、范围;4是制定了"三定三统一"制度(定轮伐树种、定奖惩、定轮伐负责专人,统一轮伐时间、统一轮伐地点、统一轮伐采伐量)的办法,做到合理而有限度地利用森林资源,解决部分群众能源问题。
2.4实施退耕还林和补植补造:
对工程区内坡度≥25°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种植经济果木林,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对工程区内疏林地,进行补植补造,增加地表覆盖度。
2.5实施辅助措施:
(1)通过建设和改造基本农田,增加粮食单产,解决吃饭问题;(2)通过建设沼气池、节柴灶,推广太阳能、以电煤代柴、生食饲养等节能措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缓解了封禁治理与生活用烧柴的矛盾,确保封禁治理措施封得住、管得好;(3)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生态自我修复。鼓励农民种植经济蔬菜,在退耕还林地块鼓励种植蚕桑经济林、板栗、核桃等果木林,促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封禁治理。
2.6进行监测评价:
为评价生态修复工程的成效,提高生态修复工程科技含量,姚安县与西南林学院合作,在生态修复工程区建立疏林、幼林和坡耕地监测点,建设径流观测场,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力量、技术手段在生态修复区开展植物群落变化、林草生长量变化、土壤肥力变化、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变化等方面的监测评价。
3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成效
姚安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修复面积138.20km2,其中:封禁治理134.73km2,退耕还林1.40km2,疏林补植2.07m2,节柴灶2500眼,建设沼气池650口,完成土石方51.60万方,投工投劳25.36万个工日。完成投资654.36万元,其中:中央生态修复专项资金90.00万元,小流域治理资金76.00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53.36万元,县级各部门投入资金235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加速了工程区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3.1生态效益
1、林草覆盖度由修复前的41.05%提高到现在的87.02%;2、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土壤侵蚀量减少,流失程度减轻。通过径流小区观测,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土壤年侵蚀量由实施前的16.40万吨减少至实施后的4.59万吨,减少11.81万吨;侵蚀模数由实施前的1204吨/年.km2减少至实施后的332吨/年.km2。
3.2经济效益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封禁治理、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节柴改灶、建沼气池等修复措施,通过森林蓄积量增加、种植经济果木林果品增加、节柴节能产生经济效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的标准和方法,采用2003年我县综合平均物价和项目区调查分析资料计算,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产生经济效益2038.98万元。
3.3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加速了森林植被的恢复,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修复区年保水量增加3092.05万吨,减少了地表径流,起到了蓄水调洪作用,减轻了下游洪涝灾害和干旱威胁。年保土量增加11.81万吨,减轻了下游、坝塘、河道、沟渠、农田的泥沙淤积,保护了水利设施,保护了农田。
3.4监测成果
姚安县在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中与西南林学院开展科技合作,经过对生态修工程实施8年的监测及研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监测及科研成果:
3.4.1水土流失面积减少,动物种群数量增加
工程区生态功能最脆弱的陡坡耕地、疏幼林面积显著减少,水土保持林、经济果木林、人工封育保护等新的生态系统类型面积明显增加;动物种群数量增加,出现了以前很少见到的高原兔(Lepus oiostlus)、长耳号(Asiootus)、松雀鹰(Accipiter uirgatus)、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草游蛇(Amphiesma stolata)、雉鸡(Phasianas colchicus)、白鹭(Egretta garzetta)、白头鹎(Pycnontus sinensi)、山雀(Parus major)等动物。
3.4.2植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工程区实施封育管护和建设水土保持林后,单位面积生物量显著提高,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水土保持林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增加最多,是荒地的10.4倍;封育管护区植物物种数量和物种的个体数量增加最快,分别是荒地的3倍和1.7倍。详见表1:生态修复区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群落结构及生长量调查表。
表1:生态修复区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植物群落结构及生长量调查表
生态系统类型植物种类数量(株/m2)郁闭度(%) 地径(cm)平均高度(cm)均匀度(株/m2)物种丰富度(种/m2)
荒地①老鸦泡Vaccinium fragile Franch222 92163
②小石积Osteomeles schwerinae5 9.2
③荩草Arthraxon hispidus209 6.1
水土保持林①车桑子Dodomaea uiscosa(L.)Jacg105960.5570.52884
②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280.367.5
③黑荆树Acaaia mearnsii26.2320.1
④荩草Arthraxon hispidus153 70
封育管护①山麻黄Ephedra gerardiana4298 草57.4 灌34.03689
②戟叶火绒草Leontopodium dedekensii21
③荩草Arthraxon hispidus301
④蔗茅Erianthus rufipillus1
⑤老鸦泡Vaccinium fragile Franch1
⑥粗齿鳞毛蕨Ryopteridaceae1
⑦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1
⑧常绿蔷薇Rosa spp1
⑨棠梨Pyrus detulaefolia Bunge1
3.4.3土壤理化特性得到改良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生态系统的土壤理化特性得到改良。荒地垂直剖面的平均土壤容重分别比水保林和封育管护区大7.2%和17.7%,坡耕地比梯田大9.7%;水土保持林地和封育管护区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荒地高47.0%和14.4%;梯田的全N(氮)含量大于坡耕地22.5%,水土保持林和封育管护区的全N(氮)含量分别大于荒地48.4%和41.8%;梯田的全P(磷)含量大于坡耕地15.8%,水土保持林和封育管护区分别大于荒地27.1%和13.6%。详见表2:生态修复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能表。
表2:生态修复区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理化性能表
生态系统类型土层深(cm)容重(g/cm3)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N(%)全P(%)PH值
荒地0~201.635.430.611.270.0350.0237.67
20~502.1423.4417.911.360.030.028.57
50~1002.1824.3219.11.180.0260.0167.37
水土保持林0~201.9228.8521.261.760.0580.0226.99
20~501.6429.8323.871.890.0450.0296.72
50~1001.9924.421.131.950.0320.0246.79
封育管护0~201.4534.7130.621.520.0520.0286.93
20~501.7428.4823.91.520.0320.0236.63
50~1001.8419.7716.131.320.0450.0166.77
坡耕地0~201.2744.9841.051.480.0580.0658.29
20~501.6731.2524.431.190.0580.0488.08
50~1001.3635.2932.831.260.0580.0487.54
梯田0~201.2146.2335.511.250.0520.057.8
20~501.245.7431.560.920.0450.0517.87
50~1001.5132.3626.50.880.0450.0387.97
3.4.4土壤流失明显减轻
封育管护自然恢复坡面的土壤流失量分别比荒地和坡耕地减少36.3%和32.7%;水土保持林坡面的土壤流失量分别比荒地和坡耕地减少32.9%和29.2%。
4结语
(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对水土流失轻度区,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当地植物群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是完全可行的。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治理成本低,效益显著,是费省效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办法,值得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焦居仁 《生态修复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水土保持,2003,第1期
[2]焦居仁 《生态修复的要点与思考》,中国水土保持,2003,第2期
[3] 刘国彬 杨勤科 陈云明等制 《水保生态修复的若干科学问题》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作者简介:陈兴红 ,1965年出生,男性,汉族,籍贯:云南 姚安 水土保持工程师 农学学士 从事水土保持规划及综合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