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咨询

让论文发表更省时、省事、省心

浅谈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管理

时间:2013年03月04日 分类:推荐论文 次数:

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随即多变,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泛,不易准确测量。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举措。

  杨秀君

  (新疆吐鲁番地区环境监测站,新疆  吐鲁番  838000)

  摘  要: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随即多变,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泛,不易准确测量。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举措。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处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802-(2012)06-00-

  Discussion on Quality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Management

  YANG Xiu-jun

  (Xinjiang Turpan Distri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Turpan 838000, Xinjiang, China)

  Abstrac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bject has complex composition and changeable, it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ime space order of magnitude, not easy and accurate measur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quality system, it must innovate ceaselessl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quality manag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processing; quality control

  0引言

  环境监测对象成分复杂,且随即多变,时间空间量级上分布广泛,不易准确测量,特别是在区域性、国际间大规模的环境调查中,常需要在同一时间内,由许多实验室同时参加,同步测定(例:国控、省控江河湖库的水质),这就需要各个实验室从采样到结果所提供的数据有规定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及作出正确的结论。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程序,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仪器设备,地域等差异,难免出现调查资料互相矛盾,数据不能利用的现象,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1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采样、运输、贮存、样品预处理、实验室供应,仪器设备、器皿的选择和校准,试剂、溶剂和基准物质的选用,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技术培训,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南和手册等。

  目标要求: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达到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准确性:测量结果与客观环境的接近程度。    精密性:测量结果具有良好的平行性、重复性和再现性。    代表性:在代表性的时间、地点,根据确定的目的获得的典型环境数据的特性。     可比性:采样、监测全过程可比,国际间、行业间、实验室间数据可比。    完整性:指按预期的计划取得的系统的、周期性的或连续的环境数据的特性[1]。

  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系统及其要点

  图1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系统

  质量保证是对监测全过程进行技术、管理上的监督,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控制质量,保证数据的可靠可比性。提高分析的质量还得靠操作技术。质量控制是质量保证的一部分,更是一个的系统见图1,它主要是对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包括:a)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自我质量控制的常规程序,反映分析质量稳定性,包括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密码样品分析、质量控制图;b)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实验室之间)--由常规监测以外的中心监测站或其他有经验人来执行。同时,我们还要强化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系统的要点把握见图2。

  图2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要点

  3监测数据的误差统计处理

  真值是指某一时刻和某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出的客观值或实际值,包括:理论真值、约定真值、标准真值。准确度是测定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通常用误差表示。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误差主要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

  绝对误差:测定结果与真值之差。只能显示误差绝对值的大小,不能完全反映准确程度。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值之比。3.1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又称为可测误差或恒定误差,主要由测定过程中某些经常性原因造成。在重复测定过程中会重复出现,对测定结果影响比较固定。系统误差产生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a) 方法误差:方法本身不够完善而带来的误差;b) 仪器误差:由仪器不够准确造成;c) 试剂误差:试剂或蒸馏水不纯;d) 主观误差:分析人员造成。    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用公认的标准方法与某测定方法比较,找出校正系数,进行校正消除;对仪器误差,可事先将仪器或容器校正;试剂纯度不够使用空白实验校正;建立统一的操作规程,严格的操作,可克服主观误差。

  3.2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主要由偶然原因引起,数值大小不定,初看起来无一定规律性,但当测定次数增多,它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偶然误差决定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系统误差决定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偶然误差的消除方法:根据上述规律,测定次数越多,分析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的随机误差越小,因此,多次重复测定,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随机误差。增加测定次数,再减免了系统误差的情况下,其平均值就越接近于真值。3.3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主要因工作粗枝大叶、不守操作规程等原因引起,它明显地歪曲测定结果,因而一经发现必须及时改正。

  4监测结果统计处理

  离群值检验(可疑数据取舍)。     离群值:指明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     可疑值:可能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其是离群数据的测量数据[2]。4.1狄克逊(Dixon)检验法

  适用于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离群值。

  a) 将测量数据从小到大排列x1, x2, … xn,  x1和xn分别为最小可疑值和最大可疑值;

  b) 求Q值;

  c) 根据给定的显著水平及样本容量查得临界值Qa;

  d) 判断:

  若Q≤Q0.05,  则可疑值为正常值;

  若Q0.05<Q≤Q 0.01, 则可疑值为偏离值(不剔除);

  若Q>Q0.01, 则可疑值为离群值(剔除)。4.2克鲁勃斯(Grubbs)检验法

  适用于检验多组测量值均值的一致性,剔除多组测量值中的离群均值;也可用于检验一组测量值一致性和剔除一组测量值中的离群值。

  5实验室质量控制

  5.1基本条件

  仪器正确使用和定期校正,玻璃仪器的选用和较正,化学试剂和溶剂的选用,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试剂的提纯,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工作,分析人员的操作技术和分离操作技术等。

  5.2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

  a) 监测分析人员的要求:持证上岗、分析技术、实验要求、准备工作、记录、清洁安全、道德;b) 监测质量保证人员的要求:熟悉、监督、检查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各项内容的实施情况、质控、质保技术;c) 实验室的安全制度:安全设施定期检查(通风橱、防尘罩、排气管道、灭火器)、仪器定位、规章制度、安全(门窗水电煤气,实验室内不准吸烟、吃零食等)、消防器材定期检查[3];d) 药品使用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剧毒  双人管理制度,双人共同称量,登记用量;易燃易爆试剂放阴凉通风处,氰化物不在酸性环境下使用,不得在实验室大量存放,H2SO4使用,缓慢加入到水中;器皿不混用;通风橱内进行;e) 仪器使用管理制度:精密仪器专人管理;培训后使用;事先检查,事后清理;安全检查;f) 样品管理制度:采集、运送、保存、样品容器处理、样品登记、验收及保存。

  5.3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

  控制方法:比较实验(不同方法);对照实验 (对标样进行平行分析);加标、密码样品等(偶尔做的样品);质控图是目前世界上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经常做的样品)。

  5.4实验室质量考核

  a) 考核内容:分析标准样品或统一样品;测定加标样品;测定空白平行,核查检测下限[4];测定标准系列,检查相关系数和计算回归方程,进行截距检验;

  b) 标准品发放:样品或统一样品应逐级向下分发。    通过质量考核,最后由负责单位综合实验室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作出评价并予以公布。各实验室可以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纠正。6结语

  为了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还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举措。如:a) 召开质量管理者会议。对在监测报告三级审核中发现的技术难点问题或容易引起纠纷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以会议纪要形式作为内部技术规定,补充指导现场监测人员开展工作;b) 编写典型案例。及时总结典型案例的经验教训,开展针对性技术交流,举一反三防此类似问题再现;c)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检查。在年度计划中,将所有质量管理活动文件化,明确质量管理目标、任务、分工、职责和进度等。在日常工作中,增强质量监督和检查力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按程序改进并对其改进后的效果进行验证[5];d) 建立技术考核制度。每季度组织一次技术考核检查,检查内容涉及新项目能力建设、监测分析方法的使用、对超标数据的质量控保证、国控、省控、地控企业废水废气监测完成情况的及时性、完整性和技术保证等;e) 制定标准化的现场采样记录单。为了提高监测数据与现场监测之间的逻辑性、合理性,制定标准化内容和格式的现场采样记录单。

  参考文献:

  [1]周  弛,刘  波,任  越,等.浅谈美国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J].中国环境监测,2010,26(3):45-50.

  [2]宋国强,谢夏青.标准样品在环境监测应用中几点问题的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2011,27(4):1-3,18.

  [3]贾玉成.论在环境监测中加强质量控制的几种措施[J].北方环境,2011(11):79-79.

  [4]赵  燕.浅谈标准样品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5):42-43.

  [5]李环宇.浅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J].科技传播,2010(18):49,36.